复习题
第一章 绪言
1. 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的含义
答: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表观密度是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堆积密度是指散粒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2. 材料的孔隙率、孔隙特征对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强度、吸水率、抗渗性、抗冻性、导热性各有何影响。
答:孔隙率:若孔隙率增大那么密度不变,表观密度下降,强度减弱,吸水率下降,抗渗性下降,抗冻性变差,导热性降低 空隙特征:密度不变
3. 材料的强度、塑性、韧性、亲水性、憎水性、耐水性、抗冻性、耐久性的定义。 答;强度: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不破坏时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去除后,材料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和尺寸且不产生裂缝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塑性。不可恢复的变形成为塑性变形.
韧性:材料在冲击或振动荷载作用下,能吸收较大的能量,同时产生较大的变形而不破坏,这种性质称为韧性。
亲水性与憎水性:当材料与水接触时可以发现,有些材料能被水润湿,有些材料则不能被水润湿,前者称材料具有亲水性,后者称具有憎水性。材料被水湿润的情况可用润湿边角θ表示。
耐水性:材料长期在水作用下不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称为耐水性. 抗冻性: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能经受多次冻融循环而不被破坏,强度也无显著降低的性质。
耐久性:是指用于构筑物的材料在环境的各种因素影响下能长久的保持其性能的性质。
4. 某100mm×100mm×100mm的混凝土试件,质量为2424g,浸水饱和后质量为2448g,再将其烘干,称得质量为2400g,求此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含水率、质量吸水率、体积吸水率。
5. 已知某种砖240mm×115mm×53mm,孔隙率12%,干燥质量2487kg,浸水饱和后质量为2984kg,求砖的密度、表观密度、质量吸水率、体积吸水率。 6. 某石材在气干、绝干、水饱和情况下测得的抗压强度分别为174、178、165 MPa,求该石材的软化系数,并判断该石材可否用于水下工程。
f165
KR?b??0.93 fg178由于该石材的软化系数为0.93,大于0.85,故该石材可用于水下工程。 第二章 气硬性胶凝材料
1. 简述气硬性胶凝材料、水硬性胶凝材料、石灰的熟
化、石灰的陈伏、过火石灰。
答: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硬化,也只能在空气中保持或者继续提高其强度的胶凝材料。
水硬性胶凝材料:不经能在空气中,而且能更好的在水中硬化,保持并继续提高其强度的胶凝材料。
石灰的熟化:生石灰加水生成氢氧化钙的过程。CaO+H2O =Ca(OH)2+64.9kJ 石灰的陈伏:为了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将石灰浆放入消化池中2~3周,使过火石
灰有充分的时间与水反应,可避免危害,即“陈伏”。
过火石灰:石灰烧制时因温度过高,使粘土杂质和氧化钙形成熔融物,包裹在生石灰颗粒表面,使熟化十分缓慢;后期熟化的生石灰,会使制品爆裂,因而严重影响建筑石灰的使用。
2. 某内墙采用石灰砂浆抹面,数月后出现许多不规则的网状裂纹,同时在个别部位有凸出的放射状裂纹,试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如何预防。 答:原因:石灰砂浆抹面中存在过火石灰。
预防:应进行陈伏,将石灰浆放入消化池中2~3周,使过火石灰有充分的时间与水反应,可避免危害。 3. 简述石灰的硬化过程 答:(1)结晶过程:石灰膏或浆体在干燥过程中,水分蒸发或被砌体所吸收,氢氧化钙从饱和溶液中逐渐析出。
(2)碳化过程:氢氧化钙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结晶并放出水分: Ca?OH??CO2?nH2O?CaCO3??n?1?H2O4. 石灰有哪些特性。2 答:(1)可塑性和保水性好
(2)水化时水化热大,体积增大 (3)硬化较慢
(4)硬化时体积收缩大 (5)硬化后强度低 (6)耐水性差 5. 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