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产物:分解代谢产物、合成代谢产物,了解分解代谢产物的鉴定意义,熟悉一些常见的细菌生化反应 代谢调控:是微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和具有很强实用性的知识,但理论课教材多数在此方面知识较为缺乏和零散,考虑到受课时限制和不加重学生负担,不在此作书面陈述。 6、细菌的分布:要点包括: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在人体的分布 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土壤(细菌的大本营)、水(大肠菌群数的检测意义)、空气(空气的净化意义)
细菌在人体的分布:正常菌群的意义
7、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性:要点包括:细菌的感染类型、细菌的毒力 细菌的感染类型:隐性感染、潜伏感染、显性感染、带菌状态
细菌的毒力:细菌的毒力构成:侵袭力、毒素 细菌内毒素和外毒素性质的比较 8、细菌的检查方法:要点包括:革兰染色的方法及其应用意义、病原菌的检验程序
革兰染色的方法及其应用意义:方法:结晶紫初染(1分钟)-碘液煤染(1分钟)-95%乙醇脱色(适度)-沙黄复染(1分钟) 应用意义:有鉴别细菌的作用、有指导临床用药的作用。
病原菌的检验程序:标本采集-直接镜检-分离培养-纯培养-生物学性状观察、细菌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动物试验、药物敏感试验等
9、消毒灭菌:要点包括:消毒、灭菌概念、巴氏消毒法、高压蒸汽灭菌法、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消毒剂
消毒:用理化因素杀死物体中的病原微生物,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传播。 灭菌:用理化因素杀死物体中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的芽孢。
巴氏消毒法:是一种对酒类、饮料等进行的低温消毒方法,有利保持食品的风味。联系高温瞬时法体会高温快速灭菌的原理。
高压蒸汽灭菌法:掌握其操作要点(保持蒸汽流畅、排冷空气、零磅开盖)、一般的灭菌条件、理解湿热灭菌的优点。
紫外线的杀菌作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特点(用于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主要的杀菌机理(破坏核酸);光复活(使用紫外线杀菌要避免可见光的光复活的修复作用) 消毒剂:了解化学消毒剂的主要种类、杀菌机制及其使用
10、质粒:要点包括:质粒的概念、质粒的特性、常见的质粒类型 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决定一些次要性状,可转移或消除)
质粒的基本特性:小的环状DNA分子、自主复制、决定一些次要性状、可消除或转移、相容性和不相容性
常见的质粒类型:了解F质粒、R质粒等
11、转座因子:要点包括:概念、三种类型、意义
12、噬菌体:要点包括:噬菌体概念、温和噬菌体和毒性噬菌体的概念、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噬菌体感染的特异性、噬菌体的应用意义 噬菌体:感染微生物细胞的病毒。
毒性噬菌体:生活史中只有一个溶菌周期的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生活史中有溶菌周期和溶原周期的噬菌体。 前噬菌体: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 溶原性细菌: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噬菌体感染的特异性是噬菌体分型的依据 。 噬菌体的应用意义:了解
13、基因突变的规律:自发性、不对应性、可诱发性、独立性、可遗传性、可逆性 (性状
回复而不是基因结构的恢复)
14、DNA损伤的修复:4种修复机制及其意义 15、营养缺陷型概念及其意义
16、微生物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转化、转导、接合、噬菌体转变
转化:受体菌吸收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并整合入受体菌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
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的部分遗传物质转移至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部分供体菌的遗传性状。
17、葡萄球菌:要点包括:是常见的化脓性球菌、革兰阳性球菌、据产色素情况分三类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SPA可用于协同凝集试验、耐药菌较为多见(如MRSA)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定要点(金黄色、透明溶血环、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发酵甘露醇) 18、链球菌:要点包括:据溶血现象分三类链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丙型链球菌)、据抗原结构分A-V共20群,致病株大多是A群、抗链球菌溶素O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