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8+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高三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终极攻略+Word版含解析.doc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类考题,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选择性——通常提供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看法,要求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种作答,并说明理由。二是开放性——大多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之上的,思维的空间比较广阔。三是联系性——一个题目有时包括几个有关联的问点,将答题者的思维引向深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杨老实吃名菜 李德泽

杨老实今年70多岁了,一生都是在农村偏僻的山旯旮里度过的,正宗的乡巴佬。

近来,他儿子当了局长。在一个双休日,局长开着小车回老家,把他接到城里去享享福,报答养育之恩。

乡间“茅屋出公卿”,杨老实自然高兴,也就随小车进了局长之家。

局长对读高中的儿子说:“我没有空闲。你就陪爷爷到城里各个地方去逛一逛。爷爷老了,你把钱管好。他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吧。”

于是,孙儿陪着杨老实逛街。中午,孙儿牵着爷爷的手,走进一家名菜大酒楼,在豪华的餐厅内入坐。服务小姐走来递给一本名牌菜谱说:“你们要吃什么菜,请点吧。”

孙儿就说:“爷爷,你喜欢吃啥就点啥,我付钱就是了!”杨老实翻开菜谱一看,感到菜名很新鲜,一连点了5个菜。

不一会儿,服务小姐就端菜上桌。杨老实一看,顿觉奇怪,就指着一个个细瓷盘子问是什么菜名。服务小姐也就指着一个个盘子甜甜地做了介绍。

杨老实终于明白:“母子相会”,原来是凉拌的煮熟黄豆铺底,上面放着豆芽。“小二黑结婚”是在盘子里放了两个剥去黑壳的皮蛋。“青龙卧雪”是盘子里装点白糖,上面放一根青黄瓜。“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居然是红烧猪蹄,然后在四周镶一圈香菜。“一国两制”竟然是一盘煮花生米和炸花生米。

杨老实望着菜,默然沉思:这些东西,也不过是我们乡下常吃的东西而已。城里有文化的人真聪明,

取些怪好听的名字。

服务小姐又送来一瓶酒,开瓶盖倒了两杯,放在他俩的面前,然后飘然而去。

孙儿一边给爷爷拈菜,一边劝爷爷喝酒。杨老实喝了两口酒,感到不舒服道:“这是什么酒?怎样像潲水味呢?”

孙儿笑着说:“爷爷,这是名牌啤酒,不太醉人,喝习惯了就好喽。” 杨老实拈菜入口,皱着眉说:“这菜也少,味道也不合我的口。”

孙儿接上话:“爷爷,如今不像以往那些年成了,图多填肚子。现在好多人都讲究玩味了,还都讲究档次哩!你多吃几次,习惯了就合口味了。”

酒毕。孙儿说:“爷爷,再吃碗名牌‘羊拉面’吧?”

杨老实心想:羊怎么拉面呢?稀奇。又是啥鬼名堂?我得看看。想到此,他就答道:“要得。” 孙儿叫来服务小姐,立马就端来两碗“羊拉面”。杨老实用筷子一撬,竞没有一片羊肉,直问服务小姐是何道理。小姐灿然一笑说:“做面条的师傅姓杨。杨师傅有一手做面条的绝技,在食品技艺大赛上获过金奖,已成名人。以名人作广告,就将面条命名为‘羊拉面’喽。”

杨老实听完,叹了两口气:“唉!唉!真会骗人。”

吃罢。杨老实看见孙儿摸出三张100元钞票,买单结了账。他一下子头昏眼花,惊呼:“怎么这么贵哟!我们乡下要卖好多谷子才够哟!”

孙儿劝道:“爷爷,你辛苦一辈子,爸让你享受享受!”

杨老实愤然道:“我再也不来享口福喽!真是‘名菜’宰我们乡巴佬没商量。我还是回乡下去吃原汁原味的好!”

小说的立意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但对于小说的批判性主题,人们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在批判城市的不“老实”现象,也有人认为是在批判杨老实为代表的农村人的“太老实”思想。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观点二:是在批判杨老实为代表的农村人的“太老实”思想。小说通过叙写杨老实进城吃名菜的故事情节,以点带面地揭示了城乡思想观念、文明习惯的差异性,在塑造杨老实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赋予了深沉的情感,借着城市生活的背景,既有讴歌他老实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的一面,也以点带面委婉地批判了杨老实们思想观念传统落后、固执而不知变通“太老实”的一面,

1.整体感知,深入理解作品。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是建立在对作品准确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文本,在文本特定的指向性基础上进行解读。

首先要整体感知文本的基本内涵,才能解读“泥泞”特有的“丰富意蕴”。文本一开始就提出“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雪因为寒冷而呈现着“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又因为春风,它的“丑陋才无奈地呈现”。这引发出作者对“雪”的多重感受:“我还是热爱雪。爱它的美丽、单纯,也爱它的脆弱和被迫的消失。当然,更热爱它们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这里谈的是自然现象,却也蕴含着喻示社会的意味。文本接下来就切入社会,写社会中的“泥泞”,回忆家乡“泥泞不堪的早春时光”,作者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联想到俄罗斯“艺术洋溢着一股高贵、博大、阴郁、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也“与这种春日的泥泞有关”。并由“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泞”,“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的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至此,结合全文大意,“泥泞”可以理解为艰难、困苦、阻碍、屈辱、苦难的意象。再结合文本意义理解“泥泞”的含义后,剖析题干两句话的丰富内涵就水到渠成了。

2.用自己的经验、情感对作品进行解读,读出自我。由于文学语言具有模糊性的特点,考生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美学趣味、性格爱好等个性因素,决定了各个考生的阅读感受和欣赏体验的不同。“一千个读者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笔者认为,阅读文本,考生要带着感情去与作品的形象进行心灵的对话,可以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来唤起阅读的直觉经验,要珍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方式解读文本,才能彰显阅读的个性。

3.多向思维,敢于质疑。要让自己的阅读更具个性化色彩,应力避单一思维,宜用多向思维,展开多角度的阅读。不要面面俱到,但求在某一角度或某一点上对文本作深入的解读。

4.必须依据答题要求(答题方向、指定角度、字数要求等)作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尽管探究题注重开放性,但探究题答案的多元化并不意味着考生可以随心所欲,想怎样回答就怎样回答。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既要充分利用开放性,又要注意限制性。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