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半月谈1-4期半月评论

2013年半月谈1-4期半月评论

2013年半月谈1-4期半月评论

第1期:赢得挑战就赢得机遇 ....................................................................................... 1 第2期:我们都是改革者 ............................................................................................... 2 第3期:呵护亲情........................................................................................................... 4 第3期:戒奢何难........................................................................................................... 5 第4期:为美丽中国添砖加瓦 ....................................................................................... 7

第1期:赢得挑战就赢得机遇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党中央深刻

分析国际国内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将对我国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起到关键作用。

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首先要正确认识战略机遇期。机遇不是撞到树上的兔子,也不是从天而降的馅饼,机遇是具有关键性的有利条件。同时,机遇不等于一帆风顺,有利的条件不一定必然导致有利的结果,因为不利条件的挑战也同时存在,有利条件可能失去关键性的作用,良机甚至可能转化为危机。因此,机遇需要我们做出主动的因应,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赢得了挑战,就赢得了机遇。战略机遇期需要我们去发现,去营造,去维护,去拼搏。 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判断,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赢得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进入新世纪,中央明确提出“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形成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新一轮跨越发展。在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经济重心东移的今天,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继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战略课题。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不见转机,发达经济体热衷贸易保护主义,亚太地区矛盾多发,中国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增加了不利变数。但是,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仍然是大势所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科技革命正在催生新的工业革命,全球经济进入大调整、再平衡,新的挑战倒逼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为中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1 / 9

2013年半月谈1-4期半月评论

从国内看,当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资源环境制约加剧,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发展成本全面上升。但是,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中国发展的国内环境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将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赢得新的机遇。

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光明同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历程,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断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历程。在新的历史阶段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就是要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条件,应对新挑战,赢得新机遇,实现新跨越。

结构调整是用好战略机遇期的当务之急。我国经济发展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形成一些重大结构性问题,必须实施战略性的调整。结构调整的战略基点是扩大国内需求,提高消费需求的比重,保持投资需求的合理增长,减轻对出口需求的过度依赖,不断扩大国内市场规模,使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同时,产业、区域、城乡方面的结构性问题也急需解决。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才能提高经济效率,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科技创新是用好战略机遇期的成败关键。世界经济格局的大调整要求中国经济提升自己的站位,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潮头更将强力倒逼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国制造必须实现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体制的激励作用和知识产权的保障作用,促进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将决定中国经济赢得未来世界市场的竞争。

改革开放是用好战略机遇期的根本动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不失时机地深化重点领域的改革,统筹协调,综合发展。深化对制度体系的改革涉及多方利益的深度调整,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智慧,进一步解放思想,脚踏实地,精心设计,坚定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第2期:我们都是改革者

社会再一次燃烧起改革的热情,期待再一次升腾在人们的心底。比期待

更迫切、更可贵的是实践,是行动。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是改革的参与者、推进者。

2 / 9

2013年半月谈1-4期半月评论

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打响攻坚战。在继续摸着石头过河的同时,加强顸层设计被寄予热望。只是,改革的顶层设计并非闭门造车,一厢情愿。如何重塑改革动力机制,在与基层实践和群众诉求的密切联系中汲取改革的力量,在超越部门利益的制约、协调多元群体的纷争中坚守改革的公平?如何保障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投入、参与、推进改革的进程?

我们见证了底层创造的力量。

安徽小岗18户农民按下手印的“大包干”,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小企业改制中的股份合作制,还有闯过户籍藩篱挤进城市大门的自发民工潮……这一幕幕雄壮的景观,构成了中国改革编年史上最光彩的篇章。30多年过去,今天我们在基层改革实践中所领略到的,更多的是政府的创造,资本的创造。如在城市化潮动中政府让农民以承包地换保障、以宅基地换住房的“两个置换”,推进农村人口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农村新社区”,促进产业转型提升城市品质的“腾笼换鸟”,还有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在政府政策鼓励行政强势推动下的资本上山、资本下乡和资本进村……可是,这些创造是否保障了农民的主体地位、权益公平?真正的农民自主参与、自主发展的创造在哪里?我们高谈要凝聚改革共识,要促进利益共享,但是,没有表达,何来共识?没有参与,怎保共享?

政府干预市场的边际要清晰,政府主导改革的取向要理性。尊重民众的实践探索,呵护民众的首创精神,这是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功之道和深刻启示,我们应当记取,倍加珍惜。如此,才能始终保持锐意改革的生气,持续迸发推动改革的激情。

我们也见证着事件倒逼的力量。

想当年,中国改革就是被饥饿逼出来的。在挑战中赢得机遇,在危机中逼进改革,这也是一条颇有成效的改革路径。

个体生命的非正常伤害,召唤起全社会的深切检讨和体制反思。2003年,大学生孙志刚因没带暂住证被收容殴打致死,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早已饱受诟病的《收容遣送办法》被正式废除。相隔近10年,湖南妇女唐慧因女儿遭强奸上访而被劳教的事件令人痛心,折射了劳教制度的严重缺陷,也进一步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呼吁,促使存在近60年的中国劳动教养制度有望在2013年发生重大改革。

利益诉求的非常规冲突,也直接倒逼着深层次矛盾的求解和深水区改革的突破。中国正进入转型时代。这是公民权利意识加快生长的时期,也是社会矛盾凸显利益冲突频发的时期。一些地方因公共安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

3 / 9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