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模板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其家庭教育问题的不断凸现,己逐渐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高度重视,下面是本人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的论文,欢迎前来阅读查看。

摘 要: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功与否不仅影响独 生子女的健康成长,也决定了家庭的未来,甚至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本文起始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即偏重智育,忽视对独生子女的道德培养;娇宠溺爱,提供过多关心和帮助等。然后就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解决现代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家庭教育全面关心独生子女;提高家长素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关键词:独生子女 家庭教育 素质 观念 引 言

自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至今,我国独生子女人口的数量将近1亿。如今处于现代社会的独生子女的生活环境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物质丰富,大众流行文化、信息技术和和电子媒体发达的时代。社会变迁和转型期的矛盾困惑,无不反映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之中,并对成长中的一代独生子女们产生了复杂的影响,给新时期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带来全新的挑战。

第1章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如今愈发完善的教育制度下,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方式日渐多样化,教育观念现实化,教育成果凸显化,使得青少年学生逐渐孕育形成了许多崭新而进步的道德品质,如重时间、讲效益、讲实际、求进取,肯定开拓,鼓励竞争,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等等??但是,理性地审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现状时,不难发现现代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面临许多困惑:孩子生活条件更好了,身材越来越胖,但动手能力却越来越差,责任心不强:孩子的学习环境越来越好,知识更丰富,多才又多艺,但心灵更脆弱,心理问题更突出??。当今学生身上独生子女的习气太重,表现为不合作、过于自我、追求享受、怕吃苦。??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性需要:在个人道德特别是在创造性、独立性和勤劳节俭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独生子女身上出现的种种不良情况,足以说明家庭教育存

在问题。现代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不断凸现,己逐渐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高度重视。现代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若不及时矫正,不仅会影响到独生子女自身的发展,破灭家长们的幻想,也将会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偏重智育

以分数衡量孩子的成功

在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下,使得众多家长形成了分数决定命运的不合理观念。分数几乎成了孩子立足家庭的支柱,家长的喜怒哀乐几乎都系于孩子的考试分数和升学情况。因而一些家长为了促使孩子提高成绩,对孩子的成绩实行奖惩措施,就连过年的压岁线也根据孩子的成绩发放。他们用金钱和物质刺激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这种不注重孩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只关心孩子学习的家教方式,既不符合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也不符合社会对现代人才的需求。 重金投资

孩子能否成才必要的财力投入是必不可少的。现代独生子女的家长们认为自己只要舍得投资就会有收获。于是家长们不惜耗费重金和精力,为孩子请家教,买参考书、辅导书,几千上万的诸如钢琴类乐器眼睛都不眨一下买回家。孩子成长的黄金年代逐渐被书法、绘画、音乐、作文、英语等兴趣班所占据,家长们也不辞劳苦地迎往接送。然而结果却适得其反,他们从小就受到心灵和身体的摧残,不少孩子厌学,逆反心理重,小小的年纪就被磨损了灵性,失去了童趣。 忽视对独生子女的道德培养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日异,对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学历加名牌,而是人的知识水平、适应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要求。但不少家长们仍然按照个人经验和普通惯例,认为智育是孩子成功的唯一途径,而对孩子的品德个性、行为习惯、情绪情感、思想志向、兴趣爱好不闻不问,完全忽视对孩子思想品德培养。家长们不让孩子担任班干部,不准参加双休日的公益劳动和学校的演讲合唱等文体活动,一味地安排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生怕一些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孩子的学业。甚至有些家长认为知识学多了,道德品质自然就好了。

娇宠溺爱,提供过多关心和帮助

现代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家长们对孩子包办过多,家长们不仅不让孩子做家务,甚至连一些自理劳动也由家长包办。久而久之,孩子把家长当成了拐棍,一步也离不开,养成了孩子的惰性心理。由此一来,孩子不仅不能成为强者,倒可能会成为家庭和社会寄生虫。孩子的意志力、坚韧性得不到锻炼,自立自理能力较弱。从吃到穿,从里到外,事事替孩子办好。这实际是剥夺了孩子在生活中

学习生活、在逆境中锻炼意志的机会。使孩子越养越娇,弱不禁风,不利于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性格和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从独生子女政策实施的那一刻起,家长们就己经把孩子作为家庭的成员中应尽的一份义务给埋葬掉。 第2章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

制度原因:选拔和用人制度的价值取向误导家庭教育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通过国家办的统考为有才华的非特权的平民百姓开辟了一条可能通向名利和荣华富贵的殊途。现今中国也通过累似科举的高考来选拔人才。大多数家长也将高考这座独木桥作为孩子摆脱现状、飞黄腾达的最直接途径。然而高考存在着一考定终身,考试形式单一,录取模式并非对所有考生一视同仁,缺乏一定的工作性和合理性。虽然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成功跃近象牙塔,圆了自小被灌输的成功之梦,但随之而来的是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于是家长们对大学的追逐演变成名牌大学,这也在客观上加剧了分数教育的变奏。加上众多的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在衡量人才时,始终把人们的学历水平看得很重,把学历、文凭和人们的晋升、晋职紧密在一起,愈发加剧了家长的分数决定命运心态。 家庭原因 家长的素质低下 (1)思想意识上的愚昧

由于中国的经济还不够发达,教育重视程度和普及不够,未达到预期效果。在我国文盲、半文盲仍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5%左右,这就决定了家长自身教育意识的局限性,无法认识到科学育子的意义。很多家长们认为家长的话是绝对真理和圣旨,孩子必须无条件服从,作为家长不用加强自身修养。 (2)自身经验的局限性

家长自身通过父母的教育,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养成了如何教育子女的最直接思想,掌握了一些培养孩子的能力。 然而,就是这种上承的不合理教育加之自身受教育的局限制,致使下效的过程中,错误引导孩子的观念,使得孩子的成长轨迹发生偏离。

(3)知识、观念的更新跟不上时代

在新的世纪,知识更新和信息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孩子掌握的知识和信息量往往比家长掌握的更多,涉及面更宽。而许多家长还未认识到这一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去提高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不注重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和技能,沿用旧知识、旧方法来教育孩子,仍然一如既往地维护自己的家长威严和尊严,却早己被孩子所不耻和看不起。 家庭的结构不完整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