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饮食结构历史与发展趋势
摘要:人类饮食结构伴随着人类的发展不断完善,从原始的摘食野果,猎杀野物充饥,到使用火种烧烤食物,五谷逐渐成为人类的主食,现代社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饮食结构正悄悄的发生着变化,五谷的比例日渐减少,而鱼,肉,蛋,奶,蔬菜及水果所占比例日益提高。人类社会的饮食结构在现代文化的交流,又在逐步那么趋于融合,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饮食人们在满足生理需要的同时,更注重膳食的合理。本文通过对人类饮食历史习惯的研究和现代饮食的结构比较,全面的阐述了人类饮食结构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五谷,水果,肉类,奶类 正文:
人类诞生已经有一百多万年了,起初之时人类还是处于蒙昧时期,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吃的食物不是从树上摘下来的野果,就是活生生的动物,野生动植物是人类唯一的充饥物。历史总是发展的,渐渐的,人类发明了火,这时候,我们的祖先能够吃上熟的食物了。几万年的原始社会,几千年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人类从蒙昧时代,吃的是生生的肉到五谷杂粮。人类的饮食结构总是在不断的变化的。所谓饮食结构是指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主食,菜肴和饮料的搭配。
中国古代将栽培谷物统称为五谷或百谷,主要包括稷(粟)、黍、麦、椒(豆)、麻、稻等,除麦和麻以外,都有了7000年以上的栽培史。原始农业的发生和发展,使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有了根本改变,
第- 1 - 页
变索取为创造,变山林湖海养育为黄土大河养育,饮食生活有了全新的内容。原始农耕的发展,同时还使得另一个辅助性的食物生产部门——家畜饲养业产生了。家畜中较早驯育成功的是狗,由狼驯化而来。农耕部落最重要的家畜是猪,驯化成功的年代与家狗基本同时。中国传统家畜的“六畜”,即马、牛、羊、鸡、犬、豕,在新石器时代均已驯育成功,我们当今享用的肉食品种的格局,早在史前时代便已经形成了。在封建社会,由于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吃的主要就是这些五谷类食物。我国在汉魏时代,麦类作物的种植在北方就比较普及了,麦子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开始种植。所以,北方地区随着麦作的发展,人们饮食结构中,面食的地位不断上升。
中国是世界上稻类作物的起源中心之一,稻作为古代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汉魏时代,不仅南方种植,在北方也有种植,例如《四民月令》明确记载在北方种植水稻。汉代水稻呈现出由南逐北的推广趋势,同时,南方的水稻种植技术不断提高,岭南地区都出现了双季稻。
在封建社会,副食主要是蔬菜和肉类,在汉代之时蔬菜品种极大的增加,主要是开通了西域地区,促进了人类饮食方面交流快速发展。
因此中国居民传统膳食结构我国传统的膳食结构是以粮食为主,蔬菜类丰富,肉类较少,食品多不做精细加工,糖的使用量较少,烹调油中荤油占有一定比例。其不足之处在于牛奶及奶制品摄入不足;缺乏动物性食品,导致优质蛋白质摄入不足;食盐摄入量过高。 欧美发达国家“三高”型膳食结构“三高”型膳食结构即高热能、高蛋白、高脂肪。每年粮食摄入量仅为50~75千克,肉类达到
第- 2 - 页
100千克,奶类为100~150千克,以及大量的蛋类、蔬菜、水果等。每人每天平均获得的蛋白质在100克以上,脂肪在130~150克,热能高达3300~3500千卡。烹调时油使用量少,放盐少,动物内脏使用量低。
地中海式膳食结构地中海式膳食结构特点是饱和脂肪含量低;不饱和脂肪(如橄榄油)含量高;动物蛋白含量低;糖类和纤维含量高;抗氧化剂类营养素和植物化学物质含量高,如番茄酱、葡萄、无花果等。
进入新时代,经济发达,人类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这主要体现在食物构成方面: 一、食物多样化,以谷类为主。
多种食物至少应包括:①谷类和薯类。如米、面、杂粮、红薯、马铃薯等,是我们人类热能、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的来源。②动物性食物。如肉、禽、蛋、奶、鱼是动物性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维生素B的主要来源。③豆类及其制品。如大豆、胡豆、红豆、豌豆、大白豆??主要提供植物蛋白、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B等。④蔬莱和水果类。如根菜、叶菜、茎菜、茄果、苹果、梨子、桃子??主要供给人类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⑤纯热能食物。纯粹为提供热能和必要的脂肪酸、维生素E等,这类食物如淀粉、食糖、动植物油、酒类。 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蔬菜、水果、薯类的品种多,营养成分齐全;大多富含维生素、
第- 3 -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