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扎兰屯职业学院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扎兰屯职业学院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本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主要面向经济管理类专业,包括会计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以及其它相关专业等,本课程是职业能力基础必修课。

2、本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在会计和电子商务专业中处重要地位,是主要课程,侧重于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初步培养学生分析主要财政金融现象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财政与金融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财政和金融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1、课程主要内容

大纲目录 基本内容 重点与要求 第一节 市场与政府 了解市场经济的特征、市场缺陷的第二节 公共财政的概念 表现及政府职能,了解市场与政府 第三节 公共财政的职能 的关系。 掌握公共财政的概念、特征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职能。 第一章 财政概述 第一节 公共财政支出概述 了解财政支出的分类,了解政府采 第二节 购买性支出 购制度:理解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功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 能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公共财政支出 理解政府转移性支出的功能和主要内容,掌握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和财政补贴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公共财政收入 第一节 公共财政收入概述 1

理解公共财政收入结构、分类。 第二节 税收收入 了解税收制度构成要素及我国现行第三节政府非税收入 税制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国债 了解非税收入及国债特征、国债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政府预算概述 第二节 政府预算程序 第三节 政府预算管理改革 第四节 财政管理体制 第四章 政府预算 了解政府预算的特征及政府预算体系,政府预算的分类。 了解政府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及政府决算等内容。 了解政府预算编制管理、执行管理、信息公开及乡村县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 掌握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及分税制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金融的概念 了解金融的特征、理解金融在社会 第二节 货币 经济中的地位,理货币、货币制度第三节 信用 的有关内容。 第四节 利息 了解信用的概念和功能,熟悉主要 的信用形式。 第五章 金融概述 了解利息的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 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理解利息对经济的影响作用。 了解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熟悉我国当前金融机构体系的情况。 第一节 中央银行 第二节 商业银行 第三节 政策性银行 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熟悉中央银行的一般业务的内容。 了解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熟悉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了解政策性银行的性质和地位、特征,熟悉政策性银行的主要业务。 第六章 银行 第一节 保险概述 熟悉保险的概念、特征和职能,掌 第二节 保险合同 握保险合同的要素、合同效力。 第七章 保险 第三节 保险的主要险种 熟悉保险的主要险种及各险种的主 要内容。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 熟悉金融市场的概念和构成要素,第八章 金融市场 第二节 金融工具 了解金融市场的分类和功能。 第三节 货币市场 了解金融工具的概念、 特征和分类,第四节 资本市场 熟悉主要的金融工具的种类。 第五节 黄金外汇市场 掌握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概念, 熟悉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主要内容。 2

了解黄金外汇市场的概念和内容,了解当今世界黄金外汇市场的情况。 第一节 国际收支 掌握国际收支的概念,了解国际收 第二节 外汇 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国际信用 掌握外汇的概念、种类,汇率的概 第四节 国际金融机构 念和种类,了解我国外汇管理的体第九章 国际金融 制和内容。 了解国际信用的种类,了解国际金融机构的的种类。 第一节 财政政策 第二节 货币政策 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的协调配合 第十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了解财政政策的含义和构成要素,熟悉财政政策主要内容及财政政策工具及其应用。 了解货币政策的含义和政策目标、类型,熟悉货币政策工具及其应用。 了解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基本模式及其选择,理解其对微观和宏观经济的影响。

2、实验、实训、实习内容

本课程的实训实习教学以教材每一章课后的“阅读与讨论”为主,共10个阅读与讨论案例,每个案例2学时,计20学时。

实训实习项目名称:阅读与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要求:通过阅读与讨论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和管理实践结合起来,并有效地加以运用。

技能培养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除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财政基础知识,初步编制财政预算,进行财政问题的初步分析;了解金融的基础知识,熟悉银行、保险等业务并进行初步分析,理解我国不同时期财政货币政策的内容。

3、教学建议

(1)本课程的重点、难点主要是财政与金融基础理论的学习与灵活运用。在教学中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