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我看
【教学目标】
1.了解穆旦的相关情况,诵读全诗,初步领悟诗的意境。 2.品味诗中的意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悟作者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教学方法】 朗读法 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诗人穆旦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穆旦的《我看》,思考面对春景,诗人的所看所想所感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进入诗歌去领略诗的魅力吧! 二、作者与作品
1.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曾用笔名梁真,
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穆旦”这一笔名是将查姓上下拆分,木与穆同音,得穆旦之名,他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代表诗作有《赞美》、《诗八首》《哀国难》等。
2.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三、诗歌背景
这首诗作于1938年,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诗人以满腔爱国热血和最深的情感,描写了眼中的大自然和万物,在深情的吟唱中,蕴蓄着希望与新生。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播放范读录音或教师范读),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2.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文,诵读过程中注意:朗读指导:(1)停顿要得当;(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重读的词语;(5)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3.学生朗读比赛后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感受;5分钟 五、合作探究,体悟情感
1.思考:“我”是在怎样的特定时间,描写所见之景,抒发所感之情
的?
(明确:“我”在春天的一个黄昏,看到春天特有的景,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和力量。)
2.“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明确:交流点拨:春风吹拂下的春水荡漾着青草,一片绿油油的晚春图。)
3.品读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包含的意象有哪些?表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特点?
(明确:春风、青草。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美丽生动。) 4. 画出第一节中能表现春风和春草特点的词语,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可用“以什么修辞或者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的格式来表达)
(明确:“揉过”“低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吹过草地,小草随风摇曳的情景。“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地比作“绿潮”,写出了绿草像“潮水”一样涌动,给人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5.品读第二节,思考:第二节紧承第一节哪个词语?第二节描写的意象有哪些?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紧承第一节的“向晚”。 意象:展翅的飞鸟、天边的流云和大地。
画面: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