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对比分析及今后的发展走向-2019年精选文档

新旧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对比分析及今后的发展走向

本次大纲的修订,以“理念要新,操作要稳”为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当调整必修和选修内容的比例,增加了课程的选择性和弹性,删除了“繁、难、偏、旧”的内容,加强了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对教学内容作部分增加和删减、对教学要求也进行了调整。现就新旧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的差异作一简要的对比分析如下: 一、教学内容的安排 (一)不再划分学科

新教材依新大纲规定,把多项内容综合编写为一门数学课程,即将精选出来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和概率统计、微积分的初步知识综合为一门数学课,不再分代数、几何、平面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初步知识开设。综合为一门课有如下三方面好处:一是有利于精简教学内容,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二是有利于加强各部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三是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相互渗透。 (二)课程的划分

旧大纲将教学内容分为必学与选学内容两类,并作了相应的课时安排。新大纲中将课程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必修课,选修课I,选修课II。数学必修课的教学内容共12项,选修课I授课

时数为27课时(比试验修订版减少11课时),选修课II授课时数为54课时(比试验修订版减少24课时)。它们与必修课的内容一起作为相应科目的高考内容;同时新大纲还规定了研究性课题的教学时数,使研究性课题的教学时间得到了保证。 (三)教学内容的结构调整

数学必修课的11项内容主要是代数、几何和概率初步知识三部分,考虑到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将这三部分内容大致按照代数、几何和概率初步的顺序相对集中安排。集合与简易逻辑作为中学数学的基础和数学语言,安排在教材的首章。接下来是代数的内容,包括函数、数列、三角函数三章。因为数列可以看成以正整数为自变量的函数值的排列,与函数关系密切,内容又比较简单,所以将数列由原来在高二学习提前到高一。第二部分是几何的内容,包括直线和圆的方程,圆锥曲线方程,直线、平面和简单几何体三章,由于近年来学生反映立体几何难学,所以本着先易后难,先平面后空间的顺序,先学习平面解析几何的两项内容,然后再学习空间图形部分。平面向量是属于几何的内容,它是连接代数与几何的结合点,为了便于应用,将这一项安排在代数与几何中间。第三部分为概率的内容,包括排列与组合、概率。这样一方面可以控制和适当降低排列、组合内容的难度,同时又能更好地结合概率内容的学习。 二、课程改革中课程设计的新思路

1.设置注重时代、社会对学科的要求,在不失其科学性、系

统性的前提下,增加其灵活性和适用性。

2.课程设置注重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摆到突出地位。为了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增设了每个学期至少一个“研究性课题”;为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和生产实际,安排了“实习作业”。强调数学学习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为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重要方式和途径。

3.课程设置注重与教育研究成果相融合,教材的编排与学生认知心理过程相一致,既注意初、高中的知识衔接,保持其系统性,又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用网络式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课程评价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过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标准普遍淡化了终结性评价和评价的筛选评判功能,强化了过程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尤其是在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方式方法上有许多新颖、活泼、可操作的创新之处。

4.课程设置体现了教育的新价值观。将教育的价值置于数学的价值之上,“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思维价值正在相互交融。数学对少数人有用的时代已经过去,它正在成为今日社会的一张‘通行证”’。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应“测量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基本技能的情况,又要测量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