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民歌概述修改

大别山民歌概述(征求意见稿)

一、大别山地区的自然概况和人文历史

莽莽苍苍的大别山,位于鄂豫皖三省的交界处:崇山峻岭,高耸入云;低峦绵延,人烟繁密;树木茂盛,生物众多;江淮分流,风生水起。这是一座神奇的山,更是一座英雄的山。

“大别山”之名,最早见于我国3000多年前的典籍《尚书禹贡》。这个名称的来由,历史上有几种说法。

一是相传当年李白曾登上大别山主峰白马尖(在安徽霍山县,高1777米),观赏了南北两侧的景色,发现两侧截然不同,不禁叹道:“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

二是来源于地缘学界的说法。据地缘文化学者考证,现在的大别山之处,远古时曾是一片汪洋。大约20亿年前,由于地壳运动,这里的地面开始隆起,才逐渐形成现在的大别山。大别山脉与西部的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连绵一千多公里,是中国南北水系的分水岭。由于它分开了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也分开了古代的吴国、楚国两地,从而使得南北两地的气候环境和风俗民情截然有别,所以称作大别山。

第三种说法带有一些神话色彩。据说在洪荒之世,天地浑然一体。后来有一座山訇然升起,用它的脊梁把苍天高高挺起,从此有了天地之分,万物生灵也获得了光明。由于这座山分出了天和地、昼和夜,使天地有别,便取名为大别山。

以上三种说法皆不可为凭。相传李白曾写过“扬子江中水,齐山顶上茶”的诗句,但至今尚没有他登过大别山的铁证。白马尖虽是大别山的第一高峰,笔者曾登临过3次,在这孤峰一座上,很难见到两侧山花烂漫、白雪皑皑的景象。

1

大别山之所以“有别”于中国其他山脉,主要是它兼有我国山岳型风景名胜“北雄南秀”的两大特点,居于南温带和北亚热带的过渡区。这里是许多南方植物种类分布的北界,又是许多北方植物种类分布的南界;同时又襟带东西,成为华东区联系四川、华中、华北三大植物区系的交汇点。据专家考察得知,大别山有野生管束植物173科、648属,共计1882种。其中含世界性种属28个、少种属77个、中国特有种属16个。以皖鄂两省交界处的天堂寨为例,不仅植物种类繁多,而且具有一大批珍稀植物,有国家级保护植物21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屡梅等,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连香树、领春木、香果树、兰果树等,还有国际红皮书所记载的珍稀孑遗树种天目木姜子和中华奇树巨紫荆等。同时,还有飞禽走兽一百多种,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黑麂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等等。

大别山地区的整个范围,包括安徽省六安市的寿县、霍邱、金寨、霍山、舒城、金安、裕安5县2区;河南省信阳市的罗山、光山、新县、商城、固始、潢川、淮滨、息县、浉河、平桥8县2区;湖北省黄冈市的黄州、武穴、麻城、红安、罗田、英山、浠水、蕲春、黄梅、团风9县市1区;安徽省安庆市的宿松、望江、太湖、怀宁、潜山、岳西、枞阳、桐城、迎江、大观、宜秀等8县市3区;此外,大别山区还包括湖北省孝感市的大悟县。合计31个县市9区和一批开发区、管理区。总面积7.1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900余万人。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域概念呢?我国台湾省的总面积为3.6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大别山区的面积大致相当于两个宝岛台湾,人口比台湾省还要多。

2

在大别山区这么一片辽阔的土地上,有着怎样的人文历史呢? 六安市俗称“皖西”。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相传,上古时这里是偃姓皋陶部落活动和聚居地。皋陶死后,禹封其后裔于英、六,所以六安又称“皋城”。至西周,境内形成六、蓼、群舒诸方国。春秋前期,吴楚在皖西争雄;吴亡之后,皖西成为楚末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秦灭六国,皖西属九江郡。汉时,皖西先后属淮南国、六安国。三国时,皖西基本由魏控制。从两晋到隋朝,皖西分属淮南郡、庐江郡。两宋时期,皖西属淮南西路的寿春府和舒州。元代,皖西分属安丰路和庐江路;元末,始设六安州。明朝,皖西地区以六安为界,北属寿州,南属六安州。清初,皖西属江南省右布政使司所辖之寿州及六安州。从中华民国直至新中国建立后,皖西行政区划不断变化。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六安撤地设市;2000年3月,省辖六安市正式成立。

信阳市人称“豫东南”。西周至春秋时期,信阳境内分封有申、息、黄、江、蒋等侯国。秦代以郡辖县,信阳境设7县。汉沿秦制。三国时,信阳属魏国。南北朝时,两朝以淮河为界,占据其土。唐代、宋代、元代、明代直至清代,信阳市境为息州、蔡州、申州、光州等所辖。新中国建立初,信阳市属河南省信阳专区和潢川专区,行政区划不断变化。1998年6月9日,信阳撤地设市。

黄冈市位居“鄂东北”。早在旧石器时代,本区即有人类居住。夏商时代,为皋陶后人的封地。春秋战国时期,本地属楚国。秦汉之际,为郡国之属。自东晋以后,形成大体完整的郡州。隋唐五代直至明初,黄冈基本处于黄州、蕲州两郡(府、路)并治的状况。明代以后,蕲州归属黄州府管辖,黄州成为本区唯一的政治中心。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蕲州不再辖县,黄州府属湖北布政司,辖黄冈、黄安、麻城、罗田、蕲水、广济、黄梅7县

3

和黄州(此即所谓“黄州八属”)。民国元年废府设道,黄州府属湖北省武汉黄德道,1926年废道,各县直属湖北省政府。新中国建立后,黄冈地区所属县区行政区划不断变化。1995年12月23日,撤地设市,并建制团风县和黄州区。

安庆市位居“皖西南”。2000多年前,其为古皖国所在地。“安庆”之名,寓意“平安吉庆”。东晋诗人郭璞曾说“此地宜城”,因此安庆别名“宜城”。商周时,安庆辖境属扬州之域。秦统一前,先后分封过皖伯国、宗子国和桐子国。秦时,安庆辖境属九江郡。楚汉相争时,属衡山国。西汉时,分别归属淮南王国、衡山王国、松兹侯国和扬州庐江郡。西汉鸿嘉年间,在皖县旧地置晋熙郡和怀宁县,开郡县同治于故皖城(今潜山县城)的体制。唐朝,归属名称虽有不同,但其治怀宁、桐城、太湖、宿松、望江的体制一直未变。北宋初属舒州同安郡,后又设舒州德庆军,南宋时改设舒州安庆军。庆元元年(1195年)建安庆府,所辖仍是上述5县,后安庆府又改为安庆路。至治三年(1323年),安庆路属增至6县,是谓“安庆六邑”的最初建制。明清两代均建府制,领6县未变。民国期间,安庆是省、道、县三级同城而治。1927年成立安庆市。从公元1760年至1952年,安庆市为安徽省的省会。安庆境内有座皖山和一条皖河,安徽简称“皖”即源于此。新中国建立后,1952年9月,改为安徽省直辖市,此后区划多变。1988年9月,撤销原安庆地区和原安庆市,成立新的安庆市,实行市领导县、区。

大别山区有着厚重、灿烂的历史和丰富、光辉的文化积淀,又处于中国南北交汇、东西相融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涌现了一大批名相良将、文苑群英、党史英杰、璀璨将星和科技俊才。单就文化方面而言,就曾出现汉时开一代教育新风的文翁(舒城人)、被誉为“宋画第一”

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