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答案】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

第一章 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①它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与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

②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人对符号意义的赋予和解读,与人的社会属性是分不开的。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与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特点:①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

③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④传受双方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

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取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4、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社会传播由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五种类型构成,每种类型都是不同的传播系统。

人内传播表现在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人际传播是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联结形成的新信息系统。

群体传播是更大的系统,这里不仅存在多个个体系统的活动,这些个体系统的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

输出物——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 组织传播是一个结构秩序更为严密的社会集合体。

大众传播是伴随近现代印刷、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信息系统。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②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联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6、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

双重偶然性指传播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双重偶然性是人类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因为人类活动受精神和心理的运动规律制约,所以影响社会信息系统运动及其结果的变量就多且复杂。双重偶然性的存在表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这些变量如果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与隔阂。

7、什么是“传播隔阂”?

传播隔阂的产生原因是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存在多种变量的系统。其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

化之间的隔阂等。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具有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主体,这里的传播隔阂,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1、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语言?

A:劳动中的相互协作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早期人类发音器官的进化,经过漫长的进化和发展,终于出现了分音节的语言。

2、人类语言具有哪五个特点?

①人类语言是一种具有音节区分的声音符号体系;

②与本能相关的声音较少,发音和语句在结构上具有逻辑性; ③具有自由模仿其他声音的能力;

④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也能自主发声; ⑤能够自主地赏娱音声的节奏与韵律。

3、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根本特性是什么?

A: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最根本的特性。人类不断创造出新词语、新概念、新含义和新的表达方法,并且能够将声音语言转换成文字或其他符号体系加以记录和保存。语言的历史,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历史。

4、人类传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A: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这是一个依次叠加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