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

展的若干意见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赣发[2013]16号

【发布部门】中共江西省委员会江西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3.12.27 【实施日期】2013.12.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赣发〔2013〕16号 2013年12月27日)

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基石,是江西崛起的筋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决策部署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促进做大全省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现就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十六字方针,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加快全省发展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和新的增长点。坚持产业要特、企业要 1 / 4

“民”、技术要新、品牌要响,以改革扩权激发内生动力,以扩大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以转型升级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大力实施工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接二连三”、现代服务业倍增、县城建设提升、镇村联动建设、城乡环境整治“六大工程”,走出一条“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区域一体、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子,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2.基本原则。从省情出发,把握时代发展脉搏,认清发展大势,尊重发展规律,以“五个坚持”为基本原则。

--坚持城乡统筹、“四化”同步。实施镇村联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坚持转型发展、突出特色。以扩大总量与提升质量并重为着力点,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加强对县域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凸显县域特色,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子,避免同质同构竞争,加快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县域发展特色化”格局。

--坚持松绑给力、减压减负。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进扩权强县、兴乡强镇改革,着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地为县域经济发展“松绑减负”,充分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建设,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之路,着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为先。把促进城乡居民增收、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富民与强县相统一作为着眼点,让县乡人民群众共享县域经济发展成果。 3.发展目标。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全省县域经济总量明显壮大,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提升,城乡面貌明显改变。到2017年,县(市)财政总收入基本实现过10亿元,一半以上县(市)过20亿元,2-3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产 2 / 4

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突破,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每个县(市)集中形成2-3个支

柱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城镇功能优化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达到更髙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基本实现翻番,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有条件的县(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二、构建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升级

4.大力实施工业转型升级工程,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按照发展升级的要求,找准区域发展定位,以产业链为体,以科技创新为翼,增强产业关联度和配套能力,打造完善的全产业链,加快产业集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着力主攻民营经济、培育特色经济、壮大园区经济、发展配套经济、提升劳务经济,努力实现“四个形成”的目标:形成围绕产业链延伸的大批企业集聚、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或有地域知名度的名牌产品、形成协同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规模经济和社会效应。重点坚持“五个抓好”:一是抓好创业创优创新发展的战略导向。全面完成省级开发区扩区调区工作,打造一批定位清晰、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绿色发展的特色园区。推进县域科技协同创新,加快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建设,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大力发展民营企业,鼓励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抓好企业发展所需的综合配套服务。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县域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加强县域金融产品创新,扩大县域直接融资规模。抓好海关、检验检疫、质检、研发设计等服务。三是抓好政务环境、城市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简化办事程序,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效率。大力改善城市环境、人文环境,完善城镇功能,不断优化企业发展条件。四是抓好低碳节能环保发展。积极推行循环经济试点和清洁化园区试点,培育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园区和县(市),积极争创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五是抓好对外合作交流平台建设。与沿海结成友好县(市),结合县域产业特色打造会展、交易、科研合作平台,积极组织县域企业开展与沿海发达地区大企业、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 3 / 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