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2019-2020年七年级音乐第三单元海滨音诗第3课欣赏《海港之夜》《海洋和辛巴德的船》教案

2019-2020年七年级音乐 第三单元 海滨音诗 第3课 欣赏《海港之

夜》《海洋和辛巴德的船》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白帆》、《海港之夜》和交响曲《海洋和辛巴德的船》,感受大海的变化多姿,体验人们热爱大海的情感,感受交响曲的艺术特点。

2、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尝试用扬长、演奏、舞蹈、朗诵等形式创作、表演大海。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表现歌曲

教法、学法:聆听、演唱、感受、表演、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两首歌曲《大海啊,故乡》和《天蓝蓝,海蓝蓝》,今天,我们将继续欣赏一组表现海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吧。 1、童声合唱《白帆》 (1)、先听录音。思考: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几部曲式?旋律有什么变化? (2)、讨论这是一首天真、柔美的童声二部合唱,描绘了白帆在蓝色海面上飘荡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少年儿童祝白帆乘风远航,又带欢乐回到身边的美好愿望。歌曲为大调式,单二部曲式,前段较为活泼,后段较为舒展。 (3)、再次聆听,跟唱旋律。

(4)简单介绍莫奈法国画家,印象画派的创始人之一,毕生追求表现形式,对运用色彩、造型有新的创造,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2、男声合唱《海港之夜》 (1)、带着问题聆听A、歌曲的风格B、旋律有什么特点C、描绘了怎样的情景D、分为几个部分E、演唱形式的变化 (2)、解答问题A、这首歌具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族音乐风格。B、旋律深情流畅,明朗有力,将进行娶与抒情歌曲的特点融合在一起。C、歌曲描绘了海风吹拂、歌声轻吟的宁静的海港之夜,表现了即将出征远航的水手热爱生活的情感。D、E、歌曲为小调式,主部和副部两部分组成。主部用独唱形式,副部第一遍用重唱,以二边为合唱,使人联想起开始时一名海员拉着手风琴在歌唱,后来海员们逐渐加入重唱、合唱的情景。 (3)、再次聆听,轻声跟唱 (4)、作者简介3、刚才我们欣赏了《白帆》和《海港之夜》,同学们能不能分析比较一下这两首歌曲在内容情感和音乐表现手法有什么不同?

曲目 《大海啊,故乡》 《天蓝蓝,海蓝蓝》 《白帆》 《海港之夜》 内容 表达了人民热爱大自然、故乡和妈妈的情感 描绘了大海潮起潮落的壮观景象,表现渔民不怕风浪、不畏艰险的精神 描绘了白帆在海面飘荡的景象,表达了儿童美好的祝愿 描绘了宁静的海港之夜,表现了即将远航的水手热爱生活的情感 节拍

节奏 舒展 舒展与密集 舒展与密集相间 较密集 旋律 平缓 起伏较大 多小跳和级进 多大跳 速度 稍慢 中速稍快 中速 缓慢 力度 柔和 较强 中强 逐段加强 调式 大调式 五声调式 大调式 小调式 音色 女声、童声 男声 童声 男声

情绪 优美深情 &nbs坚定有力 柔美、天真 深情流畅、明朗有力 4、回忆上节课两首歌曲,用分组的形式,每组负责一首歌,分析。 5、欣赏〈〈海洋与辛巴德的船〉〉 (1)、由〈〈一千零一夜〉〉故事导入,请同学讲述故事 (2)、欣赏

2019-2020年七年级音乐 第三单元 第二课时《江南丝竹》教案 人

音版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欢乐歌》《三六》,比较《小放驴》启发,感受体验,江南丝竹的

音乐风格,并认识《欢乐歌》的创作特点。

2、了解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1、自觉探究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及特点。

2、认识变奏这一音乐体裁并作创作实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活泼欢快的《采茶舞曲》音乐中进教室,听完全曲.

师:这首欢快的舞曲音乐再次把我们带到了山清水秀的江南茶乡。我们不想用甜美

的歌声来赞美江南秀美的景色吗?

1、学生随教师伴奏演唱一遍,自我评析难点、唱得好与不足之处。

生:最优美的是第一、二句歌词,最难唱的是“手采香茶——姑娘”一句。 师:把你唱得最好的一句给大家演唱一遍。

2.肯定学生的演唱,并把难句范唱一遍,学生跟唱。 3.师生合作完成《采茶舞曲》的复习演唱。

师:江南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其地方民族音乐清新,优美。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

段乐曲。

二、播放江南丝竹名曲《三六》

投影设问:1、主要的演奏乐器,(模拟演奏姿势) 2、用恰当的字、词表述音

乐特点。

学生欣赏全曲,讨论问题,探究问题。 抢答回答问题

生1:扬琴、木鱼、筝 生2:二胡 生3:三弦、柳琴、快板 生4:情绪明朗、轻快、优美 生5:抒情、秀丽、舒展 师:(肯定学生的表现)这些民族乐器的演奏,带有浓郁的江南地方特色,它抒情

优美,清新流畅,使人听了倍感愉悦。

教师板示:1、江南丝竹:传统器乐的一种,流行江浙一带。 2、音乐

特点。

1、欣赏八大名曲之一的《欢乐歌》

1)出示谱例,用竖笛吹奏一遍,体验明快活泼的情绪。 2)欣赏全曲,引导学生模仿不同乐器演奏的姿势和神态。 2、学生谈此乐曲的感受,发表个人见解

生1:演奏者陶醉在欢乐的情绪中,浑然忘我地演奏。 师:(掌声)“浑然忘我”,我们来陶醉一下。 师生共同徜徉在音乐的海洋里。

生2: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尽情享受美好的生活。 3、师生共同探究什么是变奏曲。

师:仔细看谱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同学们很快发现了谱3为拍,谱1、谱2 较丰富多变化)

师:这种以一个主题的变化,或以一个核心音调(核心特征)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发展与变化 的乐曲,我们称变奏。

1)实践创作

2)根据《欢乐歌》的倒装变奏,找寻一些规律,创作一条变奏。

给出母曲:

创作过程中要求学生轻声哼唱,用竖笛辅助音准,注意节奏音符的正确书写。 3)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初步创作 (大部分学生开始用竖笛吹奏)抽取部分学生的作品。用吹、唱、书写(到黑板上)的形式,

展示其成果。

生1: 生2: 生3:

学生点评。掌声鼓励。

4、检测对江南丝竹的认知程度: 1)播放北方音乐《小放驴》,辨析其特点。

师:这是一首江南丝竹的器乐曲吗?说明理由。 生1:不优美 生2:乐器是唢呐 生3:很粗犷

生4:好象是在山区

师:这是一首流行在北方农村的一首吹打乐,名叫《小放驴》。

三、自主学习,竖笛吹奏《茉莉花》

1、师钢琴弹奏,激发情趣,烘托意境 2、跟琴视唱谱例

3、自主练习,吹奏《茉莉花》

四、学生讲评这课时的主要学习内容及收获,教师简单小结。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