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总结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文化常识

孟子,姬姓,孟氏,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全书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二、通假字

1.无通“毋”,不要 2.颁通“斑”

3.涂通“途”,道路 三、古今异义

1.河内凶。河:(古义:黄河。今义:天然或人工的大水道) 2.弃甲曳兵而走。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3.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供养身体) 四、一词多义 1.数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几、若干 范增数目项王 shuò 屡次

数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 cù 密、细密 2.发

百发百中 成语 发射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发、派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指打开粮仓 救济百姓 野花发而幽香 花开 主人忘归客不发 出发 3.胜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尽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 优美的 五、词类活用 【填然鼓之】

一般“鼓”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打鼓 【七十者衣帛食肉】

一般“衣”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穿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一般“王”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王无罪岁】

一般“罪”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归罪、归咎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一般“生”是活着(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活着的人 一般“死”是死去(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死去的人

【谨庠序之教】

一般“谨”是谨慎(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 【树之以桑】

一般“树”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种植 六、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是亦走也 2、非我也,岁也 3、非我也,兵也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1)申之以孝悌之义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宾语前置句: 未之有也 【固定句式】

(1)直不百步耳(“直……耳”相当于“只是……罢了”)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相当于“有的人……有的人……”)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这和……有什么不同呢)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