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律失常介入基地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创建于1948年,由我国著
名的心血管病学家陶寿淇教授开创,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灏珠教授、著名专家诸骏仁、浦寿月、林佑善、蔡廼绳教授等名医传承,现任主任葛均波教授。中山医院心内科目前是我国重要的心脏内科临床和科研基地,医疗和科研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1988年心内科被国家教委批准为重点学科,1994年被批准为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1994年被指定为全国心血管病临床药理中心,1997年被列为“211工程”发展规划的重点学科,1998年再次蝉联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2001年成为上海市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2001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复旦大学“985工程”重中之重建设学科,2007年再次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并成为上海市心血管病临床质控中心,标志着心脏内科的雄厚实力和领先地位。
中山医院心血管介入诊疗(心律失常)基地是集医疗、培训、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医疗培训中心。1965年首次在国内开展心腔内心电图检查;1968年与心外科合作安置国内第一台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 1989年国内率先开展导管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获得成功; 1994年国内首次经静脉安置埋藏式自动起搏复律除颤器,对防治心源性猝死有重大意义。中山医院心内科 开展心律失常的心电生理基础与临床研究已逾半个世纪,是国内有影响的心律失常研究中心之一。至今为止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和心脏起搏等病例总数超过8000例,2008年度有关心房颤动及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律失常的经导管消融近1000例,植入永久起搏器500余例,手术总成功率>98%,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正进行着有关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的研究。
中山医院心导管室在葛均波教授的带领下近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拥有三台数字化平板心血管专用血管造影仪,以及其他配套设备如图象分析和储存系统,磁导航系统1套、CARTO 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2套,Ensite三维标测系统1套,Pruka多导电生理仪3台,技术人员和护士共10余名。充足的病员资源、国际最先进的设备、一流的导师队伍以及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是开展临床
诊断治疗、培训和教学的强有力保障。
基地负责人简介
朱文青,男。1991年毕业于原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并获心血管专业硕士学位。2000年在美国Robert Wood Johnson University 医院心脏科进修;2005年赴意大利米兰San Raffaele医院(目前全球介入治疗房颤最多的医院)进修心房颤动的介入(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现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诊断学系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临床诊断教研室主任。
最擅长于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各种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性室性早搏等)尤其是三维标测下进行心房颤动及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的消融和安装各种类型的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主治病例数超过3000余例,近年来,每年介入治疗心房颤动病例近200例,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在临床上主要从事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冠心病以及各种类型心肌病等疾病的诊疗和科研工作,尤其是疑难的心血管病。对心血管病药物的临床药理颇有研究。参与国际大型合作科研项目数个,为国内首先将运动平板试验用于评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药物的研究者之一。近年来多次获得上海市科委及其他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在国家级核心专业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名义发表论文50余篇论文。参与编写、副主编和主编教材和参考书籍十余本。现担任中华起搏与电生理学会青年委员,上海心血管病学会青年学组委员,上海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会委员,北美起搏与电生理协会会员,世界/中国高血压联盟盟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咨询专家,是多种杂志的编委与特邀编审。 导师介绍:
朱文青,男,江苏东台人。1963年7月出生。1985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1991年毕业于原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并获心血管专业硕士学位。2000年在美国Robert Wood Johnson University 医院心脏科进修;2005年赴意大利米兰San Raffaele医院(目前世界上治疗房颤最多的医院之一)进修
心房颤动的介入(射频消融)治疗。现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临床诊断教研室主任。
最擅长于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各种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性室性早搏等)尤其是三维标测下进行心房颤动及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的消融和安装各种类型的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主治病例数超过3000余例,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是国内能够掌握心脏三维标测治疗心律失常的少数专家之一。在临床上主要从事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冠心病以及各种类型心肌病等疾病的诊疗和科研工作,尤其是疑难的心血管病。对心血管病药物的临床药理颇有研究。作为主要人员主持和参与完成卫生部和省市级新药临床验证工作十余个,参与国际大型合作科研项目数个,为国内首先将运动平板试验用于评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药物的研究者之一。近年来连续2年获得上海市科委基金资助项目2项。在国家级核心专业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名义发表论文50余篇论文,并多次获得各种专业机构与学会的奖励,1998年获第二届中美施贵宝医学基金奖并受到吴介平副委员长的接见,同年“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性心律失常”获上海医科大学临床医疗成果二等奖,2002年获中华起搏与电生理学会颁发的优秀青年医师奖。参与编写和主编大型教材和参考书籍11本。现担任上海心血管病学会中青年学组委员,上海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会委员,北美起搏与电生理协会会员,世界/中国高血压联盟盟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资深专家,是“中华医药杂志”、“中华医学实践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现代医学杂志”等多种杂志的编委与特邀编委。
宿燕岗,男,1964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市。1986年毕业于泰山医学院医疗系并获医学学士学位,1992年获上海医科大学心脏内科硕士学位,1996年获上海医科大学心脏内科博士学位。1996 ? 1997年公派赴法国巴黎第七大学进修。现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国药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起搏专业学组委员,中国生物医学
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委员,上海市心血管病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组副组长,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在中山医院心内科工作近20年,熟练掌握心内科各种疾病的诊断及处理,尤其擅长缓慢心律失常的诊治。除临床工作外,主要负责中山医院心脏起搏器的植入及随访工作,已主刀千余台各种类型人工心脏起搏器手术,近年来每年主刀完成200余台手术,使我院植入心脏起搏器数量(每年400台左右)在华东地区连续第一名。另外尚负责ICD(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的植入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新项目,如双房同步预防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双室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与起搏相关的工作。
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曾多次获会议优秀论文奖。担任《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中华医学全科杂志》、《中华实用医药杂志》等杂志编委。副主编《病毒性心脏病》及参编《心血管疾病新理论与新技术》、《心血管病治疗学》、《心血管内科手册》、《实用心脏病学》、《实用内科学》、《诊断学试题与题解》、《现代内科学进展》等10余部专著。目前在研课题数项。课题“病毒性心肌炎与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五完成者);课题“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第四完成者)获2001年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牛磺酸对病毒性心肌炎作用机理的探讨”(第二完成者)获1998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合成肽检测CVB3 IgM抗体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第四完成者)获1998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基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