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P56---P57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

2、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粉笔盒、特殊的长方体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老师自我介绍一下。

2、屏幕上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个图形你们认识吗?今天我们就来整理与复习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教师随着学生发言进行板书(板书:特征、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容积)

问:什么是棱长总和?什么是表面积?什么是体积? 什么是容积?它们的计算公式是什么?让学生说一说

它们的特征又可以从几个方面展开描述呢?(板书: 面、棱、顶点) 2、有没有一个好的办法,可以把这些知识很清楚很有条理的展示出来,你们认为用什么形式比较好呢?(画表格)

3、大家翻过桌子上的答题卡,为了清楚,我们把表格分为两部分,能看懂么?

4、现在就请你们一边回忆一边整理,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以表格的

形式整理出来。整理完后,和同桌进行交流,互相补充完整,看谁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全面、具体的整理出来。

5、学生汇报,归纳总结 出示表格: 形体 相同点 不同点 棱 顶点 长方体 6 个面 12条棱 8个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两相对的正方顶点 有时有两个相对的面个面面积棱长度体是是正方形 相等 相等 一种特殊的长正方体 6 个面 12条棱 8个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6个面的12条棱方体 顶点 的正方形 面积都相的长度等 师:长方体棱长最多只有4条是相等吗?长方体的面最多只有2个面是相等吗?(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就像我的这个特殊的长方体。)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说一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可以把正方体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回忆和整理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原有的知识体系,加强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网络。)

三、理解应用 走进生活 (一)基础练习

1、大屏幕演示:计算下列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总和、表面积和体积。 6cm

5cm 6dm 10cm 6 dm

都相等 面的形状 面的面积 棱长 联系 面

师:表面积和体积都是6×6×6,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2、仔细推敲,认真辨析

(1)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 (2)长方体中有时有4个面的面积相等。 ( ) (3)表面积相等的两个正方体体积也相等。 ( ) (4)a3表示a×3。 ( ) (5)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体积扩大8倍。 ( ) (6)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 ) (7)一只正方体的木箱,体积等于容积。 ( ) (二)强化提高

1、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做这样一个长方体的鱼缸的长7分米,宽3分米,高4分米,水深3分米。(出示课件)

你能根据这个鱼缸所用的各种材料,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同桌可以进行讨论。

学生提问。(说一说下列问题实际要求什么?) 问题一:做这个鱼缸要用多长的铝条?(7+3+4)×4 问题二:做这个鱼缸要用多大的玻璃?(7×4+4×3)×2 问题三:做这个鱼缸要用多大的铁皮?7×4 问题四:这个鱼缸装了多少水?7×3×3 问题五:这个鱼缸能装多少水?7×3×4

师:这些问题你能够解决吗?(只列式不计算)教师巡视。

问题六:如果老师往里面放一些鹅卵石后,水面上升了1厘米,那么鹅卵石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7×3×0.1

师:这种方法就是在我们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时经常采用的方法,它也有一个计算公式,它是怎样的呢?(底面积×水面上升的高度=鹅卵石的体积)

师:在这样一个普通的鱼缸里,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数学问题,那大家想想你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能找到哪些跟我们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的问题吗?

2、想一想,说一说

判断下列各问题实际是要求什么?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