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该具有哪些职业素养

试分析教师应该具有哪些职业素养? (1)教师的道德素养

教师要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主要包括第一,忠诚教育事业;第二,热爱学生;

第三,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第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教师的专业素养

①专业知识素养:第一,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第二,精深的专业知识。透彻把握所教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内在的联系。(懂、熟、化)第三,宽厚的教育科学知识、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

②专业能力素养:第一,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的能力;第二,驾驭教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第三,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第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第五,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第六,较高的教育机智;第七,教育科研能力。

(3)教师的人格素养:善于理解学生、性格开朗;情绪乐观、意志力强;热情、有责任心、仁慈友善;耐心周到、有幽默感;乐于助人、合群合作;公平、客观等。 谈新时期教师的职业素养 您可能更想看…

\教师质量监管制度的借鉴与完善\笔谈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道德建设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反思与实践 创生型教师文化: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 教师专业化视野下的教师教育改革

美国教师组织影响教师质量的举措及其…… 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 中国内地教师继续教育中的权力关系与…… 中国民办教师

特级教师与普通教师听课上课状况的比……

摘要:新时期对教师职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赋予了教师职业素养新的内涵,如何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队伍建设永恒的主题。 关键词:教师;观念;道德;专业化

百年大计,在于教育;教育大计,在于教师。纵观当今世界的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越来越体现在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进而最终体现在教育的主要力量——教师素质的竞争上。

新时期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养呢1997年8月7日,国家教委、全国教育总工会颁布了《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也有相关规定。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对教师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二是刻苦钻研,严谨治学;三是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四是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从胡总书记的四点希望中折射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教师职业素养应包括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荣誉等八个因素,这些因素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教师职业素养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又互相配合,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素养结构模式。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一、直面网络文化,谈教师观念更新

世纪之交,信息化的浪潮已席卷全球,网络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加快了人们生活 浅谈新时期教师的职业素养

摘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要做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满足学生对于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就必须努力提高教师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将教学引领到行云流水般的化境,才能将古人“传道授业解惑”的理想活化为“生动感悟砺行”的心灵撞击与熏陶,才能实现师生真正平等的思想对话,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下文就我二十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如何提高自身素养来加以论述。

一、语文教师具备人格素养与心理素养是展开工作的前提条件 (一)人格素养

人格即个性,是指一个人的各项比较重要和相当持久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个人在生理基础上,受到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气质、能力、兴趣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和。一个健全的现代人不仅需要经济实力,更需要人格、道德和精神生活。所谓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师生互动中,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本身就是一部生动、丰富、深刻、活生生的教科书,而学生却具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学习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理论知识,可加强自身的人格素养。身教重于言教,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尽力培养学生明是非、知廉耻、守信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素养。学生往往会为他所喜欢的教师而努力学习。这种以钦佩老师而模仿的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进步的强大动力。可见,教师的人格素养关系到教育的成败,是教育的灵魂所在。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加强自身人格修养的重要性,不断充实自己,展现人格魅力,才不愧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教师需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来源于善良和慈爱,尊重善待每一个学生;人格魅力来源于学生的信任和宽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要具有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人格魅力来源于胜不骄败不馁的执着精神。以真诚换取真诚,以正直构筑正直,以纯洁塑造纯洁,以高尚品德培养高尚品德,这样的教师定能为人师表。 那么,教师该如何塑造自身的健全人格、提升人格素养呢?我认为要做到:

1、正确认知自我是前提。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性格,表现为:热情开朗,精神饱满,耐心细致,沉着冷静,温和宽厚,心地善良等;反面则表现为:抑郁、孤僻、冷漠粗暴、喜怒无常等。教师要正确认知自我,改掉不足,充分发挥自身人格魅力。 如:我在初任班主任工作中,对部分学生的纠纷处理采用了简单粗暴的高压方式,学生强烈不满,激发了逆反心理。经过反思,我采处了关心、引导 、寻找不足与闪光点的方法,纠纷很快平息了,师生关联也密切了。

2、尊重、宽容、理解是条件。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能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欣赏学生,特别是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要努力发现闪光点,并放大,让学生展示自己,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如:我班的陈超同学,学习基础差,平时纪律松散,调打、吵闹、抽烟、迟到无所不能,在班里成了地地道道的“大将军”。我以爱心接近他,尊重他,帮他找出坏习惯的原因,鼓励他改正,并发动同学们帮助他。很快,他改掉了不足,恢复了自信。

3、调适情绪 ,保持愉快心境是基础。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是学生心中的偶像,一言一

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我们要严于律己。情绪浮动,总要发泄,调节它发展成为有利于身心健康行为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要善于调适学生的情绪,不让它左右我们的实践。比如一天早上,我班十几个同学围在清洁区旁议论纷纷,见我到来,生活委员气愤地说:“老师,我们给三班的同学气死了,他们把垃圾拉在我们的清洁区不成认。”我快步走上去,把垃圾捡到附近的垃圾桶里,同时教育同学们说:“人要善于调节,不要拿别人的缺点来折磨自己。”同学们会心地笑了。实践告诉我们:要想做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要具备高尚的人格。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用健全、独特的人格魅力来造就祖国的栋梁。

高尚的人格魅力需要高尚的心理素养作为基础,高尚的心理素养需要高尚的人格魅力来加以证明,两者相辅相成。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心理素养。 (二)心理素养

教师只有注重自身心理素养的提升,才能促成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工作中,教师的言行举动、人品格调、学识风范无不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楷模。教师\以身立教\在客观上早成为事实,尽管如此,在教育中有时接触到实际问题,个别教师还会产生退缩心理。尤其在转化“老顽童”方面更是如此,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思。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的产品是人而不是物。物的失误可作补救,而教育的负面却是难以消除。即使不是师风不正,起码也是“心养”不足。心理健康障碍的教师只能不断制造出缺乏健康心理的学生,要给学生健康的心理,培养健全人格,教师首先就要提高自身心理素养。我认为心理素养的提升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克服自我适应学生

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首先要增强自我适应能力,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积极去适应教育制度和教材的变化,主动适应学生的变化,主动接受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教师是一种特殊职业,工作对象是未成年的学生。教师的情绪变化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心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更新观念,调节心理,适应学生、适应教材、适应社会。如: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我原有的中师文凭已不能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我积极参与高校的函授学习,先后取得了大专、本科文凭。学习中我进一步了解了如何适应教育,如何更好地调节自己,有效地提升了心理素养。

2、善于识别与沟通

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成长环境、文化背景不相同,他们的心理状态、心理素养也不尽相同。同样一种行为,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原因可能完全不同。教师要善于观察不同学生的特点,正确区分问题的原因。要能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就必须用爱心、耐心、细心和学生相互沟通,让学生愿意把心里话说出来。如:我班的王静同学,平时有说有笑,这几天却常常发呆,我及时地找到她,从关心她的家庭、生活、学习入手,细心地与她沟通,帮助她,鼓励她。在爱心的感召下,她哭了。 3、善于引导和矫正

教师在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同时,还必须具备引导学生和矫正不良心理的能力。首先,对普通性的心理问题要善于提前预防。如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考试、正确对待分数,端正学习动机,增强适应能力和意志力,处理好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等,防患于未然。其次,要注意不同学生的特殊心理特点,加强重点观察。如:留守学生,单亲学生,孤儿等等。再次,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矫正。通过心理激励法、心理咨询法、心灵陶冶法、面谈咨询法,等等,给学生以心理安慰和指导。比如我班的媛媛同学,不合群,常常一个人孤独地坐着,这是心理孤辟的表现。我试着常找她谈话,并且安排部分同学常找她聊天,一起做些活动,慢慢地,她被融化了,脸上有了灿烂的笑容。 4、教师要善于内化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