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写作教程11

第十一章中学作文教学原理

〔教学提示〕

1.了解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2.明确中学作文教学各个环节的教学要求。 3.掌握中学作文教学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中学作文教学的原则

中学作文教学是一种个性鲜明的教学活动,它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外,还要遵循能体现其自身特色的教学原则。

一、注重基础,面向全体

中学作文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其教学目标是为了使学生在中学阶段能够打好扎实的基本功,适应素质发展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所提的要求是: 初中阶段要求学生——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高中阶段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要求学生——

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植科学理性精神。

3.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4.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5.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6.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

相对于以往的语文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更强调作为现代公民基本素养的表达交流技能、方法及态度的培养。要求更加具体,训练内容更切近生活。张志公先生也谈得很明白:“中学语文教学所要培养的青年,是一个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般的写作能力,也就是内容正确、文从字顺、条理清楚、明晰确切,能够如实地表达自己有用的知识见闻、健康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而不是专门从事写作的文学家的文艺创作能力,虽然也不应当排斥少数中学毕业生日后从事文艺创作的可能性,并且应当注意发现具有这方面才能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1

中学作文教学须把一个普通人必知的作文知识、必备的作文能力、必作的基本文体,必要的表达意愿,作为教学的主攻方向,使学生能“顺顺当当地写好一般文章,记事记得一清二楚,说理说得明白晓畅”。2

二、循序渐进,扶而后放

从初一到高三,学生正处于作文“入门”的关键阶段,这是一个打作文基础的最重要也是最适宜的时期。同时,中学阶段又是学生作文能力发展最快、可塑性最大的阶段,只要教学得法,就可以使学生顺利地迈入作文的“门槛”。为此,中学作文教学应该注意作文教学的规律和作文能力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做到循序渐进,扶而后放。

1

张志公:《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转引自张定远编《作文教学论集》,第200—201页,新蕾出版社1982年版。

2 《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第721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就训练的手段而言,先“入法”后“化用”,先想敢写后写快写好。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是教师教学生作文。广义的作文,是写文章;狭义的作文专指学生练习写文章,训练写作的基本功,就是所谓的学“做”文章。作文“入门”阶段的显著特征是学作文的“规矩”,“于无法之中求得法”。中学语文作文训练采用“范文作鉴、知识引路、仿写练习”的读写结合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实际上是为学生作文创造模仿的条件。

我国传统的作文训练中,由模仿入手乃是一条“入法”的重要经验。宋代朱熹曾说:“古代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又说:“前辈作文者,古人有名文字,皆模拟作一篇。故后有所作时左右逢源。”

3这是经验之谈,揭示了作文的一条规律。

模仿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和层次高低的区别。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先有形模仿(“依样画葫芦”),后无形模仿(离开特定的范本);先单一模仿(单项能力、某一技法训练),后综合模仿(综合能力、多种技法结合的训练);先机械式模仿(套用前人现成的东西),后“化用”式模仿(将别人的东西吸收消化为自己的东西)。

教师指导要扶而后放。“扶”是搀扶,即给学生以必要的指点和启发;“放”是放手,即让学生自主作文,有更多的自由驰骋的空间。中学作文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有的时候,为了能给学生以更好的搀扶,教师还得亲自“下水”。教师写“下水作文”,“这无非希望老师深知作文的甘苦,无论取材布局,遣词造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非常敏感,几乎不假思索,自然就能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学生只要用心领会,努力实践,作一回文就有一回进步。”4

“扶”和“放”是一对矛盾,作文教学中要善于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扶,不是越俎代庖,包揽一切;放,也不是放任自流,袖手不管。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因材施教,把握好扶放的尺度。

着意写作意识和态度的培养,适当降低写作的门槛,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变化之一。作文是学生自己写会的,从敢写到乐写到写好,其中既包含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也内在包含了写作的基本特性。

三、读写并举,悟文析法

读写并举,就是既要重视阅读,又要重视写作,以读促写,提高写作的水平。阅读和写作,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是一种吸收,写作则是一种表现。阅读是写

3 4

见《朱子语类》。

《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第489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