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文秒菁华录白话

印光大师说净土-------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白话

曾琦云译注

第一章 广赞净土法门 导读

印光大师认为,在佛教所有的法门里面,净土法门最适合现在众生修行。它广收上,中,下根,统领律,教,禅,宗。其他一切法门,都必须依赖戒定慧的道力,断除贪瞋痴的烦恼和惑业。如果烦惑还没有断尽,不管你有多大智慧,有多大辩才,有多大神通,也不能了却生死轮回。如果依靠念佛法门,生信,发愿,念佛圣号,求生西方,则无论出家在家,士农工商,老幼男女,贵贱贤愚,只要肯依教修持,都可以凭借佛的慈力,带业往生。

真是博大精深啊,净土法门作为佛陀的一代言教!此心作佛,此心是佛,就是直指人心的禅宗,也比不上它的奇特。即念念佛,即念成佛;历史上多少人有修有证,更加仰慕它的高妙。广收上,中,下根,统摄律,教,禅,宗。如春雨那样滋润万物,像大海那样接纳百川。偏,圆,顿,渐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大,小,权,实一切行,无不还归此法界。不必断除惑业,就可以得补佛位;即此一生,圆满菩提。九界众生离此法门,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门,下不能普利众生。因此,华严会上所集会的大众,全部遵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法华经》说“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都可以证得诸法实相。马鸣菩萨在《起信论》中开示,净土法门是最胜方便之行;龙树菩萨在他的论著《婆沙》中阐述,净土法门是易行速归之道;被誉为释迦佛后身的智者大师,说《十疑论》而专志西方;被誉为弥陀佛示现的永明大师,著《四料简》而终身念佛。真可以说,净土法门汇集三乘五性之人,终究证得真常;引导上圣下凡之众,同登彼岸。所以得到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并阐,万论均宜。确实可以说是一代时教的极谈,一乘无上的大教啊!如果没有培植善根,则经历多少劫难也难以遇到;既然已经遇到了净土法门,就应当勤奋精进地去修习它!

我听说净土法门,是畅说佛陀本怀最彻底的大法。高超一切禅,教,律,统摄一切禅,教,律。简略来说,一言,一句,一偈,一书,可以包揽无余;广而说之,即使三藏十二部的玄言,五宗诸祖师的妙义,也诠释不尽。纵然让遍布大地的所有众生,同成正觉,出广长舌,用神通力和智慧力,遍布一切世界,满怀激情地说,不间断地说,难道就可以说尽吗?确实是因为净土法门本来就不可思议的缘故。请看看《华严》这样的大经,是三藏之王,到了最后一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法华》这样奥妙的经典,群经之首,也说闻佛即往生,地位与等觉菩萨相同了。如此看来,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净土,就有来由了。文殊发愿往生,普贤劝我们往生;如来在《大集》中授记,告诉我们末法中,不修行此法就难以得度。龙树在《婆沙》中开示,说是易行道,速出生死。因此往圣前贤,人人都走这条道路,难道就没有道理吗?的确,所谓一代时教,都是念佛法门的注脚啊!

不但如此,举凡六根所对的一切境界,所谓山河大地,明暗色空,见闻觉知,声香味等,哪个不是阐扬净土的文字?寒暑代谢,老病相摧,水旱兵疫,魔侣邪见,哪个不是提醒世人速求往生的警策?广说可以说尽吗?净土法门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一个“净”字。净极则光通达,如果不是到了妙觉菩萨的境界,此一字难道就那么容易承当吗?研读一下天台《六即佛颂》可知其中的道理。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信愿行”。非信不足以信愿,非愿不足以导行,非持

名妙行,不足以满所愿而证所信。净土一切经论,都是阐发这个主旨的。用一偈来概括就是《赞佛偈》。举出正报,依报的果也随之彰显,说出教化之主,徒众自然也就含摄在内了。虽然只有八句,但净土三经的大纲已经全部在里面了。一书就是《净土十要》,字字都是末法时代度人的桥梁,句句都是莲宗的宝鉴。痛哭流涕,剖心沥血,称性发挥,随机指示,即使是比喻为拯救溺水火焚之人,也无法表达出作者这样痛切的心情。舍此净土法门,则正信无法产生,邪见无法消灭。

众生一念心性,与佛无二。虽然众生迷惑而不觉悟,起惑造业,做尽一切坏事,但他本来具有的佛性,并没有损失。譬如一颗摩尼宝珠,掉落到厕所里面,与粪秽混在一起,看起来与粪就没有什么差别了。愚人不知道是宝,便与粪秽同等看待。智者知道是无价妙宝,不因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