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解说词1-10集(全)

2012年7月21日

它遭遇了一场六十年不遇的大暴雨 路面淹没 轻轨瘫痪 车辆熄火

全天取消航班五百七十一架次 延误航班七百零一架次 近八万人滞留机场 二十九岁的外企员工王璐 家住离机场十几公里的望京 大雨当天他早早回家

在微博上目睹了首都机场的窘境 二十二点三十二分

他向自己所在的城市发出了一条 不到一百字的试探性号召 望京 有没有愿意义务去机场 接被困兄弟姐妹的 一个小时内

这条微博被转发一万零九百五十次 两小时后

二十多辆车组成的车队到达机场时 已经壮大成一百辆车的队伍 在天亮以前的六个小时 在暴雨如注的北京

三百余辆打着双闪的越野车 带着五百多名从未谋面的陌生人 坐上了从机场到亦庄 到王府井 到公主坟 到回龙观

到北京二环 三环 四环的方舟 人类社会从不缺少善良的愿望 只不过在过去漫长的岁月

难以因为具体的动机而汇聚

(美国纽约大学 客座讲师 《人人时代》作者 克莱舍基) 这种行为并不是由互联网启发的 而是因为我们就是那种社交性人群 我们关心他人

互联网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手段 能直接地理解同情他人并感同身受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特聘导师 段永朝) 当信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 它所携带的信息的能量 就能够具有这样一种 非常神奇的力量 可以凝聚共识啊 可以焕发情感啊

能够形成一种强大的社会动员力量 互联网让这些已经存在着的 碎片般散落的点滴美好 瞬间汇聚出灼热的社会能量 2012年7月21日的双闪车队 那迷蒙的灯光许久都没有消失 它丰富了现代人类的都市夜空 丰满了一个城市的精神积淀 雨过天晴 太阳升起

但深夜闪烁的车灯 依旧持久照耀着这座城市 从盛夏一直到深秋 都没有消散它的温度

也没有褪去它那抚慰人心的力量

(美国纽约大学 客座讲师 《人人时代》作者 克莱舍基) 这些组织是可以临时组建的 低成本 你不需要为了完成新任务 去提前组建一个群体

当你看到人们聚集起来 共同做事的时候

在没有正式的上司的情况下 很容易想象

所有的旧规则就会崩溃 新的规则将代替它们 那个叫做“菲特”的台风 卷起相当于六十八个西湖的雨水 在两天内倾倒在同一个国家南部 方圆只有一千五百平方公里的余姚 尽管它与首都机场那场暴雨 造成的灾难的强度和后果有所不同 但因为相似的时代条件 它也获得了相应的

新时代能够给它的一呼百应 幅员千里的八方与它结下患难之交 (我是宁波来的志愿者 永康的 气垫船厂家的

司机也是临时拼凑的) 几个临时拼凑在一起的志愿者 通过微信接收到一条信息 有两个家庭急要食品 水和奶粉 两个多小时涉水行进 两个家庭获得了三天的给养 一线的志愿者

不断接收到一个名叫“卓明救援平台”提供的信息 平台的负责人在千里之外的北京 北京大学医院的牙科医生郝南 业余时间创建的救援信息平台上 有遍布全国各地的 两千多名志愿者网友 “菲特”台风民间救援群

为余姚每一份关切之间 划上距离最短的直线 江苏无锡的女孩儿安棋 通过网络会议了解到 前方志愿者心理上 有安全保障的需求

在与一家保险公司负责人联系后 这家保险公司同意

义务为前方一千多名救援志愿者 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在上海工作的余姚人沈吉利 激活了自己所有的社交圈 余姚中学校友群 单身群

来自上海 杭州 宁波 还有余姚的五百名志愿者 仅用两天时间 就在上海和余姚之间 搭建起了一条从筹集 运送 到接收 发放的完整通道 当关注的眼睛

还在北京 昆明 西安 沈阳 关注的念头 就已经传送成

等待阅读的微信的红点 变成未读邮件的黑色提醒线 变成微博里转发评论

变成手机里收取新信息的滴滴声

(美国南加州大学传播学院 教授 曼纽尔卡斯特尔) 网络技术导致沟通出现彻底的转变 每个人可以与谁沟通也有所变化 因此沟通的转变和对网络的需求 共同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结构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