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九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28区域差异

2019年

雨带的推移规律(如下图所示)

③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真题回顾 考向预测 1.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2015.10 25题 2.中国四大经济地区的差异 3.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4.以选择题、填空题或综合题形式考查 考向一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典例剖析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14年12月通水,东线工程运行平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找到并用实线描绘出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 (2)参照图中对黄河的描述,在图中空白框对长江进行描述。

(3)根据图中信息,比较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4)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资源的调出区,该地区洪涝灾害多发。试提出防治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主要对策。 答案 (1)画图略,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长江主要流经半湿润、湿润地区,流域降水丰富,汛期较长;干流主要位于亚热带,无结冰期;中下游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含沙量小。

(3)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土地资源少;北方地区水资源缺乏,土地资源丰富。 (4)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上游修建水库,中游裁弯取直、疏浚河道,中下游加固防洪大堤;提高人们的防洪意识和自救能力;建立灾害预警预报机制等。 解析 第(1)题,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第(2)题,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中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稳,含沙量小。第(3)题,我国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配合特点是:土地资源北方多、南方少,水资源北方不足、南方有余。这种匹配对农业生产来说是不合理的。第(4)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资源的调出区,该地区洪涝灾害多发,防

2019年

治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主要对策是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兴修水利工程、建立洪水预警系统等。 知识拓展

(一)北方地区的生态问题

北方地区内部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差异明显:东北平原主要表现为黑土肥力下降和湿地萎缩;华北平原主要表现为旱涝、风沙和盐碱三大危害;黄土高原则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

1.三江平原的湿地成因与保护

(1)成因: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②有季节性的冻土和多年冻土层分布,使地表水下渗缓慢;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价值: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以及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它在调节气候、蓄洪防洪、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等方面有特别的功能,人们称之为“地球之肾”。湿地还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粮食、肉类、水产、药材、能源、水源、工业原料,还有其所特有的鹤类、鹮类等大型水禽和其特有的物种。

(3)保护: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2.黄淮海平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成因

问题 自然因素 气候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较少 地形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植被破坏使地表植被覆 盖率降低,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 植被破坏,涵养水源的能洪涝 夏季降水集中,且变率大,多暴雨 地势低平,起伏和缓,蓄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洪、泄洪条件差 泥沙淤积,蓄洪、泄洪能力下降 风沙 盐碱

干旱 冬春多大风,地表干燥,地势低平,起伏和缓,缺不合理的开垦,出现沙荒易起沙 乏减轻风力的屏障 地,使风沙肆虐 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不干旱时节尤其是春季,气地势低平,地下水位较2019年 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致高,洼地排水不畅 使土壤盐分向地表积聚 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二)南方地区的开发

1.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 (1)原因

①自然因素:地形为低山丘陵,起伏较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②人为因素:人地关系紧张,由于能源短缺,滥砍乱伐,强取耕地和薪柴,对地表植被造成破坏。 (2)危害

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严重的会造成岩石裸露地表,土地难以利用;山麓地带水冲沙压,旱涝严重。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湖淤塞,河流水流不畅,湖泊调洪能力降低,使洪涝、干旱灾害加剧。 (3)治理措施 ①发展立体农业。

②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③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力推广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等。 2.南方地区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形成、利用和改造

土壤 分布 红壤 江南丘陵 紫色土 四川盆地 温暖多雨→泥沙冲积盆底形成 高温多雨环境下发育而成 形成紫红色砂岩、页岩形成紫色土 特性 含铁、铝成分多,酸性土壤, 有机质少,土质黏重 含丰富的磷、钾,肥沃 富含有机质,肥沃,多呈青灰色 多年种植水稻而成 水稻土 平原地区 盆地中部、东部的丘陵多修改造 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 成梯田,成都平原修有水利工程“都江堰”

2019年

跟踪训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城市,并涵盖周边城市形成的城市群。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钢铁、汽车和装备制造基地。

材料二 下图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及相邻区域图,图中等压线反映2015年5月某日天气形势。下表为近年来湖北省、江西省和湖南省之间制造业结构相似系数(相似系数越大,相似度越高)。

省级行政区 湖北省与江西省 湖北省与湖南省 江西省与湖南省 制造业结构相似系数 0.64 0.77 0.85 注:制造业结构相似系数越大,表明制造业相似度越高。

(1)此时长沙盛行________风,暖锋过境后,该地天气转晴,气温________。 (2)该城市群中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________,服务范围越________。

(3)该城市群制造业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等。钢铁与汽车工业之间形成了__________的工业联系。

(4)指出表中制造业结构相似度最高的两省,评价其相似度高的优缺点。 答案 (1)东北 升高 (2)少 大

(3)交通便利 资源丰富 劳动力丰富(任答两点即可) “投入-产出” (4)江西省与湖南省。有利于相关产业集聚;也可能造成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解析 第(1)题,长沙的风向要根据近地面风向的一般规律进行推断: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根据气压值的大小和北半球向右偏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可知长沙的风向以东北风为主,暖锋过境后,本地气温会上升。第(2)题,根据中心地理论,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第(3)题,根据图形可知,本地的铁矿资源丰富,加上交通便利,以及劳动力丰富,地价便宜等,促进了当地制造业的发展,钢铁工业与汽车工业之间形成了投入—产出的工业联系。第(4)题,根据图表可知,制造业结构相似度最高的两省为江西省和湖南省。其地理位置接近,相似程度高,有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