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复习答案(全)

马克思复习资料

绪论部分

1、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基本形成?公开问世?)

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4-1846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形成;1847年《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恩格斯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 3、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

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学好理论才能心明眼亮,这是我们的“看家本领”。只有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分清主流,站稳立场,把准方向。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认真专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从理论体系上来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要把经典作家的论断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来认识,并紧密结合今天的实践来加深领会,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现在有一些人根本没认真读过马克思主义的书,却人云亦云,说马克思主义过时了、无用了。这种态度是不科学了、错误的。

第一章

1、哲学基本问题

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

半截子唯物主义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因为旧唯物主义不理解的实践活动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历史过程看成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因而得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错误结论。

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人类社会物质性的主要表现:

(1)人类社会依赖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是物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不意味着脱离了自然界,他们仍然是物质的血肉之躯,他们的生命形态仍然是物质自然界的一部分,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也只能取之于物质的自然界。离开了自然界,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便无法进行,脱离一定的自然环境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

(2)人们谋取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仅仅停留在意识或思想的范围内,人类是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2、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

2

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的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3、实践及其基本特征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有三个基本特征: 首先,实践具有客观性(或直接现实性)。 其次,实践具有自觉的能动性 最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4、实践是人的生存(存在)方式: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5、为什么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重点)

实践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的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确认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的基本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普遍联系及其表现

第一、 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

第二、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在一定的相互联系之

第三、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发展及其实质

变化的趋势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7、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及其作用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问题的精髓(重点)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