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诲(huì)女 莒父(Jǔ fǔ) ...彫(diāo) .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诲女知之乎(“女”,通“汝”)
(2)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食”,通“蚀”) (3)无欲速,无见小利 (“无”,通“毋”,不要)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彫”,通“凋”,衰落)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君子之过也(犯错误,动词)?.?
犹不及(超过、越过,动词) (1)过?过.?之(拜访,动词)?愿枉车骑过.
诲汝知之乎(懂得、明白,动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得,了解,动词).(2)知?
是知也(聪明,形容词).??君子一言以为知(通“智”,智慧,名词).
(ní)
(yuè)
??忌不自信
(相信,动词).
(3)信?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物、凭证,.
? 名词)?低眉信手续续弹(任意、随意,副词).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承接连词
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名词用作动词,犯过错)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用、诚信,名词).烟涛微茫信难求(实在、确实,副词).
(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形容词用作动词,严格要求) .(3)欲速则不达(形容词用作动词,快速完成) .
(4)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使动用法,使……足够、充足) ..(5)小人之过也必文(名词作动词,掩饰) .(6)则远怨矣(使动用法,使……远离)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判断句) 译文: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就是聪明。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判断句) 译文:犯了错误不改正,这就是错误啊!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宾语前置) 译文:严于要求自己,而少要求别人。 (4)其何以行之哉?(宾语前置) 译文:它靠什么行走呢? (5)于斯三者何先?(宾语前置) 译文:在这三项先去掉什么呢? (6)子夏为莒父宰,问政。(省略句)
译文:子夏做了鲁国莒父这座城邑的长官,(向孔子)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
[整体·感知]
本课所录选文集中反映了孔子的生存大智慧和他的很多观点,诸如:要正视自己的无知,并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无知;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地改正错误;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凡事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要以诚信为本,取信于人;要坚守自己的志向节操,经得起各种考验;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等观点,都闪耀着理性的光辉,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教会我们如何立身处世。
[文脉·梳理]
??(7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知之为知之,
(8节):戒急进,戒贪欲先贤智慧
?不知为不知?(9~10节):立身、为政、信用为先
??(11~12节):见微知著,勤奋惜时??
[文本·层析]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1~6节):处世诚实,知错就改
【答案】 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意思是说,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孔子的生存智慧。它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的无知,要坦然承认自己的无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知识。
2.文章中“子贡问政”一段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政治观点?
【答案】 “子贡问政”一段,孔子对政治概括了“足食”“足兵”“民信”三条,其中“民信”居首要位置,“足食”次之,“足兵”最下,这种排列表现了孔子取信于民的重要的政治思想。其实,正是这种以“信”为首,“足兵”最下的思想,才使得当时争霸的诸侯没有一个采用孔子的施政方针。
3.请谈谈你对下列几个句子的理解。 (1)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答案】 这句话是说,人能光大道德的含义,而道德不能扩大人的心智。即强调人对“道”的一种主观能动性,应该主动地去实施仁道、道德之事,不要坐等别人对自己实施仁德之事。
(2)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答案】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事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多问几个“怎么办”。因为只有深忧远虑的人,才能真正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答案】 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说: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孔子以此为喻,说明了“烈火见真金”“路遥知马力”“国乱识忠臣”“士穷显节义”的深刻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