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TT、IT供电系统的特点及区别解析

TN、TT、IT供电系统的特点及安装要求

380V/220V低压配电系统按保护接地的形式不同可分为:IT系统、TT系统和TN系统。 IT系统的电源中性点是对地绝缘的或经高阻抗接地,而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即:过去称三相三线制供电系统的保护接地。

TT系统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亦直接接地,且与电源中性点的接地无关。即过去的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的保护接地。

TN系统,在变压器或发电机中性点直接接地的380/220V三相四线低压电网中,将正常运行时不带电的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经公共的保护线与电源的中性点直接电气连接。即过去的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的保护接零。

TN系统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并有中性线引出。按其保护线形式,TN系统又分为:TN-C系统、TN-S系统和TN-C-S系统等三种。

(1)TN-C系统(三相四线制),该系统的中性线(N)和保护线(PE)是合一的,该线又称为保护中性线(PEN)线。它的优点是节省了一条导线,缺点是三相负载不平衡或保护中性线断开时会使所有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都带上危险电压。

(2)TN-S系统就是三相五线制,该系统的N线和PE线是分开的,从变压器起就用五线供电。它的优点是PE线在正常情况下没有电流通过,因此不会对接在PE线上的其他设备产生电磁干扰。此外,由于N线与PE线分开,N线断开也不会影响PE线的保护作用。 ③TN-C-S系统(三相四线与三相五线混合系统),该系统从变压器到用户配电箱式四线制,中性线和保护地线是合一的;从配电箱到用户中性线和保护地线是分开的,所以它兼有TN-C系统和TN-S系统的特点,常用于配电系统末端环境较差或有对电磁抗干扰要求较严的场所。

我国的低压配电系统基本上有三种:即TT系统、TN系统、IT系统。 上述各种保护系统均采用国际标准所用符号,第一字母T:表示中性点直接接地;I表示中性点不直接接地(不接地或经高电阻接地等);第二个字母T:表示外露可导电部分对地直接电气连接与电力系统任何接地无关;N表示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力系统的接地点直接电气连接。TT系统就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作接地保护的系统;TN系统就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作接零保护的系统。

TT系统:

TT电力系统有一个直接接地点,电气设施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接至电气上与电力系统无关的接地极。

TT系统多用于农村低压电网,其特点如下:

① 可实施单相、三相混合供电,供电灵活,可节省导线。

② 由于中性点直接接地,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能抑制电网对地电压的升高。

③ 容易实施过电流保护设施,包括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

④ 全网可实施漏电分级保护,即漏电总保护、漏电中级保护和漏电末级保护。

⑤ 受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发生带电故障时,不会延伸到其他受电设备的外壳上。

⑥ 受电设备外壳的保护接地电阻,极容易满足DL/T499—2001中的要求。 TT系统的安装要求如下:

① 除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外,中性线不得再行接地,且应保持与相线同等的绝缘水平。

② 为防止中性线机械断线,中性线截面应当符合规定,即口诀“零线截面看相线,七零三五为界限;七零为铝三五铜,小于相等大一半。”

③ 必须实施剩余电流保护,包括剩余电流总保护、剩余电流中级保护(必要时)和剩余电流末级保护。

④ 中性线不得装设熔断器或单独的开关装置。

⑤ 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及各出现回路均应装设过电流保护,包括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

⑥ 同一低压电网不允许采用两种保护系统,否则有触电隐患和危险。 另外,TT系统对实施保护接地的对象,并不是所有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体部分都要接地。在某些情况下,接地有可能引入外界的高电位,如接地体附近有大的故障电流或雷电流流过时,接地体上会有高电位出现。又如当三相用电出现严重不平衡时,在保护中性线上也会出现较高的电位。因此,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是否要接地,应以设备的触电防护方式来确定。

TN系统:

TN系统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设施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用保护线与该点连接。按照中性线与保护线的组合情况,TN系统有以下三种型式:

TN-C系统:

TN—C系统多用于城镇和厂矿企业的低压电网,其特点如下:

① 单、三相供电灵活。

② 能抑制电网内发生单相接地时相对地电压的升高。

③ 由于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采用了接保护中性线的措施,故人体的间接触电有充分的安全保证。

④ 容易实施过电流保护和漏电保护。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