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小河流治理技术研究及生态修复
作者:黎清淇
来源:《环球市场》2017年第02期
摘要:近年来,中国中小河流在治理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与不足。因此,应对当前中小河流的现状进行分析,对中小河流治理的关键技术予以深入地探讨,将中小河流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当作重点目标,有效地改善中小河流的生态环境,实现人水和谐发展。文章通过对中小河流的治理问题分析,并提出了在治理工作中的关键技术,希望能够为后期的中小河流治理工作正常开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小河流;治理技术;生态修复;分析 前言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河流数量众多,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与作用下,中小河流出现了明显的退化,并且山洪灾害也更加频繁,所以,一定要及时对中小河流进行治理。然而,在实际治理的过程中需要站在河流本身角度,积极推动生态水利建设,逐渐转向现代水利,确保河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实现河流水体和河岸间的连续性,进而不断改善河流生态系统的功能,使中小河流能够更健康地发展。 1、中小河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系统治理不合理
在中小河流长期的治理过程中,尤其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小河流治理的力度不断加大,而且已经基本建成防洪体系,能够有效地应对洪水灾害。然而,大部分的中小河流在治理方面相对落后,而且雨水灾害发生相对频繁。现阶段,我国中小河流当中有超过2/3未得到治理,当中很难达到国家防洪标准的规定。 1.2洪涝灾害出现频率增加
根据实际调查结果显示,通常年份下,中小河流水灾损失在国家水灾总体损失中占据70%-80%的比重,而且,在水灾中死亡的人数有将近70%都出现在中小河流洪水灾害之中。 1.3河流规划与整治工作落后
因为管理工作的质量不高,使得河道附近乱采砂石、随意丢弃废渣与垃圾或者是违章开展施工建设的现象十分常见。正是因为对管理工作的严重忽视,使得前期工作在资金安排方面十分不合理,而且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工作也相对落后,最终导致整个整治项目的勘察设计工作也相对落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中小河流生态修复的技术 2.1缓冲区修复
河流和缓冲区之间的水文连接是河流生态系统中经常出现的难题。缓冲区可以对湍急、流量大的河水进行拦截缓冲,从而可以达到分洪泄洪的效果。缓冲区还可以对洪水中的污染物起到净化的效果,这可以为周边的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水质环境和生长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修复。
2.2植被恢复
植被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植被修复也是河流修复中最常见的技术方法。植被可以减慢河流的流速,促进泥沙的沉积,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还可以有效地塑造河流形态。另外,植被的合理分布还可以帮助抵御洪水灾害,提高河流的水质。 2.3河道补水
水资源是河道系统的参与主体,水量充足才能为补水、灌溉等活动而服务。河道补水的途径有水库补水、抽水调水、废水回收利用等。通过这些途径,可增加河流的流量,为河流生态系统提供充足的水量,以便及时进行自我调节、净水、修复等。所以,如果在干旱季节或者自身水量不足的中小河流,要及时进行河道补水,以防河流干枯。 2.4生物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主要是利用人为技术实现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序、统一。这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采用人工曝气的技术为河流的下流提供充足的溶解氧,这样可以极大地拓展水生生物的移动空间,有效得改善他们恶劣的生活环境,也可以抑制一些藻类的生长,减轻与其他水生生物争夺营养物质的负担。二是可以疏通河道,开挖淤泥。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会把上游流水冲刷的淤泥带到下游,因此会产生大量的沉积物,而且可能污染水质。采用疏通河道的方法可以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