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论文:老舍对京味小说的杰出贡献

老舍论文:老舍对京味小说的杰出贡献 摘 要:本文从老舍的作品与他生活和赖以取得创作素材的那个环境的关系作深入分析,阐明了老舍作品与北京市民社会、北京市民文化的密切关系,进而总结了老舍对京味小说的杰出贡献。

关键词:老舍;京味小说;贡献

任何作家的作品都与他生活和赖以取得创作素材的那个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老舍作品与北京市民社会、北京市民文化都有密切关系,可以说没有北京的养育,就不会有文学家老舍。离开了北京这块热土、这块文学沃土,京味小说是不可能获得数百年的涵养滋育而荣发成长为老舍作品这株枝繁叶茂的大树的。

一、开创了京味小说

本世纪二十年代,老舍在北京文坛上的出现和他那自《老张的哲学》开始便一发而不可收的大量作品,老舍由此而成为了京味小说的开山鼻祖。

老舍集中了前代作家们在北京地域文学建设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包括京都色彩鲜明的题材特征,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京腔京韵浓郁的文学语言,以及文人情致与市民趣味有机结合的审美品味等。而这一切的总根又是深植于北京这块热土之中的。作为作家的老舍心中不仅像常人一样始终怀着深深的乡情,而且还深蕴着一个永恒的“北京情

结”。这“北京情结”正是京味的生命之源。

老舍的作品却绝大多数取材于北京的平民社会。 其主体是城市小生产者,包括小业主、小房产主、小商人、小手工业者及教员、职员、学生等市民知识分子。此外,还有大量以个体劳动者为主体的城市贫民,如车夫、轿夫、杠夫、店伙、小贩、工匠、佣人、艺人、苦力等。除此之外,由于老舍的旗人出身,他的作品对沦为下层市民的前清旗人遗老遗少也有着特别的关注。从老舍笔下流淌出来的是一部北京平民社会的风俗史,《清明上河图》式的京城市井生活百相图。长篇如《老张的哲学》、《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以及《老字号》、《断魂枪》、《柳家大院》等众多中短篇,都是有重大影响的代表作。

老舍的“北京情结”其意义绝不仅只在于它的纯地域方面,它深沉厚重的文化内蕴是使老舍对它迷恋得如痴如醉的本源所在。纵览北京地域文学的历史,是老舍第一个从文化的视角对北京社会作出了全面的审视,明确地提出了“北京文化”、“北京人”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绝妙的艺术概括与把握。与前代作家的作品相比,老舍小说的文化含量大大增加,这就使京味小说成为了地道的文化小说。

老舍对“北京人”和“北京文化”的深刻剖析和出神入化的艺术把握,是“京味”的灵魂所在。老舍的小说正是从独具内涵底蕴的“北京人”和“北京文化”中使京味小

说获得了超越一般市井民俗小说的强大文化魅力,而这文化魅力给京味带来的则是一种深沉凝重的历史感。

二、老舍对京味文学语言的形成方面有决定性作用。 一般地说,京味小说最鲜明的标志和最显著的外在特征在于其京味十足的文学语言。正是老舍创造性地继承了前代北京作家,特别是曹雪芹、文康等的文学语言传统,倾毕生心血于语言的锤炼,终于构建起了以现代北京方言为基础的、高度审美化、艺术化的京味文学语言体。

老舍作品语言的最大特点是,从人物对话到作家的叙述语言,包括陈述、说明、交代与描写,通通采用北京话口语。他说:“我自己的笔也逐渐的、日深一日的,去沾那活的、自然的、北京话的血汁”,“我愿纸上写的与口中说的差不多。” 老舍充分调动了北京话口语对彻头彻尾彻里彻外北京地域化了的艺术对象的强大表现力,让北京人说北京话,用北京话叙述北京的故事,描绘北京的风物,使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摆脱了两张皮的状态而完全融为了一体。

第三,老舍完成了对京味小说总体艺术风格的定位。 风格是作家作品或流派成熟的标志。京味小说在老舍手中全面完成了其艺术风格的构建,标志着京味小说最终的瓜熟蒂落。老舍为京味小说艺术风格奠定的基调是一种“入俗之美”。这种入俗之美既来自于作品浓郁的北京平民化生活的世俗风味,又来自于其画面、人物、故事,风貌的明朗与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