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
参考资料:《马恩选集第三卷》清华出版社
《科学技术史》天津出版社
《科学研究方法论》及自然辩证法教材 --------------
思考题: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2、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 1878------1883第二阶段。1883、3、14马克
思逝世,1895、8、5恩格斯逝世。1925年出版俄文自然辩证法(第一版),1929年出版中文自然辩证法。
3、体系结构与主要内容:以两对矛盾(人与自然、认识与实践)为主线,将论文杂记等归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自然辩证法的导言,论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果,说明形而上学的自然观有其历史必然性,论文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1、广义的自然辩证法,主要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即社会生产力功能)
2、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学科群。研究领域为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重大的哲学问题
3、狭义的自然辩证法。恩格斯的自然观问题
四大起源问题:天体起源,地球起源,生命起源和人类起源。 4、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 西方的哲学出现的哲学思潮:(1)、人本主义,可分为A:存在主义。B: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最早提出潜意识,著有名著《释梦》 (2)、科学哲学,最有成就可分为A:逻辑实证主义,解决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哲学导论》 B、证伪主义,(波普尔)科学研究的模式和方法问题。
C、历史主义,探讨科学发展的动力问题,库恩的《科学革命结构》。
5、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自然科学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研究方法论,即两对矛盾,人与自然,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的始终。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自然界的科学技术。 三、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研究方法论。
四、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侧重于哲学中的实践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1)、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 A、自然,对其研究产生了辩证唯
物主义。B、社会,对其研究产生了历史唯物主义。 C、思维,对其研究产生了辩证逻辑。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 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与作用
一、 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介于哲学和自然科学的中间层次的
学科
二、 自然辩证法的作用:为科技的研究提供认识原则;是研
究者善于利用并创新研究方法;是研究者自觉地运用有关自然辩证法的原理,使尚不成熟的学科持续发展;本身是一种逻辑工具。
第三节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 一、 自然辩证法的前史-----自然哲学,从总体上探讨自然界的
根本性问题。 二、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
1、 背景,(1)新康德主义:康德认为“自在之物”不
可知,只能感觉到,而新康德主义提出了社会主义只能是人类追求的一种永恒的道德准则。
(2)庸俗唯物主义,有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创立,认为“意识是大脑的分泌物”。
2、写作过程,1873、5、30-----1876年积累了169个杂记
《导言》札记一束《科学历史摘要》;第二部分,自然科学与哲学,论述了哲学与具体科学间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研究者掌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能加速研究进程,避免犯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错误,论文《反杜林就序------论辩证法》《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札记一束《论自然科学与哲学》;第三部分,辩证法,论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体系。有三大规律(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规律)和五大范畴(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现实性与可能性)组成,论文和札记均是《辩证法》;第四部分,物质的运动形式,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内在关系,并进一步指出科学分类是以运动形式为依据,论文《运动的基本形式》札记一束《物质的运动形式-----科学分类》;第五部分,各门具体学科中的辩证法,深刻探讨了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问题,论文《运动的度量》,关于海洋学的《潮汐摩擦》《热力学》《电》,札记五束《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力学与天文学》;第六部分,劳动创造了人,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及人类社会,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架起桥梁,并使其统一,论文《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4、现实意义
三、 发展与现状的意义
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活跃思想,增加知识,树立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二章 古代的自然观和古代的方法论
思考题:1、结合古代自然观的成就,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结合。
2、 剑术中国古代八卦和五行学说中的朴素唯物主义和
自然辩证法的思想。
3、 试比较L----D(古希腊)原子论与伊氏原子论的异同。 4、 简述自然观的特性。
5、 结合古代科技成果,论述古代科技研究方法论的重
大成就。
第一节 古代自然哲学与自然观
一、 探讨世界本原问题的元素轮----元素轮取得的成就
1、 米利都学派:a、泰勒斯(创始人)称“水是万物之源”
被誉为“科学之祖”
b、 阿那克西曼德 称“无限者是万物之源”被誉为“科
学抽象之父”
c、 阿那克西米尼称“气是万物之源”
2、 赫拉克利特称“火是万物之源”万物皆流,无物常在。列
宁称其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 一”
3、八卦学说和五行学说
二、 探讨物质结构的原子论------取得的成就 1、 留基伯----德莫克利特的原子论 内容:(1)提出了原子与虚空的概念,原子是万物之源,原子在虚空中不停的运动
(2)对原子特性的解释:a、是看不见摸不者的实物粒子,数量无限。 B、原子既不会产生也不会消灭。C、原子有位置、大小、
次序、形状、数量、特征的不同,本质相同。 (3)、原子运动导致事物的形成、发展、消亡,由于偶然的偏斜,聚合物生成,事物产生;由于原子间的刚性较强,聚合力弱,原子散开,事物消亡。 2、伊壁鸠鲁的原子论
与前面的原子论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相同点: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A:提出始原原子与结构原子,原子有结构,但是不可分。 B:有关原子的特性:原子是摸不到看不见的实物粒子;原子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由于原子的重量不同导致其性质有差异,并且首先提出原子量的概念。
C:原子的运动导致失误的产生和消亡,原子间又吸引和排斥的趋势,原子由于重力下落,碰撞不可避免(比留基伯得更深刻,更具有理性,是古代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 2、 卢克莱修的原子论,无突破,主要利用原子论来解释自然
现象。
三、 宇宙论(天体论)的成就是勾画宇宙天体模型(无需记
住,故未整理) 四、 古代自然观的特性
1、 本质特性: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结合。 2、 直观性:将世界的本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
态,不清楚一般与特殊的结合。 3、 猜测性:用幻想或理想代替现实的关系,有时用臆测去填
补事实空白。 4、 思辨性:根据它有的事实和理论,经严谨的逻辑推理得出
结论,但难于付诸于现实检验,甚至规避实践检验。
第二节 具体科技成就与方法论
一、 数学成就与方法论 1、 毕达格拉斯学派:主要是数论与解析几何方面,提出完全
数,友爱数,多边形数,勾股定理。 2、 苏格拉底的成就,学园派创始人完善了演绎推理法、助产
法、佯谬法。
3、 欧几里德的几何论,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建立科学体系。
体系壮观、结构严谨、内容丰富、逻辑性强。 4、 阿基米德的成就,将实验的方法引入数学研究。三大有成
就的人物(欧几里德、阿波罗尼的曲线研究、阿基米德) 二、 力学的成就与方法论
1、 杠杆原理;2、浮力定律。 三、 其他成就与方法论
1、 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实验方法具体到各领域;《工具
篇》崇尚“演绎、推理、归纳” 2、 中国农书:《氾胜之书》、《齐民要术》贾思勰、《陈尃农书》、
《王祯农书》、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第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思考题:
1、 简述近代初期自然科学是如何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的 2、 简要的分析牛顿的绝对相对论 3、 试分析形而上学自然观
4、 试简述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对新自然观
的产生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5、 (重要)结合六大发现,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
必然性
第一节 近代自然科学争取独立的伟大斗争
一、 1、时代背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意大利。 2、 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宗教圣化了三大理论:地心说;
重物先落;盖仑医学不过都是错误的。 二、《天体运行论》从文学领域向宗教神学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
1、 哥白尼创立的地心说(1473—1543)内容:a、太阳是宇
宙的中心,所有的星体绕太阳旋转;b、地球在运动,地球带着月球及其轨道绕太阳公转,另外地球还自转;c、月球是地球的卫士;d、靠近太阳的运行周期短。
2、 意义:a、是自然科学独立的宣言书,是向宗教神学发起
的挑战书,解放了人民的思想;b、将地心说颠倒了近两千年的日地关系重新正立过来,使天文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从此快速健康发展。 3、 日心说的传播与发展:a、布鲁诺捍卫、宣传日心说,1584
年《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b、伽利略宣传和发展日心说,1632年《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三、人体构造论同医学领域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 1、维萨里的成就,1543年发表《人体构造论》(和《天体运行论》称为姊妹篇)
2、塞尔维特发现心肺小循环理论
4、 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理论,出版《心血运动论》一书。 第二节 近代前期科学发展与形而上学自然观 一:方法论的突破 1、 实验科学的兴起
2、 归纳方法重新振兴:muller五法,求同法、差异法、共变
法、求同差异共用法、剩余法。
3、 演绎归纳同时完善:笛卡尔演绎四法则:清晰法则、分体
法则、秩序法则、全面性法则。 二、 具体的科技成就
1、 天文学:行星运动的三大规律:椭圆规律、面积定律、和
谐定律(开普勒于1609年发表《新天文学》
2、 力学 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的哲学原理》提出了三大定
律:惯性定律、力与加速度、作用力与法作用力。 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A:时间,绝对真正的数学时间都在均匀的流逝着,由于其基本性质与任何事物无关,总是相同的不变化的。 B:空间,绝对的空间由于其本性和任何外界无关,永远是相同的无变化的。 评析:(1)割裂了时空与物质的关系,否认了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2)否认时间与空间的相对性、可变性,否认时间空间与运动的密切相关,不清楚时空的表现形式随着运动的状态的不同,其形式发生改变;(3)否认时空的客观性,时空作为物质的存在形式,与物质运动的关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是从主观上对其界定。 3、 数学 带添加 4、 化学 (1)、波义耳,确定了化学的目标;界定了元素的
概念。(2)拉瓦锡(注重量化),提出了燃烧理论;按原子量排列的元素周期表。
5、 生物学 (1)物种的分类有:人为分类法(瑞典的林耐)
和自然分类法(法国的布丰)。
(2)物种的由来有:自然发生、预成说(英国的哈勒)和渐成说(德国的沃尔夫)。 (3)具体生物学科成就 三、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1、 特性:自然界绝对不变 (1) 机械性,用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把人也类比于机械,
混淆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及各学科的使用范围,比唯心主义要进步的多,他是以自然界为本。
(2) 形而上学性,用孤立的、片面的和静止的观点去观察
和分析解决问题,由于这一阶段是搜集料,只是形成初步认识。
(3) 不彻底性,没有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贯穿于社会历
史领域,对于社会历史问题的观察,只是唯心史观。
2、 产生的原因
(1) 科学发展水平的原因:科学发展水平不高,只有力学
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在科学理论的运用中,导致泛力学化。
(2) 研究方法的局限:分门别类的研究具体事物的运动规
律,学科间的彼此分离甚至相互排斥,只关注自身领域的发展,在辅之以实验和归纳的方法为主流,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于是孤立的、片面的观点随之产生。
(2)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恩格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运用辩证思维,站在了哲学高度科学界定了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能量转化向我们表明了首先在无机界起作用的所谓的力即机械能及其补充,所谓的位能、热能、放射能(广或其他的辐射)电能、磁能、化学能都是普通运动的表现形式,他们按照一定的度量关系,由一种形式的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因此(量的守恒),当一种形式的一定量的消失,必然有另一种形式的对用两代之出现;因此(质的守恒)整个自然界的运动都可归(3) 阶级的原因:由于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宣扬资本主
义制度的永恒性,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合乎其需要,得其青睐,并随之推广,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
3、 简单评价 贡献:(1)为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新兴的社会制度,推动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为使自然科学冲破封建专制的桎梏,摆脱自然哲学的束缚得以独立,做出重大贡献。
(3)为推动近代前期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并取得重大的成就,起过积极的作用。 局限:(1)对于自然科学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协调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2)对于近代后期自然科学的深化,其到了消极的作用。 (3)为资本制度的永恒性作辩护。
第三节 伟大的发现为新自然界的产生奠定基础 一、 产业革命及其产生的后果
1、 内容:a、工具机的改进b、新型蒸汽机的改进才c、机器
制造的标准化d、炼钢技术的改进。
2、 后果:a、产业革命充分显示了科技的威力,使统治者乐
于支持和扶持科技的发展(为追求更大的剩余价值);b、培养了大批人才,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c、调整了科学、技术和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使科学技术真正走到了生产的前列,加速了科技的发展。D、为科学技术的应用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二、 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
K—L以原始星云为基础,运用吸引与排斥的矛盾和力学热力学的有关原理,论述了宇宙天体的起源与演化,将宇宙天体有机的联系起来。揭示了宇宙天体的发展变得规律,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的统一,在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为新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三、维勒的有机化学成就
1828年发表了《论尿素的人工合成》,总结了4年来用普通无机物通过控制条件获得有机物的成就,揭示了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密切联系,在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二个缺口,为新自然观的创立再添基石。 四、赖尔的地质渐变论 1833年(英国)发表了《地质学原理》一书,用地球的内力(地震、火上爆发)和外力(风霜雨雪、河流、湖泊、海洋),系统地阐述了地质岩层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说明了地质岩层的形成是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普遍联系的结果。导致了地质岩层的变化发展,为新自然观的形成增添新证据。恩格斯评价“第一次把理性带进了地质学。”(居维利的灾变论) 五、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思考题) 1、 发现过程:(1)能量守恒:19世纪40年代,不同国籍不
同学科领域的十几位科学家几乎同时提出能量守恒。德国年轻的医生迈尔从生理学、热力学的角度提出该定律,著名科学家焦耳从电学、热力学和运动学角度发现该定律,德国的科学家霍尔姆豪茨从数学、化学、生理学、热力学等角度证明了该定律,还有十多位科学家从自己的专业领域发现了该定律
结为有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无限的转化过程。 2、意义(1)为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提供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为人们的行为是否可取做出了可行性的论证。
(2)该定律不仅证明了事物间的静态联系,进一步揭示各种运动形式也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处于动态的联系过程中。 (3)该定律论证的联系、发展的属性既深刻又广泛对形而上学的自然观是最沉重的打击,为新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石。 六、细胞学说
19世纪40年代,两位德国科学家先后提出植物细胞学说适用于整个生物界的细胞学说,将植物界和动物界实现了统一,通过细胞的发育、反殖、变异,揭示了有机界运动发展的连续性和普遍性,为新自然观的产生再一次提供了重要依据。
1938年施莱登 《关于植物起源的资料》,提出植物细胞学说,细胞是一切植物构造的活的单位;1839年,施旺发表《关于动植物结构及其生长类似性的显微镜研究》。
七、达尔文的进化论(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物竞天择,汰劣留良)
《物种起源》一书运用了遗传与变异、同化和异化、生物个体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提出自然选择可分为种间选择、种内选择、人工选择、性选择(可分为温和式和激烈式) 达尔文运用遗传与变异、同化与异化寄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矛盾,科学解释了生物体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的进化过程,解决了生物学界乃至整个科学界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达尔文把生物学第一次完全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揭示了生物的程序性和可变性,推翻了有关物种的神创论、不变论、偶然论,再次打击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给新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重要依据。
结束语:面对如此多的重大发现,恩格斯概括,新自然观的基本点已完备,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凝固的东西融化了,一切被认为是永恒不变的特殊的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无限循环中发展。
第四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由于考试不涉及本章的内容,故未整理]
第五章
科学技术观概述
思考题:1、简述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推动的外在动力)
2、 试述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 3、 简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一节 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 一、 社会生产是科技的基础
社会生产是科技的产生和发展的主要源泉和动力:(1)最早的科学技术主要起源于原始社会生产。(2)社会生产的不断向科技提出问题,促进其发展。(3)社会生产不断为科技研究提供物质手段。(4)社会生产是检验科技知识的真理性标准 二、 社会制度,军事战争对科技的影响 1、 社会制度的影响:a 、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对科技的发
展有重大的制约作用,当成果能为其带来巨大利益,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