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梳理试题全集(含答案)

16.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编长度直径频率号 /cm /cm /Hz 1 1.50 2 131 1 284 2 31.00 2.00 3 48.50 2.50 656

(1)用刻度尺测量1号管长度如图所示,读数是 cm。

(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号。

(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 (选填“能”或“不能”);理由:

(4)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

请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 实验方案: ; 判断方法:

答案(1)20.05 (2)3 (3)不能 没有控制变量 (4)将金属管悬挂,轻推使其摆动 若能听到其发声,则说明发出的声音是由摆动产生的,反之则不是由摆动产生的

解析(1)由题图示刻度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管子的长度是20.05cm。

(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3号管发出声音的频率最小,则3号管的音调最低。 (3)探究管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中没有控制管子的长度相同而直径不同、管子的长度不同而直径相同,即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不能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4)见答案。

第3课时 物态变化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1.(2018·山东枣庄中考)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0 ℃,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0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答案C 2.(2018·四川乐山中考)如图所示的热现象中,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

答案D 3.(2018·山东枣庄中考)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A.给湿头发吹热风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答案B 4.(2018·四川自贡中考)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冬天驾车时挡风玻璃上起雾,是液化现象 D.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凝固现象 答案C ( )

( )

5.(2018·安徽中考)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 min 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

C.在第30 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在第10 min到第25 min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 答案B 6.(2018·四川泸州中考)小明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图甲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 (2)纠正错误后,小明同学观察到水沸腾时水中气泡体积在上升过程中 (选填“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

(3)某同学绘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 ℃。

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 (2)由小变大 (3)98

模拟预测

1.关于如图所示的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 ℃ 答案D 解析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故A选项说法错误;实验室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物体中,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B选项说法错误;由题图可知,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C选项说法错误;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故正确的选项是D。

2.使用空调时为了达到节能减排目的,你认为对室内温度的设定要求是( ) A.夏季不低于26 ℃,冬季不高于20 ℃ B.夏季不高于26 ℃,冬季不高于20 ℃ C.夏季不低于26 ℃,冬季不低于20 ℃ D.夏季不高于26 ℃,冬季不低于20 ℃ 答案A 解析夏季使用空调来降温,设定温度越高越省电,所以设定温度一般不低于26℃;冬季是用空调来升温,设定温度越低越省电,所以设定温度一般不高于20℃。所以正确的选项是A。

3.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 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物质的初温是40 ℃

D.加热5 min时物质温度是48 ℃ 答案B 解析由题图可知,该物质的初温是40℃,BC段表示熔化时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这是一种晶体,选项A、C说法正确;CD段是液体吸热升温的过程,选项B说法错误;加热5min时,该物质还没有熔化完毕,此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时物质的温度是48℃,故选项D说法正确。 4.下图所表示的物理现象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答案D 解析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樟脑丸消失是升华现象;冬天玻璃上的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凝华形成的;冰棒冒“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综上所述,选项D正确。

5.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凝固,后升华 B.先液化,后汽化 C.先凝固,后蒸发 D.先凝华,后升华 答案B 解析刚进教室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使眼镜变得模糊;然后随着眼镜温度的升高,小水珠又蒸发变成水蒸气,眼镜重新变得清晰;即整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是先液化后汽化,故正确的选项是B。

6.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某同学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如图

所示,该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熔化,后液化 B.先升华,后凝华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汽化,后凝固 答案C 解析污水中的水首先汽化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塑料外罩液化为小水珠,水珠越聚越多,最后落下来,被收集到洁净水收集杯里。

7.在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答案A 解析冰的熔点是0℃,加入盐后,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说明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罐底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易拉罐直接凝华而成的。 8.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答案B 解析冰的熔点是0℃,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等于0℃,A选项错误;“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B选项正确;液化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储存在钢罐里的,C选项错误;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舞台上的云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D选项错误。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