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18部编版)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年级 主备 九年级 学科 语文 课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授课 第十七周 时间 使用教师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2.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3.领会文中设喻说理的方法。 4.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自学能力。 目标 2.朗读,互动探究,体会文章构思巧妙、详略得当、语言精练的写作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分析邹忌劝谏的语言技巧,启发学生体会委婉劝说的好处,学习这种语言技巧。 2.认识纳谏除蔽的重要意义,懂得人要从善如流的道理。 教学1.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重点 2.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领会文中设喻说理的方法。 2.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课件 PPT课件 准备 课时 2课时 安排 教与学互动设计 教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次备课 修改内容 古人云:“人贵在自知。”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他是一位美男子。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邹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学怕他,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来寻设找答案吧。 二、相关简介 1.作者介绍 计 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楚 元王刘交四世孙,官至中垒校尉。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 等书。 2.知识链接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由西汉刘向整理而成,全书 分为12策,共33卷,497篇。《战国策》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

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事件,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权谋、言谈举止,反映了战国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极其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社会矛盾,对研究历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描写的人物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3.邹忌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 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 而当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 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 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4.齐威王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 旦暮”。但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教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学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设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 计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ɡuān) 窥(kuī)镜 暮寝(qǐn) 入朝(cháo) 谤(bànɡ)讥于市朝 期(jī)年 时时而间(jiàn)进 皆朝(cháo)于齐 2.齐声朗读课文。 3.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如有疑难问题,同桌 之间讨论解决。教师巡视,答疑解惑。(详见课件) 四、整体感知 全文可以分为几部分?试着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1自然段:进谏的依据。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并决定“入朝见威王”。 第2自然段:进谏的内容。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第3自然段:纳谏的举措及结果。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颁布政令,悬赏求谏。齐威王纳谏除蔽,政治清明,使齐国 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教学设计 五、学生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回顾文本。 二、深入探究 1.文章开头怎样描写邹忌的外貌和行动?这些反映了什么? 明确: 外貌:“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一句话,写出了邹忌面貌光艳美丽。八尺,是现在的185cm左右。 行动:“朝服衣冠,窥镜”,写邹忌照镜见貌,自觉其美。 形象逼真刻地刻画出邹忌的美及他自我欣赏的心理 2.正是有了这点自信,才使邹忌敢于和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美”,由此引出了他与妻、妾、客的对话。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了什么问题?得到了怎样的回答? 明确: 妻 我孰与徐公美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 吾孰与徐公美 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 吾与徐公孰美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三问 三答 3.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说明不同在哪里? 明确: 相同点:赞扬邹忌比徐公美; 不同点: 妻——句式是先肯后反问:热情赞扬邹忌,反映了妻的偏爱; 妾——只有一个反问:妾在家中的地位卑微,因为怕,回答比较敷衍; 客——只是一个陈述句;客因为他的主要目的是有事相求,所以回答用了一个陈述句,比妾的反问句,语气更轻。 4.“三问三答”后,接着写邹忌与徐公比美,其结果怎样? 明确:“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5.而后写邹忌思考解蔽,邹忌“暮寝而思之”,思的结果,他认识到自己受蒙蔽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 三思 6.第2自然段中,邹忌用自己的事情设喻,讽谏齐王,用了逻辑中的类比推理方法,说说邹忌的讽谏是怎样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的? 明确: 妻私臣——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臣——朝廷之臣畏王 三比 客求臣——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7.“三比”可以理解成哪几种“比”呢?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