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酒泉市金塔县成国际核废料处理基地

甘肃酒泉市金塔县成国际核废料处理基地

在甘肃省嘉峪关市政府大楼的背后,有一幢不起眼的6层小楼,门口挂着“中核甘肃乏燃料后处理工程筹建处”的牌子。当地一位官员指着这幢楼,对记者说,“那里的事办成了,嘉峪关的发展不可限量。”“那里的事”涉及一笔近2000亿元的核电大单。2010年11月,中国核工业集团与法国阿海珐公司签署协议,在中国西北某地建设一座年处理规模达到800吨的乏燃料后处理基地。

乏燃料是指在核反应堆内烧过的核燃料,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其提取出来循环使用。无论从安全还是经济角度考虑,乏燃料的后处理都是全球核能大国核能发展的关键一个环节。

多位参与了项目选址论证的专家向记者证实,目前该项目基本选定在甘肃省嘉峪关以北的金塔县内。按照核电项目“工作区与生活区分离”的原则,如果该厂建成,那么专家和工人的生活区将基本划定在距金塔县相对较近,但又保持了一定距离的城市——嘉峪关、酒泉或玉门。

一时间,千亿核电项目刺激了这几个戈壁偏远小城的“神经”。 据嘉峪关当地一位官员透露,建设乏燃料后处理厂的消息自2009年年初就传开了,过去的两年里嘉峪关市政府相关领导四方活动,“包括发改委、中核集团相关上级单位都去过”。“乏燃料后处理厂区肯定在远离人烟的地方,而包括行政、科研、生活以及其他附属产业,已经八九不离十,定在了嘉峪关。”该官员向记者很肯定地说。

不过,一个月前,酒泉市市长也在向媒体描绘“以风电为牵引,包括核乏燃料处理”的产业集群发展思路。玉门市作为中核404集团的老生活区所在地,据说也在积极争取作为未来千亿项目的生活基地。

对于这几个人口稀少、资源贫乏、支柱产业单一的戈壁城市来说,一个千亿项目所能带来的配套产业和投资,无疑是一根发展的“救命稻草”。

以嘉峪关为例,其已经新建的机场航站楼,和正在建设中的高铁项目,“在向上级审批要地要钱时,拿这个核电项目说事都管用。”上述地方官员告诉记者。

“核垃圾”两难

然而,核能的安全性和环境风险一直是人们争议的焦点,自1986年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在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后,关于核废料处理的抗议声就在国际上不绝于耳。

2010年11月5日,一辆载有123吨高放射性核废料的列车从法国出发前往德国,一路上突破了近5万名抗议者在沿途的重重阻拦,4天后才抵达了目的地。这些源自德国核能发电厂产生的废料,此前被送到法国阿海珐集团下属一家核燃料回收厂进行处理,然后按计划用火车运回德国,存放在一个过渡性的核废料储藏地。 这已经不是法国公司——阿海珐第一次在运输核废料途中遭遇“拦路虎”。作为商业化运作核废料后处理的领军企业,阿海珐公司

的客户包括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很多国家的核电站。作为国际“核废料处理中心”,核废料在法国与这些国家之间往来运输,所到之处,无不遭到民众的强烈抗议。

据接近该项目的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合作之初,法国方面就表示了将此项目作为亚洲核废料回收中心的想法,而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证实。 “2009年,受到韩国出口核电站到阿联酋的刺激,中国的核电站也在跃跃欲试希望能够走出国门,出口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厦门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李宁教授告诉记者,“没有配套的核废料处理设施,其他国家很难处理核废料,我国能否提供后处理服务,直接影响了我国核电站的出口。”

这意味着,今后运往甘肃的核废料,不仅来自国内的核电站,还很有可能来自周边国家。“回收技术是否成熟”已经成了专家担忧之处。

环保部核安全司核燃料处处长邵明昶表示,核废料回收确实存在回收安全的问题,因为采用化学方式,工艺流程比较复杂。乏燃料后处理成本非常高,对工艺流程、设备以及材料要求非常高。 不过,嘉峪关等市的地质条件特殊,地处沙漠边缘,四周人烟稀少,从而成为中国核工业理想的发展区域。同为戈壁区的北山地区即是中国核废料处置库的集中地。因此该地发展核废料回收工业确有地利之便。

这使得它们在外资核电企业眼中炙手可热。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