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新制度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正式制度

正式制度也叫正式规则,它是指人们(主要是政府、国家或统治者)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正式制度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它们是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与普通法,再到明确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2、“公地灾难”

如果不确立私有产权而是采取共有产权的形式的话,必然会导致对这种物品或资产的过度利用,出现“公地灾难”。

“公地灾难出现于共同拥有的资源由众多人使用的情境之中。其中,每一个人在为自己的利益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该公共资源时都能获益,但如果所有的人都如此行事,就会出现资源遭破坏的灾难性局面。” 3、诱致性制度变迁

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指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它的发生必须要有某些来自制度非均衡带来的获利机会。 5、社会资本

广义的社会资本是指政府和市民社会为了一个组织的相互利益而采取的集体行动,该组织小至一个家庭,大至一个国家。 6、非正式制度

非正式制度也叫非正式规则,它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 7、资产专用性

用于特定用途后被锁定很难再移作他用性质的资产,若改作他用则价值会降低,甚至可能变成毫无价值的资产。 8、强制性制度变迁

强制性制度变迁是指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现的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国家及其政府。 9、诺思悖论

国家具有双重目标,一方面通过向不同的势力集团提供不同的产权,获取租金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国家还试图降低交易费用以推动社会产出的最大化,从而获取国家税收的增加。国家的这两个目标经常是冲突的。 10、囚徒困境

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

二.简答题

1、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区别

1、表现形式不同。正式制度都具有明确的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如正式、规范、具体的文本来确定并借助于正式的机构来保障和实施。而非正式制度的规则是无形的,并且一般也没有形成文字,存在于人们风俗习惯和内心信念之中。以口传、舆论的方式相互传递,沿袭下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发挥作用。

2、实现机制不同。正式制度依据的是政府的强制手段。非正式制度则主要取决于社会成员相互作用和他们对某种团体习惯的自发遵从。

3、可移植性不同。非正式制度很难在国家或区域之间移植。正式制度较之非正式制度则具有较大的可流动性、可移植性。 4、变革的速度不同。正式制度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变更或废止(所谓朝令夕改)。非正式制度一旦形成比较稳定,其改变较之正式制度来说也要困难得多,是一个缓慢、渐近的过程。

5、修改的方式不同。正式制度的修改需要得到群体的一致同意。非正式制度的改变只是由个人完成,无需也不可能由群体行动完成。

2、制度的核心功能和具体功能?

制度最核心的功能是给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人提供激励与约束。作为经济人的主体要得到激励与约束,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是降低他进行经济活动的成本,二是提高他进行经济活动的收益。

制度的核心功能的发挥是通过下面的具体功能实现的。

①通过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或者提供有效信息可以起到降低不确定性的作用,这又可以起到降低交易费用进而给经济人提供激励与约束的作用。

②通过降低不确定性进而降低交易费用,起到提供激励与约束的作用。 ③通过直接降低交易费用,达到给经济人激励与约束的作用。 ④通过外部性内部化起到激励与约束的作用。 3、产权的属性

不同形式或类型的产权,其属性和特征也不同。就私有产权而言,它主要具有排他性、可分割性、可让渡性和清晰性,共有产权则不具有排他性、可分割性、可让渡性和清晰性。 4、交易费用的性质

1.交易费用是对稀缺资源的损耗

2.高额的交易费用可能减少或消除本来可能有利的交易。 3.虽然交易费用无法彻底消除,但却是可以降低的。 5、制度效率递减规律的内容

任何制度的产生都是由一定的生产力状况和技术水平或性质决定的,随着生产力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制度必须做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否则,制度的效率必然会降低。 6、比较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区别

制度变迁的主体不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个人或一群人,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国家或其政府。

制度变迁的优势不同。诱致性制度变迁主要依据的是一致同意原则和经济原则。故诱致性制度的变迁的遵从率较高。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优势在于能以较短的时间和速度推进制度变迁,还能以自己的强制力降低制度变迁成本。

制度变迁面临的问题不同。诱致性制度变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外部效果和“搭便车”问题。强制性制度变迁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违背了一致性同意原则。在某种意义上讲,一致性同意原则是经济效率的基础。某一制度尽管在强制运作,但它可能损害了一些人的利益,这些人可能并不按这些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故这类制度的效率就会受到影响。 7、简述科斯定理的含义?

产权的明晰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前提;如果交易费用为零, “最终的结果(产值最大化)是不受法律状况的影响的,” “一

1.

2.

3.

? ? ?

旦考虑进交易费用,……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制度运行的效率产生影响。” 8、组织与制度的关系?

各种组织内部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作为规则的制度,但组织本身不是制度,因为,组织机构往往是具体的。人们所以会将组织看作制度,主要是没有将组织与组织制度区分开来。所谓组织制度,指的是有关组织这种主体的构造形式或结构的内部规则,它是不同组织区分开来的依据。 9、产权与所有权的区别与联系?

从最根本的关系上归纳,产权包括狭义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即人们通称的“四权” 。它们是指产权主体对客体拥有的不同权能和责任,以及由它们形成的利益关系。 10、产权的界定方式?

法律上不同的产权初始安排除开自身界定了不同的分配格局外,“安排”本身的成本也会导致分配格局变化,因为,

法律上对产权的初始安排本身是一种交易,即各个集团或个人间通过法律而进行的一种交易,法律究竟把产权划给谁,取决于各自的谈判实力。而这种交易是有成本的,各个集团和个人支付的成本额不同,从而影响他们之间的财富分配状况。

对产权初始安排的调整,除开会改变原有分配格局外,调整本身的成本也会导致财富分配变化,因为能否调整产权实

质上是各方力量较量、谈判的结果,调整本身也是一种交易,主张调整的集团与阻止调整的集团都会付出交易费用,支付费用的差异就导致财富分配格局的改变。

产权安排调整后,在新的产权规则下从事具体交易的各方所支付的费用很可能不同于在原有产权规则下从事同类交易

所支付的费用,有可能更多,也有可能更少,这也导致财富分配格局的改变。

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这种产

权关系有相应的产权制度支持。产权制度,无非是制度化的产权关系。

产权不是由个别权利构成的,而是一种权利束,可以分解为多种权利并统一呈现一种结构状态。 产权一方面是在国家强制实施下,保障人们对资产拥有权威的制度形式;另一方面又是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人们对资

产能够拥有权威的社会强制机制。

三.论述题

1、说明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的后果及其传统解决思路? 外部性的后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经济的外部性不能为市场所涵盖,它必然导致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领域产生种种扭曲,其结果是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传统解决思路:对产生正外部性的生产者,政府应提供相当于外部收益的财政补偿,以使私人收益接近社会收益,鼓励其将产出量扩大到社会最大效率的水平。

对于负外部性,可以通过修正性税,使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一致,以解决因外部性引起的资源非帕累托最优

配置问题。

2、详述制度变迁发生的机理?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之所以会发生原因在于制度稳定性、环境变动性和不确定性及人对利益极大化的追求三者之间持久的冲突。

1、制度的稳定性。制度稳定性是制度存在的前提也是制度变迁的原因。稳定性是理解制度的关键。

稳定性使人们能形成对未来稳定的预期,减少生活的不确定性,给人们秩序感。同时人们也会因其稳定不变性所困扰,因为制度会因时间空间展开过程中由于条件和环境变化而失去原有的许多功能。原来适宜的制度可能就变成了过时的制度。制度不能自行变更的事实要求人们采取行动打破稳定。

2、环境的变动性和不确定性。一方面源于物质世界的运动。人类对其尚未完全认识;另一方面,人类通过科技对物质的搬迁、转化、合成、分解等种种利用方式改变了自然环境,这些改变是不能很好预测的(如转基因、克隆等)于是人们在达到目的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副产品,如特种灭绝、环境污染、疾病流行等。针对这些导致制度要适时调整和改变。

3、利益极大化努力。

利益极大化是节约的经济原则,这是人类能不断进步生存的技巧。

对于非正式制度,极大化取决于个人对收益和成本的计算,只要个人违反非正式制度的收益大于成本,个人就有动因违反已有的规则,并逐步导致的,制度变迁。

对于正式制度,由于搭便车的困扰而供给不足,但供给也是存在的。国家是正式制度的最大供给者。

制度变迁就是以上三者持久冲突的结果。合理的制度沿时间空间展开后逐渐会变得不合理,人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改变失去了合理的制度,创造新的合理的制度。

3、产权的四种功能是什么?试举例说明其中的一种功能。 1)产权最主要的功能是能够给产权主体以激励。

2)产权能够减少不确定性和降低交易费用,而不确定性的减少和交易费用的降低对产权主体显然具有激励作用。 3)产权能够将外部性内部化。

4)产权的激励功能还包含着约束功能。因为产权的激励功能与约束功能是相辅相成的。约束是一种反面的激励。 4、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

在威廉姆森看来,对交易成本起决定作用的六种因素并不具有相同的重要性。他特别强调了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和资产专用性这三种因素对交易成本的决定性作用,其中又以机会主义最为根本。而诺思则主要从商品的多维属性、信息不对称与人的机会主义动机、交易的人格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