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一)

一、新材料作文的概念 所谓“新材料作文”,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

与传统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联系和区别:

1、新材料作文:它保持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三自”(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 近年来有些低俗话语开始在一些校园流传。“日照香炉烤鸭店,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

无独有偶,无论在《水浒传》还是在《金瓶梅》里,都是一个地痞恶棍形象的西门庆,眼下却成了“红人”。山东临清市推出“金瓶梅文化旅游区”招商项目,“西门庆院落”是重点内容之一;山东阳谷县即将向游人开放的狮子楼旅游城扩建工程中,“西门庆府院”也成为一大看点。

而现在,与低俗文化有关的事件接二连三:电视里的相亲节目被叫停,“凤姐”和“伪娘”相继走红,日本女优苍井空访问上海时受到热捧……

不限文体;

传统的材料作文:只能写成议论文。

2、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的材料是为了引出“话题”,作文围绕“话题”范围展开; 新材料作文: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作文围绕提炼的观点展开。 幻灯片4 二、分类

1.事实材料——新闻事实,社会现象类

2.哲理材料——名人言论,格言警句,精短诗歌类 3.比喻材料——带有象征意义的哲理故事类 4.寓意材料——童话,寓言,神话,传说类 5.漫画材料——提供一幅或几幅漫画 三、新材料作文的类型及各自的审题方法 (一)事实材料

这类作文强调“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对于中学生写作时评来说,尤其要注意针对性和说理性。

1、要有针对性。它不能像一般材料作文那样,从材料中引出一个道理,然后哲理化写作。而是必须针对材料所列出的现象进行评论,有的放矢; 2、要有准确立意角度。甚至你的评论标题能让读者清楚地知道你的鲜明的态度或观点;而且角度要小,切合材料,不要扣上大帽子。

3、要有说理性。定是以理服人,让读者能一目了然地知道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审题方法:

第一步:概括现象(是什么) 第二步:分析现象(为什么)

现象反映了什么,观果思因,透过现象看 本质。

第三步:如何解决(怎么办) 第四步:确定立意

切入点要小,选择自己熟悉的或感触较深 的,有素材积累的。

典题引路: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所写内容不得脱离材料的含义和范围,不得抄袭。

※正确审题

第一步:概括现象——低俗文化在社会中普遍存在。 第二步:分析现象——①因猎奇心理而选择低俗;

②个人对名利的不当追求造就低俗; ③媒体为自身经济利益而趋向低级趣味; ④有关部门未履行自身职责。

第三步:如何解决——①个人要有健康高雅的追求;

②商家要有社会文化责任感,不能只追求经济利益; ③有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加强监管。

第四步:确定立意——①个人要有健康高雅的追求;

②商家要有社会文化责任感,不能只追求经济利益; ③有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加强监管。

【注意】

作为考生,要准确揣测出题者的意图,坚持高雅、正确、健康的思想态度和价值观,这样才不会迷失在材料所展示的现象中。防止概括过于抽象,既能就事论事,又能适当提升。

※ 审题误区

1、尊重时尚,存在即合理。 2、尊重人们的选择。

小试身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中国人比较注重“面子”,日常聊天、办事,经常会说“看我面子”“给点面子”。交朋会友、穿衣用餐也力求体现自己最好的一面。比如穿漂亮时尚的衣服出入公众场合,会被认为撑足了面子;请别人吃饭,宁愿剩下倒掉也要多点几个菜,认为这样有面子。还有些时候,人们指责那些贪婪无耻或丧失人格的家伙,往往会说:这种人什么都要,就是面子不要!

你有哪些关于“面子”的人生经历和身边故事?你如何看待“面子”或“面子现象”? 要求:①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不要脱离材料内

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分析】全面准确地审读材料,透过现象看本质,至关重要。面子现象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就正面作用而言,面子的本质是一种道德情感,维系着人的道德价值。所谓没面子,失面子,丢面子等等就是人的内心深处感到羞愧和耻辱。正当意义上的羞愧和耻辱是道德情操的体现,可以净化人的思想,升华人的灵魂。

就反面作用而言,面子是一种虚荣心理,催生着弄虚作假的行为。所谓虚荣心理,就是用不真实的、不全面的、不典型的事例来获取别人的肯定或赞扬,从而得到一种自我满足。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人都有渴望被他人肯定或赞扬的心理需要,这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这种心理需要过分强烈,甚至以弄虚作假来博取别人的恭维,那么就会误入歧途,走向反面。

角度与立意示例:

怎样看待面子或面子现象?我们不能全面否定“面子”的作用,因为适度的自尊感和羞耻心是有价值的;适当给别人留面子是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但过于看重面子,时时处处拿面子说事,甚至“死要面子活受罪”则大可不必。现实中,小到家庭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事后生活拮据,甚至举债度日;大到企业不顾现实盲目扩张,最后陷入困境,凡此种种,皆不可取。

正确地看待面子,一是讲情面要有尺度,不能放弃原则;二是讲情面要顾及后果,不能没有节制。三是不要因有面子而滋生傲慢,不要因没面子而感到自卑;四是不能因过分追求面子好看而忽略了内涵的提升。

每个角度都可以有话说,有的角度可引发的立意还不止一个,只要考生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皆可。

好的作文题对学生来说应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要求具有普遍性,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让学生“言之有物”,来自生活又立意新颖。高考作文命题讲究“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言下之意是力求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论。本题在这一点上应该还是做得很好。 (二)哲理材料

很多名言警句,富有诗意哲理。诗意,像诗那样给人以美感。名言警句诗句类材料可以是富有诗意的一句或几句话,也可以是一首小诗。这一类型的作文,有赖于对诗歌材料本身的解读。冷静品读,仔细体味,悟出诗的意蕴,把握住诗的主旨,才能确定写作的重心。

审题方法

第一步:读(一抓意象,二抓含蓄的词句,进而读懂句子)

第二步:联(联想不仅有助于对诗歌深意的把握,而且有助于我们审题立意以至行文构思。可化虚为实或化实为虚,即要从关键词句的寓意或喻义入手。关键词往往含有比喻义或象征意义,因此,我们要根据题意,找出喻体所隐含的意思,由表及里地分析材料内容,深化文章的主题。)

第三步:悟(结合诗歌与现实确定诗句对我们自身的启发。需再次把握材料全局,确立几

个关键词之间的必然联系,联系现实,准确立意。) 典题引路: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这句名言表达形象,意义深刻,它会引发我们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结合这句名言,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正确审题

第一步:读

“地面”与“云端”,“步行”与“跳舞”,“贴在”与“不在”,三组词语对比鲜明,一是一非,态度很明朗。 第二步:联 抓住词语“贴”、“地面”、“步行”,可以谈脚踏实地做人做事做学问,或者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方可成就梦想。抓住词语“云端”,发掘其特点,可以类比与之有相似点的事物,例如“云端”辽远高卓,可类比崇高的追求和理想;“云端”绚丽多彩,可类比美好的情思和精神;“云端”千变万化,可类比态度变化无常;“云端”虚无飘渺,可类比根基不稳等等。 第三步:悟

可以赞成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观点,也可以辨证分析,反驳将此观点推向片面和极致。观点的确立取决于对哲学家名言比喻义的理解。例如:将“云端跳舞”理解为舒展自如,可以赞颂、倡导这种人生状态;将“云端跳舞”理解为纵横驰骋,则可以阐述纵横捭阖的生命姿势、或无拘无束的精神境界。反过来看,将“云端跳舞”理解为夸夸其谈,则可以抨击空泛、玄妙、无用的言论;将“云端跳舞”理解为得意忘形,则可以批评傲视万物,目中无人的不良现象;将“云端跳舞”理解为憧憬虚幻,则可以剖析那种不切实际地幻想得到万人瞩目结果的想法。立意示例: 【正面立意】

其一,沉稳务实的人生最美。

其二,虚无缥缈的“舞蹈”最可怕。 其三,没有脚踏实地,何来人生成功? 其四,务“虚”注定人生一场空。 【反向立意】

可以对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观点进行辩证思考反向求新,沿着这个思路不断追问:凭什么只能在地面上步行,而不能在云端舞蹈呢?然后拟制出这样的题目《既要贴地而行,更要云端舞蹈》《云端的舞步》等。

审题误区

其一,把所给材料理解成一个人生的选择问题,然后把话题确定为“选择”,拟出《心灵的选择》的题目。

其二,把所给材料理解成人生的旅程问题,先在地面上步行,再才有空中的舞蹈,拟出《旅程》的题目。其三,把“贴在地面步行”界定为安于平凡的人生态度,把“在云端跳舞”界定为追求伟大的人生目标,拟制出《平凡与伟大》的题目。

小试身手:阅读下面小诗,结合你对生活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他们能在各种外力(包括外界坏境、条件等)面前,能把持自己思想和灵魂,独立自主,

特立独行,能掌控自己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不随波逐流等。如“有活力才有定力”、“在脆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风可以吹走 一张

无助的纸片 却吹不走 一只

会飞的蝴蝶

【分析】材料中的三个意象:风、无助的纸片、会飞的蝴蝶

把握三个意象之间的内在关系:风是施力者,纸片和蝴蝶是受力者,纸片与蝴蝶的区别在于:纸片单薄、苍白、脆弱、没有生命力,只能无助地被风吹走,成为被风随意摆布的对象;蝴蝶虽同样单薄、弱小,但它具有生命活力,拥有会飞的翅膀,能够在风中把持自己,摆脱风的控制。

结合现实生活,联想三个意象背后的某种象征义或隐喻义。可以以其中的一个意象为主,进行联想,但最好能将几个意象组合起来,根据彼此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整体联想,揭示某种生活道理。

可以将联想放在特定的生活领域或范围:如、文化建设、艺术追求、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思想道德修养、个人智慧与才干的增长、民族乃至国家的自主发展等方面

四个审题立意的角度

1.“风”——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无影无踪,形态多样,变化莫测,是一种吹动他物的“外力”(有正面和负面之分)。正面是助力,如顺风、春风、风力(发电)等,可以用来喻指各种顺境、有利条件、好的社会风尚、风气等;负面是阻力,如逆风、寒风、飓风(成灾)等,可以用来喻指各种逆境、不利条件、不良的社会思潮、歪风邪气等。面对好“风”,我们要学会顺风而行,如“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勇开风气之先”;面对坏“风”,我们要学会御(逆)风而行,如“任尔东西南北风”、“抵御歪风葆本色”,而不要“盲目跟风”、“顶风作案”、“尽出风头”。“风”也可以是中性的,如时尚、潮流,用好了造福人生,没用好危害社会。

2.“无助的纸片”——一种常用的生活用品,轻飘,单薄,易碎,无生命,无思想,“无助”地被吹走的状态,容易让人想到没有思想活力、没有自控力、没有根基的人和事,只能在外力的作用下,孤立无助地被动地任其摆布。如“无生命力的支撑,永远是被动的”、“不能自己给力,只能受制于人”、 “不能自我主宰、只能被人主宰“、“无力者无位”、“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无助”一词,还可理解为没有外界资源、没有外界帮助,但主要应指没有精神内涵。

3.“会飞的蝴蝶”——一种弱小的生命,同样是单薄,脆弱,但轻盈,灵动,有生命,有灵魂,有活力,特别是拥有一双美丽的翅膀,能够自由自在地飞翔,风来时它可以敛翅静待,可以震翅而息,也可以展翅而起,迎风飘舞,它可以在风中主宰自己,把持自己,展现自己。“会飞”的特技,让人想起那些有生气、有灵魂、有思想、有本领、有实力的人,

弱中走向坚韧靠的是生命活力”、“用灵魂(思想、智慧)主宰命运”、“自立者必自强”、“用实力证明自己的存在”、“练就一双过硬的翅膀”等。

4.风、无助的纸片、会飞的蝴蝶三者之间的关系——风与纸、风与蝴蝶(外力与内力,客观与主观等)、纸与蝴蝶(被动与主动、消极与积极等),思考事物之间的前因后果、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等哲学关系,对材料的内在寓意进行整体把握,可以使立论更完备,说理更辩证,论述更严谨更深刻。

就以上四个角度而言,单独从“风”的角度立意较难,容易犯以偏概全的毛病,侧重从“无助的纸片”或“会飞的蝴蝶”角度立意,必然要以“风”的作用为参照,如果丢掉了“风”的要素,也容易使议论失去依傍,而且“纸片”与“蝴蝶”之间也可以彼此对照,使论述更鲜明。其实,真正孤立地从一个意象的角度来写是不可取的,必须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材料,才能使立意更准确。 (三)比喻材料

所谓比喻是指文章的题目、话题、命题所给的材料不是写文的直接切入点,而是以比喻的形式出现的,考生须通过喻体,追本溯源,寻找喻体可能涉及到的本体。比喻性材料文中的比喻不同于一般的比喻句,一般的比喻句是一个本体一个喻体,一一对应的,如,爸爸的头像地球,有山,有水,有河流;或一个本体从多个角度设喻(博喻),如,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或馥郁,因为诚信,它变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或悲戚,因为诚信,它变得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丽,或黯淡,或素雅,因为诚信,它变得美丽。而比喻性的材料文的喻体是固定的,也就是命题者给定的,他让考生根据这个给定的喻体去推断可能涉及到的本体,然后依据本喻体的相似性,从本体出发然后立意、谋篇布局。

审题方法

1.整体把握文意,找到理解的突破口(关键词句)。 2.紧扣关键词,把握准喻体的特点,悟出比喻意。 3.从材料的因果关系中挖掘主旨。 典题引路: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面对真实的社会和人生,只有付出一步一步攀登险峰的实践,才能领略那无限的风光。而使你疲倦的不是脚下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为什么我们在费尽心机地设定高峰,计划路线的同时,不弯腰倒掉鞋里的沙砾呢?

根据上面所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正确审题

第一步:整体把握文意,找到理解的突破口(关键词句)。本道作文材料,有三句话,最主要的命意在后面两句。

第二步:紧扣关键词,把握准喻体的特点,悟出比喻意。后两句,从关键词来看,“高山”,比喻“远大的目标”;“鞋里的沙子”,比喻“我们自身存在的缺点或前进路途中存在的困难”;“弯腰倒掉鞋里的沙砾”,比喻“改正缺点和克服困难”。悟出比喻义,就找到了理解材料的突破口。

第三步:从材料的因果关系中挖掘主旨。“而使你疲倦的不是脚下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从关联词的角度看,此句中的“不是……而是……”重在强调后者;从句意看“鞋里的一粒沙”是“使人疲倦“的根本原因。“为什么我们在费尽心机地设定高峰,计划路线的同时,不弯腰倒掉鞋里的沙砾呢?”此句用反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即一定要倒掉鞋里的沙砾。

这样,从材料的因果关系中就可以挖掘出主旨:我们在实现人生的远大目标的过程中,要随时改正自身的缺点、克服遇到的困难、排除失败的危机、走出挫折的阴影、战胜不良的心情……如此,考生就有了多元的思考角度和立体的写作空间。

※审题误区

1.实现人生的远大目标要一步一步的实践。 2.生活中不要畏惧困难。 小试身手: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大型船只的船舱底部有一舱室,空船状态时专门用来装水或石头,装上水就叫“压舱水”,装上石就叫“压舱石”。有了它,船吃水深了,即使遇上大风大浪,也可以避免大幅摇晃和翻沉。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及含义,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审题思路

1.整体把握文意,找到理解的突破口(关键词句)。材料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的关键词是“船”、“压舱水”和“压舱石”,第二句的关键是“避免大幅摇晃和翻沉”。 2.紧扣关键词,把握准喻体的特点,悟出比喻意。 通过文题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悟出“压舱石”、“空船”、“避免大幅摇晃和翻沉”比喻意义,就找到了理解材料的突破口。 3.从材料的因果关系中挖掘主旨。

船之所以不会大幅摇晃和翻沉,是因为“压舱水”和“压舱石”的重力作用。反之,船之所以浮起来,是因为减轻自身的重力。处理好两者关系,船才能轻浮水面或驶向远方。这样,从材料的因果关系中就可以挖掘出主旨:我们在实现人生的远大目标时,要学会加减压;人生要学会充实自己;要想走得更远更稳妥,不同的人要有自己的“压舱石”……这样,考生就有了多元的思考角度和立体的写作空间。

※审题误区

1.只谈避免人生的风浪

2.谈如何成功

3.脱离材料中心谈信仰、道德、担当等,写作时应该注意“空船状态”“遇上风浪避免摇晃或翻沉”的比喻性质的条件限制,不可泛谈诸如信仰的意义等。

4.未结合材料谈居安思危等。 (四)寓言故事类

这类材料往往只给出寓言故事,寓意则隐含在故事中。这就要求我们首先根据寓言内容概括寓意,然后再紧扣寓意行文。因此,准确概括出寓意是写作的关键。

审题方法

1、找关键语句

具体操作时需要精读材料,提取揭示寓意的关键语句。一般来说,记叙类的找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议论类的找出观点句,便可明确材料主旨(寓意)。 2、找对象及结果

充分挖掘材料内涵,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找出每个陈述对象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从而进行多角度思考。 3、由果溯因

指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4、确定立意

围绕寓意,拓展思路,由假托的故事作相似联想,联系现实(人生、社会等),根据材料主旨确定立意,正面提出中心论点。 典题引路: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一把坚实的锁挂在门上,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啪”的一声锁开了。铁棒好奇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你却轻而易举就把他弄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

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所写内容不得脱离材料的含义和范围,不得抄袭。

※正确审题

第一步:找关键语句

这则材料的关键性的句子是:“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第二步:找对象及结果

锁——被钥匙打开

钥匙——轻而易举打开了锁 铁棒——费了力气,打不开锁 第三步:由果溯因

锁——被钥匙打开(钥匙了解它的心)

钥匙——轻而易举打开了锁(了解锁的心)

铁棒——费了力气,打不开锁(不了解锁的心,一味蛮干)

第四步:确定立意 材料中的“锁”“钥匙”“铁棒”都运用了比喻,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锁”比喻为事物的关键、问题的症结,“钥匙”和“铁棒”比喻为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明确了这些,我们就可以选择写作角度了。而我们写作的角度可以有两个:

①钥匙——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说明做任何事情必须以了解为基础,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好;

②铁棒——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说明做事不讲究方法,一味蛮干。所以,做事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就会事半功倍;一味蛮干,只会把事情办糟。

※ 审题误区

1.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要学会变通、做事不可盲目等

2.钥匙能开锁,铁棒不能——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准自己的位置等

小试身手: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有一天,龙虾与寄居蟹在深海中相遇,寄居蟹看见龙虾正把自己的硬壳脱掉,只露出娇嫩的身躯。寄居蟹非常紧张地说:龙虾,你怎可以把唯一保护自己身躯的硬壳也放弃呢?难道你不怕有大鱼一口把你吃掉吗?以你现在的情况来看,连急流也会把你冲到岩石上去,到时你不死才怪呢?

龙虾气定神闲地回答:谢谢你的关心,但是你不了解,我们龙虾每次成长,都必须先脱掉旧壳,才能生长出更坚固的外壳,现在面对的危险,只是为了将来发展得更好而作出准备。寄居蟹细心思量一下,自己整天只找可以避居的地方,而没有想过如何令自己成长得更强壮,整天只活在别人的护荫之下,难怪永远都限制自己的发展。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所写内容不得脱离材料的含义和范围,不得抄袭。

【分析】审题的关键是认真审读龙虾说的话。每人都有一定的安全区,你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请不要划地自限,勇于接受挑战并充实自己,一定会发展得比想像中更好。龙虾的旧売就是自限,只有摆脱自限,才能发展得更好。而要想发展,就要有勇气摆脱过去所取得的成就。

所以最好的立意为,勇于挑战自我。 (五)漫画材料

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批评性的图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因为漫画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所以在材料作文回归高考的日子,漫画类材料的立意作文,便成为一种新颖别致的高考作文题型。

而作为材料作文素材的漫画大多属于讽刺性的漫画,是对生活中的不良现象进行讽刺或批判的。

审题方法

第一步:观察漫画,概括漫画内容。

1.看画面。我们在审漫画题时, 一定要仔细观察画面,仔细观察画中的人(服饰、表情、动作及人物间相互关系)、物、景的特点,特别是细节内容,进而推断出发生的事件、时间、地点等,抓住画面所包含的褒贬对象,这样才能全面领会漫画的寓意。 2.品文字。标题和画中字。标题是漫画的眼睛,有时透过这“画眼”,可洞察整幅画的主题。 漫画中的文字有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环境)、概括内容、揭示主旨的作用。

第二步:看夸张之处,分析漫画寓意。夸张变形就是改变人或物正常的比例关系,有意识地让其夸大或缩小,拉长或缩短,通过大与小,方与圆,曲与直,虚与实的对比手法,使表现出的形象鲜明、典型,表达的意旨更明确,更深刻。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第三步:思考问题,确定立意。 1.由结果推原因(揭示事件的本质) 2.由图画到生活(把握漫画的寓意) 3.选角度定立意(符合题意彰显个性) 典题引路:

阅读下面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信把儿子砸不成牛顿第二

※ 审题误区

1.家长千万不要随便打孩子。 2.孩子不打不成器。

※正确审题

第一步:观察漫画,概括述画面内容。

一个小孩子正在树下读书,他的父亲爬到了大树上,他的母亲把满满一筐苹果递到他父亲的手下边,父亲把一粒一粒苹果砸向儿子的脑袋,心中想到:不信把儿子砸不成牛顿第二。儿子被砸的哇哇乱叫。

第二步:看夸张之处,分析漫画寓意。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