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企业债务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民营企业债务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罗晶

来源:《时代经贸》2013年第12期

【摘 要】本文首先从直接和间接融资的视角分析了民营企业债务融资存在的问题;然后从财务行为、融资成本、法律规范等方面探讨了民营企业债务融资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建立健全金融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强政府引导、完善法律体系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债务融资;法律规范;金融体系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2011-2012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会上强调,目前我国民营经济面临欧债危机、通货膨胀、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上升、市场竞争加大、金融危机、货币政策紧缩等新形势,融资难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重大制约。在此形势下,民营企业需要以转变经营管理理念为前提,鼓励融资,创新发展,走出新形势困境。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的总产量占全部企业总产值的60%左右,但是却只能获得全社会信贷资源的30%。由此可见,解决债务融资瓶颈仍然是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民营企业债务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民营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存在的问题

直接债务融资要求资金使用者的经营活动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并且因资金提供者与资金使用者直接进行交易,所以要求资金提供者亲自对资金使用者的经营情况进行考察。民营企业在进行直接债务融资时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从融资成本来看,为促进资金提供者尽量的实施同意决策,民营企业需要借助会计、审计等第三方监督实现信息披露,提高经营活动的透明度,但实际上,无论公司规模大小其实现信息披露所要支付的费用并无多大差别,而民营企业融资金额相对较少,这样就导致了单位外部资金下民营企业支付的中间费用更多。第二,从资本市场的融资情况看,因受到股票市场上市规模和债券发行额度等因素的限制,民营企业进入金融市场的市场与政策条件不够宽,难以通过发行金融有价证券来获取直接融资,从而导致了民营企业外源融资空间更为狭窄。第三,从民营企业自身融资条件看,民营企业多为家族式经营、产业结构趋同、技术水平低,较难产生规模效应,再加上其本身还存在着产权不明晰、市场竞争力不强、经营业绩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差、财务可信度低等特征,让民营中小企业信用形象和资信水平问题成为其在金融市场取得融资的主要障碍。 (二)民营企业间接债务融资存在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间接债务融资是民营企业主要的外源融资途径。间接融资过程中,需要金融机构的有效参与。我国民营企业进行间接债务融资时主要存在三个问题:第一,难以找到有效抵押或担保,近年来,国有银行商业化运作加强,于是开始重视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同时采取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的方式规避风险,抵押贷款提高了贷款的安全性,但是其程序办理繁琐并且成本偏高,很多民营企业没有充足的资产来进行抵押,从而导致抵押无法落实,并且企业由于自身资信问题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为其担保,所以实施起来较为困难。第二,金融服务滞后,银行不能做到完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目前,商业银行的基层银行没有审批权限,只有总行有相应的权限进行审批,从而制约了很大一部分的信贷投入,工商银行有关规定表明:“项目贷款,流动资金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以及50万元以上的个人按揭都需要省分行进行审批。”而民营企业普遍贷款数额小,风险和成本偏高,金融机构贷款给民营企业的积极性下降,民营公司想要获得长期借款,难度将远远大于短期贷款,有时候需要短期贷款多次周转,融资成本也随之增大。第三,现有借贷管理方法不完全适用与民营企业,许多条款与规定是根据国有大中型企业制定的。民营企业申请贷款时,按照已有的操作、标准和程序,往往很难适应,从而使得金融机构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找不到适当的方法来支持,贷款的数额也有限,高度市场化的民营企业仅仅依靠中小型银行的力量得不到足够的融资保障。 二、民营企业债务融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财务行为不规范,降低了民营企业融资信度。

相比大企业,民营企业更易存在财务行为不规范,财务信息失真严重,信息不透明等问题,申请贷款的过程中,难以向银行提供通过合格审计的财务报表来证明其信用水平。金融机构没有充足的时间采取合适的方式对企业真实财务状况进行了解,银行不能快速准确地判断企业相关负责人真实信用水平。并且在我国信用体制混乱的市场环境下,民营企业即使有能力提供经审计过的财务报表,银行也将会怀疑其可信度。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民营企业的高倒闭率和高违约率使得其难以获得银行信贷。 (二)融资成本高,打击了民营企业融资积极性。

民营企业种类多,资金需求多样化,资金每次需求量小,频率高,从申请到贷款发放,程序繁琐,需要提交各种申请和相关材料,需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时间和精力,加大了融资的复杂程度,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和代价。民营企业融资的多样化、频率高、单次金额偏少使得融资的单位成本大大提高,在不考虑其它因素作用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少量的资金需求量会使其融资利率比大规模的融资利率高出2-4个百分点。民营企业本身资产不够雄厚,对于担保抵押不能做到完全落实,申请金融机构贷款容易遇到困难,担保法虽然没有规定流动资产不可用作抵押,但在实际操作中,民营企业的流动资产抵押往往不被接受,金融机构往往要求企业使用固定资产来抵押。从资产结构来看,民营企业固定资产不足,容易出现有效抵押品不足。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有效抵押不足,导致民营企业融资积极性降低,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法律体系不健全,导致民营企业缺乏良好融资环境。

目前,针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法律建设相对滞后。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的出台,虽然改变了中小企业长期以来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状况,但是没有配套法率跟进,诸如加强信贷人权利保护、设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有效的信用担保体系、对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和担保的金融机构及担保公司提供必要的资金扶持等法律法规,无法做到利用法律来消除针对民营企业的不公平竞争障碍。近年来,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倡导带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渐清除民营企业各种政策方面的不公正待遇,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才到了较好的改善,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民营企业仍然有很多方面没有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善而得到有效解决,融资困难依然制约民营企业的发展。 三、改善我国民营企业债务融资的对策 (一)建立全面的金融体系和健全的经营机制

建立健全的商业银行贷款体系,设立专门负责管理民营企业事务的商业银行事业部门,负责配套对应民营企业的各种贷款种类,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手段,实施金融创新,顺应民营企业的发展,让民营企业贷款不再倍感艰难。加速利率市场化改革,让商业银行按照风险收益对称原则,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贷款给予不同的的利率决策权力。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加快建立银行内部权力与责任向对称的信贷管理机制,提高信贷管理人员收集信息为民营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完善债券市场分发债券制度,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创业投资公司与风险投资基金,努力吸引民间资本,缩小融资缺口,完善信用评级制度,丰富债券品种,鼓励效益好的民营企业发放债券筹集资金。规范民间资本市场和非正式金融市场,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更多选择。 (二)政府加强积极引导,保障民营企业融资

对民营企业来说,金融机构是最主要也是最方便的债务融资来源,政府应充分协调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关系,设立专门的行政机构,完善相应的社会服务体制,对民间借贷实行规范化管理。在中央和地方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统一规划管理,其主要任务包括制定整体的发展策略、调查研究、提供相应的资金帮助,咨询(下转第78页)(上接第76页)服务等等,通过及时的管理监督,保证企业信贷担保、优惠贷款等融资政策的实现。与此同时,还要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来协助民营企业融资,支持非官方组织和民间组织的发展,帮助实施政府的扶持政策以及为民营企业提供信贷担保、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等。鼓励国有商业银行为民营企业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设立民营企业融资专门服务渠道,提供必要地授信额度,保障民营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承兑贴现、贸易融资、开立保函等多种融资要求。加快建立创造优质信贷资产的激励机制,鼓励信贷管理者向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放贷。 (三)完善促进民营企业融资的法律体系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