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学复习资料排序.doc

2015城市管理学复习资料

一、 考试说明

(一) 题型、题量及分值

(1) 填空题10% (5题,每题2分)

(2) 选择题20% (含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10题,每题2分) (3) 名词解释10% (2题,每题5分) (4) 简答题36% (3题,每题12分) (5) 论述题24% (1题,24分),

(二) 考试的时间少形式 90分钟闭卷考试

二、 复习指导 考试复习以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手册为依据,填空题、选择题见《期末复 习指导手册》综合练习。在此基础上重点掌握以卜?内容。

填空题目(按照题目的第一个字的发音排好顺序)

1. (城市基础设施)是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的一般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产发展基础 2. (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

3. (城中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失去土地以后无以为业。

4. (公共住宅)是由政府出资建造、国家给予补贴、具有一定住宅质量的廉价住房

5. (规制)是具有法律地位的政府管制者,依据法规对被管制者采取的一系列的行政管理 和监督行为

6. (户籍管理)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政府对所辖人力资源所进行的控制和规划 7. (决策系统)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 & (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在污染物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捉下,内部各 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价排污罐。 9. (煤烟型)细微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最人。

10.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宇宙飞船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早期代表 11. Citistate不是一个(行政边界)而是一个组织边界、(市场边界)、和环境的边界 12. 城市(信誉危机)突发事件处理,首先必须注意启动停止策略 13. 城帀的集聚性主要包括人口的集聚和(经济活动)的集聚。

14. 城市管理思想的演进很大程度上是循着(城市规划)的阶梯进行的

15. 城市化发展战略通常由(战略依据)战略愿景、战略措施、重点战略和战略反馈五部分 16. 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和城市的(人工环境) 17. 城市环境保护和管理坚持一个总原则是(可持续发展原则) 18. 城市经济管理的二重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9. 城市经济管理中协调城市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城市政府)

20. 城市人口数量指城市区域内人I」总数,包括常住人II数最和(流动人II数最) 21. 城市人口增长,主要収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22. 城市政府管理体制核心问题是在城市(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各部门如何实现其职 能。 23. 城乡关系发展的最高形式,要到达(城乡一体化) 24. 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

25. 传统公共管理和新公共管理在管理手段上突出区别表现在对(私营企业)的态度上。 26.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撤地建市,(市管县)体制在全国广泛推出,目的是为了解决

城乡分割、地市矛盾等问题,使中心城市更好的发挥地域中心作用。

27. 从城市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城市最初是一种具有防御和(商品交换)功能的人

类定居点

28. 从国外经验看,(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从属原则是突发事件管理的普遍原则。 29. 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看,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岀体现在人口的负增长和(老

龄化)方而

30. 对屮国来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是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方面的

必然要求。

31. 对于突发事件而言,涉及的内在结构体系非单纯的线性逻辑或平面关联,而是一个包 含

决策、(信息)、执行、保障等系统四位一体的架构体系

32. 公共卫生事件发展,第一原则是迅速的(阻绝传染)将可能发展的危机尽可能缩小 33. 基础设施能否市场化的经济技术标准,一是(公共性)强弱,二是可分割线难易 34. 建国以來,我国城市人口管理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管理模式,主要体现为(居民户

口)和居民身份证管理、计划牛育管理等特殊控制政策

35. 将原因导向的城市管理思路用到城市环境问题的研究上,我们需要从末端治理为主的 环

境保护走向发展源头导向的(循环经济)

36. 街道办事处是市辖区或不设区的市政府的(派出机关)

37.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反映为各国(核心城市)的竞争,也表现为区域之

间的竞争。

38.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容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个方面的协调和统一。

39. 马丘比丘宪章》最大的特点是表明城市规划理论由功能分区向(功能综合)转变的倾向 40. 面对市场失灵,政府可以采用手段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

41.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同一区域的国家和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

通过契约和协定,形成一个跨越国界和地区的商品、资木、人才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 经济区的组织形式。

42. 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区域发展)的一体化

43. 世纪80年代以來,在西方初步形成了(营销导向)的地方发展战略

44. 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经上一级政府的批准,可以设立(街道办事处)作为它

的派出机构。

45. 随着信息技术和3S即GIS,GPS,RS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使用,(网格化)城市管理成为 城

市即时化管理的主要手段。

46. 通过城镇体系规划和(区域规划)來协调区域发展中的各种空间和产业问题是有效办 法。 47. 土地利用的效益指土地利用产生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牛态)效益。 48. 土地用途管制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49. 外部规模经济通过下列方式达到,一种是(地方化经济),一种是城市化经济。 50. 我国非政府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两种形式 51. 我们城市实行“两级政权三级管理”体制,三级管理是(市、区、街道)

52. 现代城市规划的创始者是社会改革家,他们虽然关注物质空间环境问题,但其思想的 核

心是(社会公正)

53. 现代意义的城市管理,起源于(古典经济学)的思想。、 54. 循环经济木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55. 循坏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坏。

56. 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的(出园城市)方案的提出,被看成现代城市规划思 想

的开端。

57. 营销城市要走出去,城市管理的工作重点从生产管理转向(形象管理) 58. 在西方发达国家,城市财政主要收入来源是(税收) 59. 政府干预经济运行的理论依据是(市场失灵论)

选择题目(按照题目的第一个字的发言排好顺序)

1. (ABC)是未來区域中心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方向A撤市(县)设区B撤村设街道C人口 农

专非D撤县建市

2. (ABCD)属于我国城市权力政治系统A市人人B市政府C市委D市司法机关 3. (ABD)属于我国城市国家权力政治系统A市人大B市政府C市委D市司法机关 4. (BCD)属于初级城市发展的战略观A营销导向B需求型C供给型D资源型 5. (C)是处理突发事件的主要“舞台”。A准备 B预防 C反应D恢复

6. (C)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支撐A执行系统B信息系统C保障系统D决策系统

7. (C)是突发事件管理最为重要的功能要求,是重中之重,也是各个国家突发事件处理屮 最为关注的焦点。A准备B反应C预防 D恢复

& (D)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屮,老年人的比例小,幼年人口比例大。A 稳定型 B衰 退型 C波动型 D增长型

9. (D)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A农业现代化B科技现代化C工业化D信息化

10. (D)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核心。A保障系统B执行系统C倍息系统D决策系统 11. (D)衰退型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中,幼年比例小,老年人口多。A 稳定型 B增 长型 C波动型 D衰退型

12. ( A )社会大分工是人类社会城市形成直接原因。A第一次B笫四次C第三次D笫五次 13. (A)在城市国家机关中处在首要地地位A市人大B市政府C市委D市政协

14. 城市的经济一般功能是城市总体的共同性功能,主要是以(CD)为主导,为国民经济服 务A第一产业B第四产业C第三产业D第二产业

15. 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ABCD)获取。P86A竞争一合作分析方法 B历史分 析方法C政经社技分析方法 D优劣机威分析方法

16. 城市管理屮存在的(ABC)问题是囚徒附弈的结果和囚徒怵|境的表现A城市公共产品供 给不足B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的缺失C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D城乡失衡发展 17. 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小(A)是根本保障。A法制手段 B行政手段 C技 术手段 D教育手段

18. 城市环境的特征是(ABCD) o A脆弱性 B开放性C人为性 D复合性 19. 城市环境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o A治理方面的制度 B监督方面的制 度 C排污检査制度 D预防方而的制度

20. 城市环境管理治理方面的制度包括(ABCD) o A谁污染谁治理制度 B排污权交易制 度 C奖励制度 D排污收费赔偿制度

21. 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包括(ACD) 0 A行政方法B社会方法C法律方法D经济方法 22. 城市经济管理有(ABCD)特征。A综合性B两而性C二重性 D区域性 23. 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组成包括(ABCD)o A 社区成员 B社团性组织 C 企 事业组织 D行政性组织 24. 城市往往是一个地区(ABCD) ?!?具有主导地位,代表和展示人类文明的发展高度A文化 B政治C社会D经济

25. 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般是(C)年A5 B15 C20 D25

26. 城中村形成的原因主要(ABCD) A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木B交通轴的

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C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冋避D城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