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2年6月)

一、专业概况

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属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南京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旨在积极探索综合性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着力塑造服务于教育科研机构、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和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实践,以及课程与教学研究和管理的专门人才。该专业于2003年创建。

本专业依托综合性大学所具有的学科群体优势、学术研究氛围,融合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力量,统整式、前瞻式地培养课程与教学领域的新型人才。

本专业的研究生导师有张红霞教授、汪霞教授、吕林海副教授和汪学立教授、王海啸教授、吕浩雪教授等。

授予学位:教育学硕士。 二、培养目标

1、本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有较强的科研、教学和为课程与教学实践服务的能力。 2、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知识和能力,并具有在本学科前沿进行科学研究的潜力。

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技术;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结构以及进行跨学科合作研究的态度和能力。

4、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思想方法和诚朴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学术道德。

5、具有较强的国际意识,关注国外课程与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和最新动态,并能够在本学科使用一门外语进行学习、研究和交流。

三、研究方向 1. 大学课程与教学 2. 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 3. 科学教育

四、招生对象

招收具有本科学历的高校毕业生以及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优秀大专毕业生。考生须通过全国统一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科目为:101 政治、201英语和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科目。复试为课程与教学论笔试和综合素质考察两部分。

1

五、学习年限

1. 学历教育:学制一般为3年。

2. 非学历教育: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2年,折合全脱产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

六、课程设置

本专业准予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一般需修满总学分32学分。非本学科及同等学力

入学者为36学分。其中:A类课程即公共基础课8学分;B类课程即专业基础课6学分;C类课程即专业课程8学分;D类课程即选修课程10-14学分,其中3-5学分为跨一级学科选修课程。 A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学分)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2学分) 英语 (4学分)

B类:

教育学导论 (2学分) 高等教育管理 (2学分)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 (2学分)

C类:

课程与教学:理论和实践 (2学分) 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 (2学分) 教育科学的定量研究 (2学分) 教育研究的质性方法 (2学分)

D类:

※课程·教师·学生专题研究 (2学分)

另可选修本院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技术学、高等教育学专业或其他院系地相关课程。

七、培养方式

1.教师集体培养和导师制相结合,集体制定培养方案和承担课程教学;论文阶段由专门的导师指导,并实行学生和导师互选制。

2.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相结合,要求研究生参加教师的有关课题研究工作,参加校内外有关学术活动,加强学术交流、协作,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和社会服务能力。 3.专业课教学采用教师讲授、课堂讨论、专题讲座、自学、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提倡研究生广泛研读专业领域和相关专业的重要著作,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分

2

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学习要求与考核方式 (一)课程学习要求

学生应认真、投入地学习各门课程,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课程学习活动,广博与专精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研究相结合,加强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广泛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从做中学,通过研究和反思,学会研究、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对于跨学科考入的硕士生,如未修过本专业低一级学位的基础课程,需补修4门以上的学位基础课,学分另计,但不能顶替所攻读学位的课程学分。

(二)考核方式

平时考核、书面考试与课程论文考核相结合;因课程性质可以有不同的侧重。部分课程的考核可以结合学生课堂报告或答辩的形式。

(三)实践环节要求

学生参与教育教学实习或社会实践或课题研究,累计不少于40学时。 (四)科研成果数量要求

学位论文答辩以前需要在公开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篇(署名第一作者)。 (五)中期考核

在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内容以课程学习和自学阅读为主,学位论文计划制4.鼓励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在正式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

订或准备工作为辅。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九、学位论文 (一)论文选题

学生在确定论文的选题前,需要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广泛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相关研究的历史、现状和特点,在此基础上与导师充分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题目。

学位论文的选题要在前人、他人工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研究要具有学术价值或理论和实践意义,对所研究的问题要进行批判性思考,要提出新的见解。

(二)论文开题

在中期考核结束后,学生可以开始撰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根据院里拟定的统一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