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

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

本文题要:通过对证券市场和公司治理结构关系的分析,得出:1.现代企业制度的真正内涵是升么。2.证券市场在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中的作用。3.如何通过完善证券市场去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

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此后理论界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普遍的观点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就是,合适企业治理结构的形成,即借鉴成熟市场经济中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来改造国有企业的运行机制,以改变目前国有企业的低效运行状况,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从市场经济整体来看,企业治理结构运作是在一定市场背景下进行的,因而有的学者提出培育充分竞争市场环境的国有企业改革思路(林毅夫等.1997)。从发达国家情况看,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至为关键。本文力图通过对这二者之间关系的把握,提出以完善和发展我国证券市场以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改革思路。

一、委托代理问题、证券市场功能

对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近年来人们已有了深入的探讨,一种主流观点认为:一方面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链条过长导致监督低效率,另一方面委托人不是真正的资产所有者因而无法避

免廉价投票权问题。因而提出通过私有化强化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对应来克服国有企业监督低效和激励机制缺乏而导致的低效运行状况。(张维迎.1995)这种观点注意到了国有企业存在的很多问题,但照此逻辑,个体所有制应该是最佳企业制度安排,它既没有委托代理层次,又因为自己是劳动者可以自我监督而无需专业化的监督。可事实恰恰相反,个体所有制在现代经济中重要性日益降低,而且出现了控股集团那样存在多层次委托代理关系的复杂企业制度,本文并不否认产权改革的合理性,但不能把它推向极端,而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西方公司委托代理关系下,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和责任不对称等问题依然存在,但公司制企业的地位却愈来愈重要,我们有必要弄清它是通过怎样的制度安排来克服这些问题的。

个体所有制虽然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下的种种问题,但却无法满足生产社会化发展要求的规模经济产生的巨大资金需求和风险承担能力。而且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也使经营管理日益成为专门的技术,家族式的管理无法适应这种管理社会化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现代股份公司应运而生。但在这种企业制度出现伊始,斯密就表示了对这种企业制度在管理上的“疏忽和挥霍”的担心,认为过度分散的剩余索取权会为经理偷懒和追逐个人目标大开方便之门。但是,现实的发展却证明斯密的担心是多余的,现代股份公司在经济中却表现了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它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分离趋势明显,公司资产也越来越具有社会财产的性质,这些对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不无启发。 对于现代股份公司委托代理关系下产生的“内部人控制”,

早期英国通过家庭公司从家庭成员中启用经理人员,绕开而不是解决这一问题,这导致现代股份公司在英国发展缓慢。美国股份公司则通过公司结构的调整和演化,发明出一套有效抑制经理偷懒动机的制度,经理阶层也日益在公司中处于主导地位,这种“内部人控制”非但没有产生严重的经营权侵犯所有权情况,而且也因经理人员比所有者更注重企业长远发展,而不是眼前股息、利润,从而,职业经理成了一种使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持久力量。这和我国企业改革中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情况下“内部人控制”导致的种种问题形成鲜明对比。

西方现代公司的历史演进还表明,现代股份公司的发展和证券市场的形成有至为密切的关系,现代股份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离不开证券市场若干功能的发挥。证券市场至少在以下方面发挥着作用,一、企业绩效的评价:一个成熟市场上的证券价格反映了证券价值,它建立在对宏观形势、行业、市场前景、公司业绩等因素综合分析基础之上。证券市场随时进行的对企业价值的评价。对经理人员产生了很大的约束力量(要有相应的经理市场),一个经理人员要想增进自身的价值,就必须使公司在证券市场有良好表现,否则其自身人力资本会遭到损失。另一面,证券市场也为外部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观察经理人员工作绩效的有效手段,在公司经营脱离常规时,大股东可“用手投票”进行干预,而广大中小股民让证券市场也为其提供“用脚投票”表示对公司经营的不信任。二、企业兼并压力:证券市场为企业兼并提供了很大方便,一个企业如果经营状况欠佳,导致其股价跌至其净资产值以下,外来投资者就会有很大积极性进行兼并,一旦企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