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

第三章 文化整合论

第一节 文化的形态构成

1.文化概念的界定

文化所具有的基本性质: 首先,文化就是“人化”;

其次,文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文化之所以得以保存和积累,并被人们世世代代地传递下去,其中的奥秘正是在于人的实践活动所具有的工具结构。

2.文化的形态及其特征

文化形态划分,一半采用三分法,即将文化划分为器物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 器物文化即指物质层面的文化。它是人们在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内容,它集中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们在改造和利用自然对象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文化成果。

行为文化即制度层面的文化。它反映在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中以及人的生活方式上。 观念文化即指精神层面的文化。是在前两种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意识形态。

第四章 审美范畴论

第一节 形式美

1.形式与形式美的概念

任何一个审美对象都是由内容与形式组成的统一体,其中审美形式既是审美对象的直观形态,又是审美内容的存在方式。

在现实中,任何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

形式:形式是指内容的外部表现方式、类型和结构。 形式美:事物形式因素的自身结构所蕴涵的审美价值。

2.人的形式感的形成

节奏感是人的形式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1)首先发挥了中介作用的因素的是劳动效率的提高和轻松化,它使人对节奏产生出愉悦感受。

由各种劳动状态的差别而产生的节奏越不同,就越容易使节奏由某一具体劳动的联系中脱离开来。

(2)另一种引起分化的中介便是史前时代的巫术模仿和礼仪。通过巫术活动,节奏成为调整和组织集体行动的一种工具,与原来的劳动脱离开来,可以被普遍地加以应用。

3.形式因素的表现性和情感意蕴

形式美是对美的形式的直觉抽象和概括。早期对审美形式的情感激发作用作出解释的是移情说。

移情说的积极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审美活动具有拟人化特征,强调了审美知觉反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把人的审美经验单纯看作是主观精神外射的结果,而看不到产生这种移情作用的客观基础。

形式美的运用形成了形式法则,它们体现了不同的形式结构的组合特征,可以产生各异的审美效果。

节奏与韵律

节奏是事物在运动中形成的周期性连续过程,它是一种有规则的重复,产生奇异的秩序感。 以其表现形式可有强弱之分:

强节奏是以相同形式要素的快速重复产生明显的节奏感,给人以强烈印象,但容易引起生硬和单调的感觉;

弱节奏则以多种类型的同一形式要素进行间隔性较大的重复,由于形式变化较丰富显得生动活泼。

韵律最初出现于诗歌。作为空间关系的韵律则表现为运动形式的节奏性变化,它可以是渐进的、回旋的、放射的、或均匀对称的,由此造成一种情感运动的轨迹。

比例与尺度

比例构成了事物之间以及事物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匀称关系。

尺度则是一种衡量的标准,人体尺度作为一种参照标准,反映了事物与人的协调关系,涉及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适应。

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事物的结构性原理。它是一种变换中的不变性,它使十五载空间坐标和方位的变化中保持某种不变的性质。

均衡则是两个以上要素之间构成的均势状态,或称为平衡。(大小、轻重、明暗或质地之间构成的平衡感觉。)它强化了事物的整体统一性和稳定感。均衡可分为对称和不对称的。

对比与协调

对比是对事物之间差异性的表现和不同性质之间的对照,通过不同色彩、质地、明暗和肌理的比较产生鲜明和生动的效果,并形成整体造型中的焦点。

协调则是将对立要素之间调和一致,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如刚柔相济,动静与虚实互补,是不同性质的形式要素联系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和稳健的审美感受。

变化与统一

变化变化是由运动造成新形式的呈现,它可以渐变的微差形式或序列变化形式构成不同的层次。

整体的统一性是任何设计构图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技术美

概念:人的劳动物化在产品中对自然规律的揭示所形成的审美价值。

现代技术产品是科学成果和人的劳动物化。作为技术美,它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产品是运用自然规律所完成的技术创造。

其次,作为人的劳动的物化,在产品中凝结了人的创造力和智慧,它把人的理想、欲求和情趣通过人的活动而注入到产品之中。

技术美的深远意义

首先,它不仅是当代的一种审美形态,而且也是人类原发性的什么形态。

其次,对技术美的历史研究表明: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始终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和制约。

其三,技术美作为工业产品和人工环境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它是产品合规律性与合社会目的性相统一而取得的自由形式,作为人的创造物,它超越了技术的自发性,突出了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的社会目的性特征。

其四,美在和谐。技术美强调了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其五,技术美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劳动环境之中,通过环境与人的互相作用,可以发挥技术美的审美教育职能。

德国工业同盟设计主张:

1.提倡艺术、工业、手工艺结合;

2.主张通过教育、宣传,努力把各个不同项目的设计综合在一起,完善艺术、工业设计和手工艺;

3.强调走非官方路线,避免政治对设计的干扰; 4.大力宣传和主张功能主义和承认现代工业; 5.坚决反对任何装饰; 6.主张标准化批量化。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