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采石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精品

矿区松散岩类之下为中风化岩,裂隙走向有三组,延伸较短,大部分闭合,少部分张开。沿裂隙面有铁锰质泥质充填。地下水呈线状或脉状赋存于岩石裂隙中,在沟谷、低洼和人工露头处少量排出,属极弱富水孔隙水。

2) 地表水

矿区地表水体不发育,流水受季节性影响,变化较大。在采矿范围北侧约35m以外有一蓄水池,面积4900多平方米,蓄水量2万余吨。水流沿四周注入蓄水池内,在雨季或暴雨季节水量较大。

3) 矿区供水

矿区开采用水,在采矿范围北侧约35m以外有一蓄水池,将水引至矿山供开采利用。生活用水可用附近村庄的自来水引至矿山,供矿山职工生活用水。

(2)工程地质条件

矿区所在范围海拔标高12~117m,属丘陵区。矿区中部地形切割较深,原山体自然坡度一般在20~40度,经多年开采后地势较陡峭,开采宕口坡度一般在30~65度,局部见有陡壁。根据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自上而下分为3个工程地质层,残坡积层底部依次为强风化岩层、中风化岩层。

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主要凭肉眼观察及经验判断,从岩石颜色的脱变、岩体组织结构的变化、破碎情况,矿物成分的变化、物理力学性质等将矿区岩石划分为:

1) 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层

出露于地表的残坡积层厚1~9m,平均厚约5m。残坡积物为黄褐色的亚粘土、粘土,其间夹有花岗斑岩碎块,碎块呈不规则棱角状,大小5~20cm,含量10~15%不等。该工程地质层孔隙度大,具有明显的沉降量。是基岩长期风化淋滤形成的残坡积物,结构较松散,透水性较好。

2) 强风化岩工程地质层

位于残坡积层之下,地表未见出露,铅直厚度1~6m,平均约3m。岩性为花岗斑岩。岩石中原有部分结构已破坏,节理、裂隙较发育,呈块状—碎块状

构造。

3) 中风化岩工程地质层

位于强风化工程地质层之下。岩性为花岗斑岩,岩体裂隙有三组,大部分闭合,裂隙间距0.7~3m,裂隙较发育。岩体的组织结构、矿物成分均未变,岩块较新鲜,岩石仅具有轻度的绢云母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现象,岩石块状~完整结构,锤击声脆。岩石坚硬。

按照《GB/T 14685-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对XXXXXX镇上村坑底垅普通建筑石料矿区的矿石进行了分析采样,作了物化性能测试,其物化性能如下:矿石的干燥状态抗压强度129.3~141.5Mpa,平均135.4Mpa;饱和状态抗压强度127.8~137.4Mpa,平均133.0Mpa;软化系数0.98;碎石压碎指标8%;坚固性1.04%;SO3 <0.01%。根据浙土资发[2002]131号“XXX省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规范要求(暂行)”附录C普通建筑石料质量一般要求,矿区矿石质量指标等级属Ⅰ类。

(3)环境地质

据该区地震资料分析,矿区及邻域为地壳相对稳定地带,地震的震级与频度不高。区内基底断裂展布与地震情况表明,区内存在发生地震的可能性,但都以弱震、微震为主。该区地震历史上记载最高为4.75级,地震部门核定本区地震烈度为Ⅵ度区域。

矿山开采地段地势较陡,均为露天开采,矿区及周边地区目前未见崩、滑坡现象。

矿区在《XXX省XXX矿产资源规划》中属其它区。在《XXX省XXX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0~2015)中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矿山的开采及加工将会对矿山周围的居住人员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矿山开采时爆破将会产生游离二氧化硅,危害人体健康,故要采取有力的防护措施,保证矿山生产人员及周边居住人员的健康。

矿区200m爆破警戒线内无村庄和重要工程设施,也无景点。

矿山开采时按边坡的设计进行整治,使边坡稳定,并进行复绿。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要进行湿式钻孔,爆破后撒水减尘,防止粉尘对南侧村庄的污染。

结论:矿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较简单,矿山露天开采、矿石加工对地质环境有一定的影响,环境地质条件属中等。

3.2.2采矿工艺

采矿工艺流程:地表残坡积物剥离—穿孔作业—爆破作业—分选作业—破碎作业—采装作业—运输作业。

分布在矿区中部及北侧山坡上,为花岗斑岩经风化作用,地表形成的残坡积物,主要成分为黄褐色亚粘土、粘土,其间夹有花岗斑岩碎块,碎块呈不规则的棱角状,大小5~20cm,含量10~15%。残坡积物厚1~9m,平均厚5m,地表残积物剥离14.62万吨。

矿山潜孔钻机2台及手持式风钻由固定空压机3L-10/8(电动)及6m3、4m3(柴油)供风。按爆破设计的炮孔位置、深度,采用潜孔钻机钻孔。钻凿顺序由远及近、由内到外顺序进行,成孔后的孔眼应堵塞加盖,避免钻机移位时杂物进入炮眼。

炸药库位于开采拐点6西南150米处。装药前检查各炮眼孔位、深度、倾角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孔内有无堵塞、孔壁是否有掉块以及孔内有无积水。清孔采用高压风进行吹孔, 孔口周围的碎石、杂物清除干净,对于孔口岩石破碎不稳固段,应进行维护,避免孔口形成喇叭状。钻孔结束后应封盖孔口或设立标志。在网路检测无误,防护工程检查无误,各方警戒正常情况下,由指挥员下达命令起爆。起爆采用非电方式。爆破完成,间隔规定时间后,进行安全检查,包括处理瞎炮,无误后解除警戒,即可开放线路。

开采方式采用从上到下分级开采的方式开采,每级坡高15m,最底坡高为12m,台阶坡面角为30°~65°,清扫平台宽均为3m~5m。

石料经分选、破碎后采用挖掘机铲装,自卸汽车运输。

3.3 施工进度

矿区建设单位为顺吉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总投资1375.4万元。本工程计划于2014年5月开采结束,开采期为5年。

工程施工进度横道图见表2-2。

表2-2 工程施工进度横道图

进度安排 工程项目 2009 5 6 7 8 9 10 11 截、排水沟, 采石场 表土剥离 石料开采 2009.12~2014.2 2014 3 4 覆土、绿化、挡墙 简易道路 临时堆场

排水沟、表土剥离 覆土、绿化 排水沟、防护措施 覆土、绿化

4 项目区概况

4.1 自然环境

4.1.1 气象、水文

本工程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8℃,冬季最低气温可达-4.5℃,夏天最高气温可达39℃;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698.8mm,每年4~7月为梅雨季,雨量丰富,降水量占全年的40%左右。7~10月为台汛期,台风活动频繁,多暴雨,降雨强度大。该区全年最多风向为东风,多年平均风速2.5m/s。

4.1.2 地震地质

(1)地质构造

项目区位于华南褶皱系浙东南带的XXX-临海拗陷之东南部,界于泰顺-XXX和黄岩-象山断拗之间。区域性XXX-镇海大断裂、淳安-XXX北西向断裂在项目区附近交汇。项目区位于XXX-镇海大断裂带上,受该断裂的影响,内砂岩硅化强烈,局部已成次生石英岩,可见二条东西向的小断裂。

(2)区域地壳稳定性

据《XXX省地震目录统计》记载,项目区周边曾发生过有感地震8次,其中3.0~3.9级地震2次,小于3.0级地震6次,震中位置多在距XXX市80~200km的东海中。根据地震划分带,本地区属东南沿海二级震区,地震强度和频率较弱,远场地震波及影响是本地区的主要震害特征之一,接近三级地震区。本地区地震烈度为Ⅵ度,本项目按建筑Ⅵ度设防。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项目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属区域地壳稳定区。

4.1.3 土壤植被

XXX土壤划分为五个土类,十三个亚类,二十九个土属,五十四个土种。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