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电大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必考重点【精编已排版】-电大组织行为学专科复习必备小抄

精选

电大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小抄

名词解释题复习指导

1. 群体:是由两个人或两人以上互动的个体组成,个体之间具有稳定关系与共同目标、彼此意识到同属于一群的集体。

2. 人际关系:是个体之间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以情感为纽带的相互联系。

3. 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

4. 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个成员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所有行为。

5. 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他人、人际关系、社会事件等的知觉。

6、组织层次:是指从最基层员工到最高经理所具有的等级数目。

7. 同质群体:同质群体是指成员在各个方面比较类似的群体,尽管彼此容易相容,但假如缺乏完成任务相应的技能与经验,绩效也可能不高。

8. 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

9. 工作满意:工作满意是一组员工对本职工作各个方面的积极或消极的感情。

10、人际吸引:人际吸引是个体对他人的积极评价和感受。如果被某人所吸引,人们会想与他相识并喜欢同他在一起。

11. 人格:是个体独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与他人的差异。

12 组织发展:是指全面应用行为科学的知识与技术,有计划地变革与开发组织的战略、结构、技术、人员和文化等以提高组织有效性的过程。 简答题复习

1. 简述强化程序对绩效和行为的影响。

强化程序分为连续性强化和间断性(部分)强化。部分强化包括四种固定间隔、固定比率、可变间隔、以及可变比率。

下面以报酬形式作为强化物来看强化程序对绩效和行为的影响:

固定间隔的强化程序,根据固定时间付酬,如月薪、年薪,导致平均绩效,行为迅速消退;固定比率的强化程序,根据具体反应数量付酬,如计件工资,导致很高稳定绩效,行为中速消退;可变间隔的强化程序,多种时间段后付酬,如不定期发奖,导致中高稳定绩效,行为缓慢消退;可变比率的强化程序,仅给某些反应付酬,如奖励时不严格依据销售量,导致很高绩效,行为极慢消退。 2. 简述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步骤。

人们认为创造性问题解决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可编辑修改-

精选

1.准备阶段。创造主体已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围备资源;主要缺点是因为双重职权的存在,如果协作不好

绕这个问题,收集资料信息,并试图使之概括化和系统化,会出现混乱。 形成自已的知识,了解问题的性质,澄清疑难的关键等。 2.酝酿阶段。最大的特点是潜意识的参与。

3.明朗阶段。问题的解决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创造主体突然间被特定情景下的某一个特定启发唤醒,创造性的新意识猛然地被发现,以前的困扰顿时一一化解,问题顺利解决。

4.验证阶段。这是个体对整个创造过程的反思,经验解决方法是否正确的验证期。 3. 简述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领导与管理是有区别的。一般而论,领导是管理的四大主要活动之一。领导与管理在类似活动上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管理意味着操纵事情、维持秩序、控制偏差;领导则意味着前进、指挥、带领跟随者探索新领域。

管理者通过计划与预算处理复杂问题,他们设置目标,确定完成目标的方法,分配资源以实现目标。相反,领导者首先规划组织的远景以引导下属的行为,然后开发创新战略去实现远景。 4. 简述矩阵结构。

矩阵结构是一种根据职能和项目(或产品)两个变量设计的结构形式。

矩阵结构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在不同项目或产品间灵活配

5. 群体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经过那几个阶段? 群体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经过一系统相互联系的阶段: 1.形成阶段。主要特征是群体成员开始彼此熟悉并建立行为准则。

2.震荡阶段。关键特征是群体内部冲突不断。

3.规范阶段。群体开始有凝聚力,成员开始对群体有较强的认同感。

4.执行阶段。群体开始把主要精力用于完成任务。 最后,中止阶段。群体解散或自动消失。

6. 简述组织环境的特征并举例说明与其相适应的企业。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描述一个组织所面对的外部环境的特征:

复杂性和稳定性。前者指影响组织运行的外部因素的多少;后者指影响组织运行的外部因素在某一时期内的变化情况。根据复杂性和稳定性与否,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的组织环境,并且相对应且适应于其中不同的企业(或行业)。

(1)简单且不稳定环境类型:服装业、玩具制造业。 (2)简单且稳定环境类型:食品加工业、采矿业。 (3)复杂且稳定环境类型:化工业、保险业。 (4)复杂且不稳定的环境类型:信息业、民航业。 7、简述组织社会化的过程。

-可编辑修改-

精选

组织社会化是组织期待把角色传递给每一位员工的过程。

1.预期社会化 人们预期组织的某一具体角色是什么样子

2.遭遇 人们进入到组织开始承担某一个角色 3.同化 员工从新来者转变成为组织的参与者 4.离职 退休或者辞职 论述题复习

1.论述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

确立组织结构的维度、选择组织结构的类型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环境。如果环境是稳定的,组织结构常常是机械的;如果环境是不稳定的,组织结构常常是有机的。 2.技术。随着环境从简单到复杂,从稳定到多变,随着技术从简单到复杂,组织结构从职能结构经由分部结构、矩阵结构过渡到网络结构。

3.战略。战略改变,组织结构随之也应该改变。 4.组织规模。组织规模的大小联系着不同的组织结构特征。

5.组织生命周期。组织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创业、集合、正规化以及精细阶段,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组织结构特征。

2.论述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的基本特点。

行为科学是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理论和

方法来研究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和交叉性学科。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基本特点是: 1.组织是一个心理、社会系统; 2.组织是一个平衡系统;

3.组织是一个提供合理决策的机构; 4.组织具有非正式的一面; 5.组织是一个影响力系统; 6.组织是一个沟通系统; 7.组织是一个人格整合系统; 8.组织是一个人-机的配合的系统。

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对于组织问题的研究和管理都是一场革命。它们更多地研究组织的动态方面,强调收集实证资料,以及强调非正式组织。 3.论述组织结构及其主要维度。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成员为完成工作任务、实现组织目标,在职责、职权等方面的分工、协作体系。组织结构的主要维度包括:

1.专门化。指工作分工的粗细程度。

2.组织层次。指从最基层员工到最高层经理所具有的等级数目。

3.管理幅度。指向一个主管直接汇报工作的下属的人数。 4.集权水平。指决策权集中于哪一职权等级。 5.正规化。指组织中使用书面文件的数量。 6.标准化。指用同一方式完成相似工作的程度。

-可编辑修改-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