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感悟
这门课的题目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通过学习我觉得这门课主要是通过了解西方社会理论中内含的地方性和世界性,结合中国本土学术传统的流变,探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内在的张力及其对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 首先,什么是科学呢?我理解的科学就是被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科学包含自然、社会、思维等领域,如物理学、生物学和社会学等。科学就是致力于揭示自然的真相,通过对自然作充分的观察或研究,从而得出一套科学的方法论。而这些方法论通过假设验证能够指导人们作出正确的行为判断。我认为科学是个好东西。那么什么是社会科学呢?社会科学(英文:Social science )是关于社会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系统性科学,是科学的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模型科学。通常指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一个以社会客体为对象,包括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庞大知识体系。通俗来讲,我觉得那些整天在实验室做实验的科目就是自然科学,像我们这些整天看书写论文的就属于社会科学,高中分文理科,文科基本都属于社会科学。
现在社会上基本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就是文科无用论。因为学习文科并没有可视的技能在身,不像应用科学那样学完就能有一门技术,所以学习社会科学的同学走到社会往往不好找工作,因为什么都不会。工薪最低的十个职业基本是学习社会科学的人。那么我们是不是要放弃学习社会学科呢?其实不然,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这么快,高物质的流转必定带来急剧的思想转换,我们现在的社会缺乏一种人文关怀。每天电视上、报纸上、网络上报道倒地老人没人扶或者扶起被讹诈的事例数不胜数。今年春晚也专门有一个小品,就叫“扶不扶”来专门反映这个现象。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说人心都是硬的,石头做的,真的是这个社会太缺乏真诚和友善。这一秒扶起了倒地的老人,下一秒就不知道自己会为此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为什么社会会缺乏人文精神呢?哲学家周国平将人文精神分成三个方面,一是人性,即人的尊严,核心是对人的尊重,表现方式就是自由主义、人道主义、个人主义;二是理性,即头脑的认真,核心就是追求真理,并坚持真理;三是超越性,即灵魂的认真,核心就是探索世界的精神本质,追问灵魂的寄托、归宿,确定自己的信仰,安排自己的人生。人是比动物更高级的存在,人有尊严,尊严高于幸福和其他方面,这是人的基本属性之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最缺乏的就是对人的尊重,古代社会随意剥夺人的尊严、自由权利乃至生命的行为司空见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被视为忠良的典范。鲁迅先生曾在《狂人日记》一书中猛烈抨击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封建礼教中“人吃人”的现象,凡是有权威的地方,必然存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统治者压迫被统治者,这些被压迫者的人性和尊严就丧失了。但是这种现象在西方社会中就不会出现,西方社会信仰基督教,基督教崇尚平等、自由、博爱等价值观念,但中国历史是崇尚儒家的纲常礼教的,给整个社会设立了森严的等级,如同一个恐怖的金字塔,上层社会的人总是压抑着下层社会的人。 在中国,“能力和天赋”即意味着勤奋、死记硬背和吃苦耐劳,考试要证明的也正是这些。从幼儿园开始,家长就在为孩子报各种辅导班,每天放学孩子们也有做不完的作业。老师会一遍遍的强调成绩的重要性,上学是唯一的出路。中国的学生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会学习的,做卷子成绩一流,但为什么中国的自助
创新能力在世界上水平那么低呢?中国的教育太僵化,导致学生都成为了学习的机器,缺乏自主能力。中国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教育制度数百年来曾比西方更具公平性和优越性,它是穷人摆脱困境、政府选拔能人的一条明路,这样组成的政府官员也往往更有效、守纪律且很少叛逆。问题是在现代这个信息化、多变和创新的社会,中国当前这种教育制度还行得通吗?行不通,所以现在才一遍遍的进行教育改革。中国的大学教育体制太“实用主义”了,由于社会过分商业化的背景,大学教育都是为今后谋求一个赚钱职业而进行,过分集中于就业和研究市场,忽视了它全面教育的基本特点。在这神情况下,中国大学的人文精神严重缺乏。所以当下,许多家长纷纷选择让孩子出国留学,一方面是为了谋求好的出路,另一方面国外的教育体制确实比中国更加的自由和开放,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精神,让孩子充分释放天性和个性。
这也引出另一个问题,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许多西方社会科学理论都被引进到中国,但为什么会出现消化难,创新少的局面?一方面上面所说的中国的教育体制有关。中国人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中国教育中从来不讨论或者不认真讨论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使每一个人在成长时期就缺乏一些人文素养,比如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的观念,而是灌输给青少年一些错误的观念,比如“可以不尽合理地剥夺少数人的权利”,或者一些模糊的观念,比如不去正面讨论自由的重要性,而是强调自由都是相对的。中国学生缺少质疑精神,很少敢于和老师和权威提出不同意见的,中国古代“百花齐放”的局面已经成为历史。记得在新生开学典礼上,钱旭红校长就鼓励让研究生要勇于质疑,这样才能做出学问。
这就是我通过学习这门课得到的一些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