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 冲刺复习--by Kyle

第二章

供给: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厂商愿意而且能够供给的商品量。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

弹性是相对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变化率之比;或者说是表示当自变量变动1%时,引起因变量变动n%的概念。

弹性系数=因变量的比率/自变量变动的比率

弹性和收益(Ed>1 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1,卖者适当降低价格能增加总收益。如奢侈品;Ed<1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价格上调,总收益增加,对生产者有利;价格下调,总收益减少,对生产者不利。如:谷贱伤农)

第三章

边际效用递减: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对某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个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满足程度逐渐下降。

原因:1.生理及心理原因,随着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人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意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2.物品本身用途多样性,消费品的边际效用随消费品用途重要性的下降而递减。

计算题:P75

1. 假设某人的月收入是1440,且被全部用于消费两种商品X和Y,如果这两种商品的价格

2

分别为PX=20,PY=10,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U=2xy ,那么,这个理性消费每月会分别购买多少单位的X和Y使其总效用最大,并求出最大总效用? 解:已知I=1440,PX=20,PY=10,则该消费者的预算线方程为:

I?Px?x?Py?y?20x?10y?1440 (1)

又已知效用函数为: u?2xy,可以分别求得其消费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

2MuxMuy?u?u2MUx??2y;MUy??4xy,又因为消费者均衡条件为:,即: ??x?ypxpy2y24xy?,整理得:Y=4X。 (2) 2010联立(1)(2)式求得:X=24,Y=96

其最大总效用为:

U?2xy2?2?24?962?442368

2.已知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4x+8y+xy+12,其预算线为:4x+8y=32,求: (1)消费者达到均衡时的x、y的值 (2)货币的边际效用 (3)消费者均衡时的总效用

解:(1)由u?4x?8y?xy?12可得:

MUX??u?u?4?y,MUY??8?x ?x?y由预算线方程可得:PX=4,PY=8 由消费者均衡条件整理得:X=2Y

与预算线方程联立,即?MUXMUY4?y8?x??,得: 48PXPY?x?2y?x?4,求解得?

?4x?8y?32?y?2(2)由消费者均衡条件可知:??MUX4?y??1.5 PX4(3)由(1)可知消费者达到效用最大化时的商品组合为X=4,Y=2,该消费者的最大效用为:

U?4x?8y?xy?12?4?4?8?2?4?2?12?52

为什么正常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1) 正常物品,是指随着消费者

收入,消费数量也增加的商品。

(2) 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

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部分,即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这两种效应的变动方向是一致的,如右图,当一种正常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由U1移动

到U2,消费者的均衡也由c移动到b,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消费者倾向于用价格下降的某种商品替代较昂贵的另外一种商品,从而使得该商品的需求量由X1’增加到X1’’,即替代效应为整数;另一方面,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下降,消费者实际收入增加,对于正常物品而言,收入增加将导致消费量增加,这就是说,价格下降的收入效应也是正值。因此,价格下降总效应大于0,即商品价格下降导致需求量增加,从而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 同一坐标平面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

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2. 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均为相互平行关系。 3.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其斜率为负,且绝对值递减。

第四章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该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作图并说明短期生产最优要素投入区域 答:(1)生产三阶段是在假定生产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只有劳动投入可变的条件下,以劳动投入多少来划分的生产不同阶段。生产的三个阶段是根据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形状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来划分的。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阶段,即平均产量从0增加到平均产量最高的阶段,这一阶段是从原点到AP、MP两曲线的交点,即劳动投入量从0到L3的区间,第二阶段,平均产量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仍然大于0,所以总的产量仍然是递增的,直到总的产量达到最高点。这一阶段是从AP、MP两曲线的交点到MP曲线与横轴的交点,即劳动投入量从L3到L4的区间。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总的产量也是递减的,这一阶段是MP曲线和横轴的交点以后的阶段,即劳动投入量L4以后的区间。

(2)首先,厂商不会在第三阶段生

产,这个阶段的边际产量为负值,生产没有好处。其次,厂商不会在第一阶段生产,因为平均产量在增加,投入的这种生产要素还没有发挥最大的作用,厂商没有获得预期的好处,继续扩大可变投入的使用量从而使产量扩大是有利可图的,至少使平均产量达到最高点时为止。因此厂商可以在第二阶段进行生产,因为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下降,但是总产量还在不断增加,收入也增加, 只是增加的速度逐渐减慢,直到停止增加时为止。

试用图形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原则和既定产量条件下实现成本最小的最优要素组合原则? 答案:(1)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厂商必须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比例。在图1既定成本条件下产量最大的要素组合中,有一条等成本线AB和三条等产量曲线Q1、Q2和Q3。等成本线AB的位置和斜率决定于既定的成本量C和既定的已知的两要素的价格比例w/r。由图中可见,唯一的等成本线AB与其中一条等产量曲线Q2相切于E点,该点就是生产的均衡点。它表示:在既定成本条件下,厂商应该按照E点的生产要素组合进行生产,即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分别为OL1和OK1,这样,厂商就会获得最大的产量。图2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的要素组合E点,只有在唯一的等成本线AB和等产量曲线Q2的相切点E,才是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任何更高的产量在既定成本条件下都是无法实现的,任何更低的产量都是低效率的。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该点上的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在切点E,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比例,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

(2)厂商应该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从而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图2中,有一条等产量曲线Q和三条等成本曲线AB、A’B’、A’’B’’。唯一的等产量曲线Q代表既定的产量。三条等成本曲线具有相同的斜率(即表示两要素的价格是既定的),但代表三个不同的成本量,其中,等成本线AB代表的成本大于等成本线A’B’,等成本线A’B’代表的成本大于等成本线A’’B’’。唯一的等产量曲线Q与其中的一条等成本线A’B’相切于正点,这就是生产的均衡点或最优要素组合点。它表示:在既定的产量条件下,生产者应该选择E点的要素组合(OK1,OL1),才能实现最小的成本。此时,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

计算题: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LK,且已知L的价格W=2元,K的价格r=1元,当产量为100个单位时,K,L最优组合的量应为多少?

231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