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VAC】中国蓄冷空调工程应用调查分析研究(2011—2015)

【HVAC】中国蓄冷空调工程应用调查分析研究(2011—

2015)

1 调研范围 本次调研对象主要为《规程》参编企业,同时也涵盖了标准编制组以外的业内有影响力的单位。本次调研统计数据主要以生产蓄冷装置企业的蓄冷容量来体现,即项目数量最终都通过蓄冷装置来体现。

2 调研内容 考虑到对于2010年以前的中国蓄冷行业的发展已经有相关单位和个人作了统计和调研,加之本次调研时间有限,故本次调研项目限定为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完成施工并调试完毕的蓄冷工程(本文中所有数据统计时间段如无特别说明均为该时间段)。本次调研方式主要为向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单位发放调查问卷和表格,然后对返回问卷和表格进行整理和统计。对于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进行了技术和项目案例的二次调研。 调研内容包括蓄冷项目名称、项目地点、项目开展时间、建筑面积、项目设计日蓄冷量、项目蓄能装置品牌、项目系统配置以及项目投资情况等。项目种类包括冰蓄冷和水蓄冷(单纯的水蓄热不在此次调研范围内)。从反馈的信息来看,各家信息基本符合调研初衷和目的,最后得出的结论也符合相关的要求。

3 调研结果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总结出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中国蓄冷空调行业发展情况。

3.1 蓄冷技术应用总量 中国蓄冷空调行业的总项目为239项,总蓄冷量为1 004万kW·h。涉及投资近80亿元。 3.2 蓄冰与水蓄冷总量统计 本次调研对蓄冰项目和水蓄冷项目进行了严格的区分,其中冰蓄冷项目共实施190项,设计日总蓄能量839.5万kW·h;水蓄冷项目共实施49项,设计日总蓄能量164.4万kW·h。

3.3 项目规模及应用形式分布情况 冰蓄冷中各种蓄冷模式容量和所占比例分别为:外融冰,141.3万kW·h,17%;封装冰,96.5万kW·h,11%;动态制冰,34.8万kW·h,4%;内融冰,566.9万kW·h,68%。 由于在调研厂家中少数厂家无法按逐年提供项目数据,只能提供项目实施大致时间,本次调研无法对2011—2015年内每年蓄冷项目的变化作详细的统计。本次调研仅以数据较为完整的1个企业为例,介绍蓄冷项目的逐年变化。

3.4 项目地域分布情况 通过对目前实施项目所在地进行统计,得出国内蓄冷空调项目地理分布,如下:北京,45项;天津,10项;上海,12项;重庆,5项;浙江,30项;广东,34项;江苏,27项;安徽,13项;湖北,10项;海南,4项;陕西,3项;河北,12项;吉林,1项;山东,8项;四川,5项;辽宁,4项;江西,3项;福建,10项;黑龙江,1项;广西,2项;总计239项。

4 累计数据及中日韩三国蓄冷空调工程应用关键数据比对

前述为我国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蓄冷项目调研情况汇总,结合2011年前其他学者进行的相关调研对我国所有蓄冷项目累计情况进行汇总。 经过统计,截至2015年6月,中国蓄冷项目总量是1 133项。其中971项为冰蓄冷,162项为水蓄冷。相应总容量为2 600万kW·h,近5年总容量为1 230万kW·h。由于在调研中较难精确统计蓄冷项目的空调负荷移峰量,经过初步估计,我国所有蓄冷项目的冷负荷移峰量约为1.6 GW。1 133个项目分布最多的省市依次为:北京,161项;江苏,139项;广东,139项;浙江,135项;上海,73项;湖北,62项;山东,55项。 将我国蓄冷空调工程累计项目数据与日本和韩国的累计情况进行发现: 1)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和建筑体量远超日韩两国,蓄冷项目数量却远远少于两国。说明蓄冷技术在中国的推广还不是很成熟。而中国的电力负荷系数与两国相当,峰谷电价优势较两国也更为明显。之所以造成现有局面,根本在于社会大众对该技术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有限,相关从业人员仍需要加大推广力度。同时也说明蓄冷事业在中国发展大有可为。 2)中国的蓄冷空调激励政策主要还是依靠峰谷电价,即希望用户通过运行费用的节省来收回增加的投资,而较少采用其他两国使用的直接对初投资补贴的措施。相对日韩两国,中国蓄冷空调激励政策力度不足,可执行性有限,政策延续性较差,这些是制约蓄冷空调技术发展的重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