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生态治理工程重难点
(一)初期雨水前期处理监理控制要点
初期雨水污染物治理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①源头减量,就地处理;②收集调蓄处理;③加强维护管理。
一、源头减量和就地处理: 1、多孔材料铺砌(植被入渗系统)
采用多孔材料替换完全硬化的地面,增加入渗量,减少径流量。 2、植草排水沟。多用于路边,目的在于增加入渗量,减少径流。 3、屋顶花园系统。可调节峰值流量,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4、地面清扫。从源头减少污染。 5、下凹式绿地拦截。
6、人工湿地技术。系统可分为四个部分:前期处理区、进水缓冲区、湿地处理区和雨水滞留区。
7、旋流分离式初雨弃流系统。
8、地下控制。包括干井入渗系统和沟渠入渗系统,用砖砌、混凝土浇筑或用砾石填充(空隙率≥30%),将雨水收集并逐步下渗。
二、收集调蓄处理:
1、污水管网调蓄。用截流管连接雨、污水管渠,将雨水管中污染严重的径流截流至污水管中,送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2、储存调节池(旱季放空) 可作为其他处理的前处理。
3、截流处置池。分末端截流和功能截流池。
4、湖河调蓄。对于多湖泊城市可采用,但需考虑污染物对河湖水质的影响。 三、加强维护管理
1、应定期对汇水区域进行清理。 2、完善并落实相关法规及规范。
四、初期雨水前期处理技术 1、地下集蓄池
该社区的集蓄池主要是针对社区别墅、大型会所建筑等面积较大的屋面,面积约为22500 m2。地下集雨池可建在社区空地或绿地下面,上面覆土种植植被,既能作为集雨设施,又不妨碍地上功能的实现。地下集雨池主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并设有过滤池、沉淀池、水泵等装置。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景观湖补水和水景喷泉等。
2、植草浅沟
植草浅沟是在地表沟渠中种植草本,为一多功能的暴雨控制、雨水收集设施。当雨水径流流经植草浅沟时,经过沉淀、过滤、渗透、植物吸收及生物降解等作用,径流中的污染物被削减,达到雨水收集利用和径流污染控制的目的。综合考虑浅沟的水力计算方法和净化功能,在该社区内设计了长约1km的植草浅沟,浅沟表层种植耐淹的结缕草、狗牙根及其他禾本科草本,用于收集小区内绝大部分的绿地径流和非透水性道路广场的径流,直接汇入暴雨塘内暂时储存。
3、下渗碎石沟渠
下渗碎石沟渠是一种以多种粒径的碎石(砾石居多)为主要结构的线型集水槽,为周围汇水区域的低势区。当汇水区的地表径流进入碎石沟渠后,通过碎石层逐渐下渗,碎石的物理结构以及生长的生物膜起到过滤雨水和降解污染物的作用。与植草浅沟相比,碎石沟渠削减径流峰流量的能力较差些,主要用于收集该社区内的少数屋面雨水和透水性路面雨水。全区设计了500 m长的碎石沟渠,收集的地表径流在输移过程中得到净化,汇入暴雨塘,作为景观湖的补水水源。
2、初期雨水控制与弃流
雨水径流有明显的初期冲刷作用,即在多数情况下,污染物是集中在初期的数毫米雨量中,因此,控制初期雨水成为雨水利用系统和城市径流污染控制的一项主要举措。由于初期雨水污染程度高,处理难度大,因此对初期雨水的控制主要采用弃流处理。初期雨水弃流可去除径流中大部分污染物,包括细小的或溶解性污染物,因此是一种有效的水质控制技术。初雨弃流装置有多种设计型式,可
以根据流量或初期雨水排除水量来设计控制装置。
3、优先流法弃流池
初期雨水弃除最常用的方法是优先流法,即将设计的集雨面的初期径流量优先排入相应容积的需水空间内,然后再流入收集系统的下游,如图1所示。弃流池一般用砖砌、混凝土现浇或预制,可设计为在线或旁通方式,所截留的初期雨水在降雨结束后或者由水泵排入污水管道,或者逐渐渗入周围的土壤。相应的雨水弃除设施如图1所示。该方法设计根据雨水径流的冲刷规律合理确定弃流水量。优点是简单有效,可以准确地按设计要求控制初期雨水量,效果好。主要缺点是当汇水面较大收集效率不高,需要较大的池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