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文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理).doc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政治(理科)段考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铜鼓岭的自然风光 ②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③伦理道德观念 ④乡镇企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保留在客家文化中的古代北方中原文化的许多元素,至今依然对客家人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这说明了文化

A.能够促进生活实践的发展 B.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是在实践中永恒不变的 D.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3.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自然科学知识

C.社会科学知识 D.语言和文字水平

4.《诗经》等文化作品的产生与当时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当时正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封建制度逐渐代替奴隶制度的时期。这表明 ①经济是基础,经济决定文化

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④社会制度的更替能影响文化的发展

D. ①④

③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始终保持一致 A. ①②

B.①③

C. ②③

5.在借鉴其它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就应该 A.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B.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C.彻底否定,一概不用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6.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 A.民族节日 B.民族习惯

C.文化遗产 D.文化传统

7.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________为标志的。 A.口语交流 B.文字发展

C.印刷媒体的推广 D.网络出现

8.“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中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点是

A.具有相对稳定性 C.变化发展的

B.鲜明的民族性

D.积极向上的

9.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表明

A.实践是文化创薪的手段 C.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实践是文化创薪的途径 D.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10.“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

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A.潜移默化 B.推陈出新

C.兼收并蓄

D.源远流长

1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

A.音乐艺术

B.文学作品

C.传统建筑 D.汉字和史书典籍

1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

异和兼收并蓄。这种包容性的积极意义在于 ①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②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③使中华文化始终处于世界文化的最前列,在世界文化中居于统帅地位 ④同化其他民族文化,使中华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13.中华民族的先民很早就认识到,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

存和发展。这种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这种精神就是 A.团结统一的精神 B.勤劳勇敢的精神 C.爱好和平的精神

D.自强不息的精神

14.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是

A.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B.毛泽东思想的产生 C.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D.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15.每年中央电视台举 办的春节晚会成为中国人必不可少的文艺大餐,但是不同民族、不

同地区、不同年龄 、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们对其评价有所不同。这种差异的存在表明

A.春晚的质量在下降

B.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C.广大观众的审美水平在提高

D.国家必须对流行文化加强管理和引导

16.今天的文化生活,“喜”与“忧”交织在一起,出现“忧”的原因是

A.文化市场的发展 C.科学技术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发展

D.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17.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就全世界范围来看,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

化产业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占到GDP的1/5。这说明 ①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文化力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各国政治分歧逐渐消失,文化竞争越来越激烈 ④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8.下列关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③是由我国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④是由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9.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

①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②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③汲取和借鉴世界各民族的一切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④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D.①④

20.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_______武

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毛 泽东思想

C.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