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学: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2.第四纪地质学: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二.问答题与讨论题:
1.地貌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答:地貌学研究的对象是地貌或地形,即各种规模的地表起伏的总和。研究内容是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特征、塑造地表形态的动力、地貌发育演化规律以及地貌的内部结构及地貌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根据地貌发育演化的规律来利用改造自然。 2.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答:第四级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形成于第四纪的地貌地形。研究内容为(1)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拟定第四纪地质年表。(2)研究第四纪环境,包括地壳运动的特征、气候的演化及生物界的发展历史,并由此产生一系列分支学科:新构造运动学、古冰川学、第四纪古地理学、古人类学等。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 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地球表面形状,指地壳表面由岩石构成的起伏形态(如平原、高原、山脉、山峰、丘陵、河谷、盆地、悬崖等),简称为“地形”或“地貌”。 2.地貌的形态::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可分为地貌基本形态和地貌组合形态
3.地形线: 4.地形面: 5.地形点:
6.地貌的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例如冲沟、沙丘等。
7.地貌的形态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如盆地、沙漠等。 二.问答题与讨论题:
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
答: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 2.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地貌形态测量是指用数值表示地貌形态的一种定量方法,通常指绝对高度,相对高度、坡度、地面破坏程度等
3.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
答:正形态:高出周围地貌。 如阶地、垅、丘 . 负形态:比周围地貌低。 如谷地、洼地、坑、穴
4.什么是地貌的年代,地貌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的确定? 答:地貌的年代主要指地貌的主要特征形成以后的年代。只有等基本要素固定下来以后方能算年代,任何地貌,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是有一个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地貌相对年代确定主要依据各个地貌单元之间的关系确定,如切割关系、过渡关系、掩埋关系等,绝对年
代的确定是通过地貌的地质年代来确定,可通过古生物法、年间方法和其他方法来确定地质年代。
5、试述Davis的侵蚀旋回理论及地貌的发展。
答:Davis侵蚀旋回理论指假定有一地块,原始面非常平缓,在某一地质时期突然抬升,抬升后遭受河流的侵蚀和流水剥蚀。根据剥蚀程度可分为幼年、壮年和老年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只表示其阶段性,不反映时间关系。幼年期时间较短,起伏迅速增加,表现出峡谷、v字型、高差大。壮年期起伏最强烈、地形变化最大。表现出河谷侵蚀,斜坡大量发育,峡谷边宽谷。老年期地形起伏微弱,时间无限延长,表现出山坡消失、在分水岭之间残存小小的残丘老年期发展的终极状态为准平原状态。 第三章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物 一.名词解释:
1.风化壳:有残疾物和土壤在陆地上构成的、薄厚不均匀的不连续的薄壳。
2.古土壤: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土壤称为古土壤,因其往往被后期地层所埋藏,故又称埋藏土壤。
3.残积物:陆地表层的基岩经过长期的风化作用,由物理风化产生的碎屑和化学风化产生的残余矿物和新生矿物在原地堆积,统称为残积物。 4.滚落
5.崩塌:陡坡(大于50度)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向下崩落、滚落、和翻转运动的过程。
6.错(座)落:岩体沿陡坡、陡崖上平行发育的一些近于垂直(45-70度)的破裂面(断裂、节理密集带和交叉带)发生整体下坐位移,其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
7.撒落:山坡上的风化碎石在重力作用下,长期不断往坡下坠落的现象。撒落常大面积发生在坡度50-30度的斜坡上,形成剥蚀地貌,称剥蚀坡。 8.倒石堆:倒石锥是撒落的堆积地貌。
9.滑坡:斜坡上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及水的参与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做整体下滑的现象称滑坡。
10. 土层蠕动:斜坡上的表层岩屑,受温差活冻胀影响,在重力作用下发生顺斜坡缓慢移动的现象。
11. 片流:降雨或冰雪融化后在斜坡表面上形成的面状流水
12. 坡积物:片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在斜坡地带堆积的沉积物,其中有时夹杂着冲沟和重力的粗粒堆积物
13. 泥流:斜坡上的厚层风化土石被水浸润饱和后,在重力作用下往斜坡下流动的现象
14. 面状洗刷作用:无数条无固定流路的细小股流泛滥成的面状流水,沿坡受重力向下流动,带走雨滴溅起的泥沙,对坡面上松散的土层产生较均匀的破坏作用。 二.问答题与论述题:
1.试述残积物和坡积物的特征
答:残积物:①岩石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下伏基岩有密切的联系②是基岩风化破碎后留在原地的风化物质,未经搬运磨圆,未经分选,不具层理③残积物经长期风化,所形成粘土矿物,常粘附在石英砂的表面④残积物的结构等特征向下伏基岩逐渐过渡⑤由上而下风化程度逐渐减弱,颗粒由细变粗
坡积物:1是片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在斜坡地带堆积的沉积物,其中有时夹有冲沟和重力的粗粒堆积物2坡积物岩性以片流搬运的砂、粉砂和亚粘土为主,其正态概率为细一段式。角砾以棱角—次棱角状为主,短距离搬运,岩性与斜坡上基岩一致3坡积物厚度 4与斜坡
形态和坡面流速有关 5坡积物结构、构造由于片流往坡下运动速度逐渐变慢,坡积物呈现水平与垂直方向粒度变化6平面上:近坡以粗粒为主,夹细粒碎石砂土透镜体,宽度和厚度不大,中部以亚砂土或亚粘土为主,夹少量碎石透镜体,宽度和厚度最大
近谷底部为亚粘土,厚度不大;有时过渡为坡积——冲积层7垂直坡面上:形成自下而上由碎石——亚砂土——亚粘土构成的韵律层。表面常发育古土壤8坡积物层理与坡面倾向、倾角大体一致,岩屑扁平面多顺坡向排列,长轴与坡向近垂直 2、简述斜坡重力作用的分类
答:按斜坡上块体运动方式、运动速度和灾害性质、斜坡重力作用分为滚落、滑动和流动三种基本类型
3、简述滑坡要素和主要的滑坡地貌
答:滑坡要素为滑坡体、滑动面与滑动带、滑坡床。主要的滑坡地貌有滑坡壁、滑坡台阶、滑坡舌与滑坡鼓丘、滑坡湖与滑坡洼地、滑坡裂隙 4、简述滑坡形成条件
答:岩性条件、地质构造条件、地貌条件、气候和水分条件、地震、人工活动 5、古滑坡的识别标志有哪些
答:滑坡壁遗迹、反坡台阶、坡脚出现渗泉、孤石或弧形突出的堆积体、岩层倾向异常及埋藏高度的变化、滑坡泥、擦痕、滑动面和被填塞的裂缝等 第五章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 一、解释名词、概念:
1. 岩溶作用 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凡是以地下水作用为主,地表水作用为辅;以化学作用为主,机械作用为辅,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破坏的过程。
2. 岩溶地貌 受岩溶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和地下洞穴系统,称为岩溶地貌,又叫卡斯特地貌。按其出露与分布情况,可分为地表岩溶和地下岩溶两类。
3. 岩溶堆积物 岩溶堆积物是指与各种岩溶作用有关的堆积物的通称,据其分布位置可划分为地表岩溶堆积物和洞穴堆积物。
4. 岩溶漏斗 岩溶漏斗是岩溶化地面上的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数十米,深十几至数十米。
5. 落水洞 是从地面通往地下深处的洞穴,垂向形态受构造节理裂隙及岩层层面控制,呈垂直的、倾斜的或阶梯状的。洞口常接岩溶漏斗底部,洞底常与地下水平溶洞、地下河或大裂隙连接,具有吸纳和排泄地表水的功能,故称落水洞。
6. 坡立谷 亦称坡立谷,是比溶蚀洼地更为宽广的地面平坦的岩溶地形。 三.对比题: 1.峰丛与峰林
峰丛,是一种基部相联的峰林,峰与峰之间常形成“U”形的马鞍地形,基座的厚度大于峰顶的厚度,峰丛之间常发育岩溶洼地、漏斗和落水洞。这类石山的生成是因石灰岩区内洼地扩大,而洼地之间蚀余的岩石就成为峰顶,属岩溶作用中期的产物;
峰林,是成群分布的山体基部分离的石灰岩山峰群,是由峰丛进一步溶蚀所形成,属岩溶作用后期的产物。 第十三章新构造运动 一.基本概念:
1. 新构造运动:新第三纪(N)以来的地壳构造运动。
2. 新构造:由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层、地貌和构造变形或变位叫做新构造。 3. 新构造运动的继承性和新生性:
6. 现代构造运动:有人类历史记载以来的构造运动称为现代构造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