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2第13周教师业 务学习及校本培训材料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时 间:2014年5月29日 主讲人:吴朝先 地 点: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全体教师 学习方式:集中学习
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都比较差,我在农村从教十多年,深知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掌握了整数、小数、分数四则的计算法则,才能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地进行四则计算,从而提高计算能力。”具有良好的计算能力,可以使小学生在数学世界里尽情地畅游。在平时与部分家长的交谈中,经常听到他们说:“我的孩子脑袋特灵,老师讲的知识一听就懂,就是计算时太粗心了。我们家长为此想了许多办法也无济于事??”。“‘你为什么不检查?’‘你太粗心大意了!’‘下次要记得认真检查哦!’‘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学生解题态度是认真的,解题完毕也在不断检查,可还是发现不少问题!”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普遍担忧是,没有扎实的计算基础,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到底能走多远?看来,计算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了部分学生学习的拦路虎,也严重地影响到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知“计算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它既关系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关系到他们在数学学科的进一步学习,而且能影响到学生将来的进一步发展??基于以上的认识,本人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方面作了一些肤浅的探索。 一、讲清道理,提高认识
计算题有什么好研究的,只要掌握了计算法则,多做一些计算题就可以了。不仅有很多学生这么认为,而且部分数学教师也这么认为。其实,这是对计算教学认识上的误区之一。
算理与算法是计算教学中两个不同的术语,有其不同的内涵。算理是计算的道理;算法是具体的计算方法。算理与算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前者是计算的基础,后者是计算的概括,两者呈现出胶着的状态。而学生在实际计算时往往出现“断层”现象:即使出现不可能的计算结果学生也浑然不觉,若让其说明每一步的算理,则更多地是“背运算顺序”。可见学生在实际计算时更多的是
机械地实施算法,缺少运用算理计算、检验的意识和习惯。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立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我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发现很多学生怕做计算题,甚至有一些学生明知自己的计算能力很差,也不愿去提高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通过与学生的谈心,他们普遍认为,自己在计算上的问题,主要是“粗心、马虎”等原因造成的,即使是经常出现计算错误的学生,也没有谁对自己的计算能力产生过怀疑??有些学生及家长认为,只要会背四则计算法则就能正确地计算了,计算本身没有什么奥妙可言,只要在考试之前临时突击训练一下就能过关!其实,某些学生不愿意在计算能力上下一番苦功夫,归根到底是因为“四则计算”太单调、不能有效地调动自己的兴趣。
“作为文化的数学,要充分展示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及其应用的过程,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数学教学就是要挖掘蕴藏在数学之中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实现科学价值的和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学生中出现的对待计算的种种认识,我首先向学生讲清道理: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处处有数学,计算能力更是日常生活中必备的本领。我从神州六号飞船能在太空遨游,在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讲到学生自己身边的数学运算,再通过每次考试的试卷分析,引导学生提高对计算能力重要性的认识,着力使学生能主动地关注自己的每一次计算。在每一次数学计算教学时,我总是想方设法地把数学文化融于数学计算教学之中,从而激发了学生认真对待计算的热情和信心。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文化应当和数学知识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离开了具体的数学知识,数学文化则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缺少了数学文化,数学知识就是‘老树枯藤、光杆秃枝。’”在学生有了对数学计算的正确认识之后,我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提出了“认真对待每一题,细心计算每一步”的具体要求,学生也非常乐意地认同老师的要求,这就为我的实验研究从学生的思想认识上奠定了基础。
二、讲究方法,坚持不懈
我通过有目的地找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巧妙地架起桥梁,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计算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也能初步感受到了生活化的数学,并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
我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和爸爸或妈妈一起去赶圩购物,必须亲自做好“会计”的记帐工作,复课后进行汇报、交流自己的体会。这一建议得到了全体学生的热烈响应,有的同学还将自己的体会写成数学日记,还有的学生认为数学
计算是一种乐趣??从此,我班的学生不再厌恶数学计算,甚至有人提议进行“计算能力过关大比拼”!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所谓‘启发式’和教师精讲例题、学生大量演练习题的所谓‘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改变的策略之一就是,提供给学生的外部思维材料要体现探索性,给学生留有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想、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的,一个数学观念是如何形成的,??”我把自己任教的四年级作为实验田,辛勤耕耘着。我知道,学生喜欢充满快乐与挑战的课堂。我在每一次的备课中都能结合具体情境,精心设计“计算训练题”,为的是让学生练有激情,尽最大可能减少学生的机械操作。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这一单元时,我始终把握住“重整体、抓过程、讲联系”从单元知识的整体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单元知识之间以及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主动构建知识,形成纵横交错、有机互补的认知结构,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就从“机械学习”变为始终有智力活动参与的“有意义学习”了。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在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计算时就能轻松、正确、迅速地解决。我相信,孩子们在将来的学习活动中因为有了扎实的计算基础,就会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数学知识和方法都可以利用学生的基础,通过创设情境,放手让学生运用归纳和类比的方法,主动将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并加以‘数学化’,由学生自己把要学习的知识‘创造’出来,主动构建他们自己的数学。”
我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精心设计了“每天中午5道计算的练习题” 不动摇!每周进行一次口算竞赛,每双周进行一次“计算能力过关大比拼”,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计算的热情。
三、打好基础,养成习惯
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切实有效的办法。结合我个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以下良好计算习惯:
1.“一看、二想、三计算”的认真计算习惯。计算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但恰恰有许多学生没有这一良好习惯,拿到一道计算题,没有看清数字,没有弄清楚运算顺序,就算起来了,那能不出错吗?例如:有位学生在计算9-9÷9这样一道简单的计算题时,由于马虎,结果算成了0。如果在计算时,只要仔细一点,很容易看出这道的计算顺序是先算除,再算减,正确结果是8,难道是这个学生不会计算吗?不是,完全是不认真造成的。所
以,在计算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习惯。
2.善于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喜爱打草稿,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老师布置了作业,有的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有的干脆观望,等待别人的结果,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
书上要做的和老师要求做的计算题,必定有一定的计算目的,或是有一定的难度,除开有少数学生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以外,大多数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教师要要求学生找出专门的草稿纸,认认真真地打草稿计算,教师要走下讲台,督促学生落实,久而久之学生才会养成这一良好习惯。
3.认真检查的习惯。一道题初步计算完了,不能算计算完全结束了,学生在计算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学生进行仔细的检查。比如,数字看错了没有,运算顺序错了没有,写错了没有等,有的还可以进行检验和验算,看结果是否正确。
四、树立信心,不断总结
小学生在计算时出错也是正常的,出错是发展中的学生的权利。“无需视错误为‘洪水猛兽’,只要认真分析错误,想方设法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师生一起寻找错误的原因,‘分而治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纠正就可以了。”其实,出现了差错,正说明学生是独立思考的,某种程度上说是件好事,教师要视学生的某些差错为一种宝贵的资源。所以我在和学生找错纠错时,主动地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我对学生的评语、话语始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启发性,使学生在面对错误时始终受到鼓舞和激励,学生在注意力集中而心灵又绝对放松的状态下,愉快地把错误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
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认真做好学生计算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和记录,及时批阅学生的每一次练习,不断地给学生鼓劲,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教改经验和做法,洞察最新的教改动态,关注教学改革实践和研究成果。我以正面引导为主,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为目标,以适量的计算练习为载体,以“计算星级评定”为动力,努力挖掘学生在计算方面的潜能,培养学生计算的信心,与学生一起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生共同研究、总结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得”与“失”,从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计算教学模式。
学生喜爱和别人比较自己的进步,我就为全班学生精心设计了“看谁进步更快!”的折线统计图和每个学生的“勇敢地超越自我”的条形统计图。通过形象化的图形展示和比较,学生的计算热情空前高涨,从而在班级中形成了“比学习、比进步“的良好氛围,学生就能驾着“计算”的快车在数学世界里畅游!
老师只有牢牢地把握住学生“计算能力”的脉搏,才能让孩子们飞得更高,在今后的学习中走得更远??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让我们每个数学教师,携起手来,坚持不懈,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