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事故应急预案

放射事故应急预案

根据国家《放射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条例》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 加强放射防护安全, 为规范和强化应对突发放射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提高员工对放射事故应急防范的意识, 最大限度地保障放射工作人员与公众的安全, 维护正常和谐的放射诊疗秩序,做到对放射事故早发现、速报告、快处理,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特制定本预案。

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一、定期自查和监测制度: 1 、科室每月对各机器进行一次大检查,并会按照规定请有关部门对机器进行监测; 2 、要求工作人员每日开始工作前均要对机器进行常规的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科室负责人。 3 、操作机器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4 、加大宣传力度,使全院有关医务人员认识到辐射防护的重要性,高度警惕并落实防范和 应急处理措施。 5 、定期对辐射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进行防护检测和检查。 6 、按时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有关工作人员防护法规及专业技术知识培训。 二、事件报告制度: 1 、放射科一旦出现超剂量照射发生放射事故的情况,应立即将病人情况及具体照射量必须于1小时内报告医务科。且放射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停止使用有关仪器,并进行检修。 2 、 放射性同位素丢失、 被盗的放射事故由保卫科向公安机关报告, 造成环境放射性污染的,

还应当同时报告当地环境保护部门; 人体受到超剂量照射的放射事故由医务科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3 、不按规定程序和时限报告或者阻挠、干扰有关科室执行职责的,对有关责任科室和责任人员追究行政责任;发现或遇到问题时,应首先报告科室负责人。 4 、由科室负责人上报医务科,医务科上报上级部门。程序可参照国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国务院令第 449 号)规定,在 2 小时内填写《辐射事故初始报告表》 ,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和公安部门报告。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超剂量照射的,还应同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发生放射事件报告应急电话:3513117 三、应急控制措施: 1 、在射线控制区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 2 、一旦有应急事件发生,工作人员应首先关闭射线源,保证患者立即脱离有害射线,并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同时保护自己,减少伤害。 3 、工作人员应按照上级要求佩戴剂量监测计。如有事故发生,应立即启动应急指挥系统, 按照应急处理机构的人员和措施进行。 四、应急组织及职责: 医院成立放射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为本单位法人代表, 副组长为主管领导及放射卫生科负责人,成员各相关人员组成,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朱惠阳 副组长:武红霞 成员:吕洋 李建华 主要职责: (1) 负责组织应急准备工作,调度人员,指挥其他各应急小组迅速赶赴现场,首先采取措施 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生命安全,保护环境不受污染,最大限度控制事态发展; (2) 对放射事故的现场进行组织协调,

安排救助,不让无关人员进入,保护好现场,指挥放射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3) 迅速、正确判断事件性质,负责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放射污染事件应急救援情况; (4) 负责恢复本单位正常秩序。稳定受照人员情绪等方面的工作。 五、保障措施: 1 、公共卫生科和急诊专家组成技术专家小组保障技术; 2 、医院总务科、医务科和保卫科负责后勤工作保障; 3 、先由医院支付保障经费,事件结束后再定责任 ; 4 、放射科与公共卫生科、急诊科、临床相应科室、保卫科、后勤和院长办公室保障保持联络。 5 、经常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等进行学习,依法行医,提高预 防突发事件发生的保障意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