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推销技术案例

( 2 )化妆品推销人员对中年妇女说:“如果希望在年龄逐渐增大时,仍然可以防止产生皱纹的话,您知道最需要的是防止皮肤干燥吗?” ( 3 )化妆品推销人员对中年妇女说:“这是影景卡拉·克莉斯蒂安的照片,还有许多其他用过这种润肤脂的妇女照片,请看看她们的皮肤是多么的柔嫩、光滑。” 结合案例分析吸引注意、唤起兴趣、激发欲望的要点。

推销模式——唤起注意的方法:计谋引诱法

法林是美国的著名商人。他看到许多商品积压,于是苦心积虑,想了一个办法。 他在波士顿市中心的繁华区开了一家商店,并在电视上做了广告,声称该店有一套与众不同的经营方法:商品标出价格的头12天按全价出售,从第13天起到第18天,降价2%;第19至24天,降价50%;第25至30天,降价75%;第31至36天,如果仍然没人要,商品就送给慈善机构。 这一商店的开办立即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几乎任何一个人都想上这个商店看一看。大部分人预言:“这个笨蛋将倾家荡产。”因为,如果顾客等到商品价格降到最低时才买,商店岂不吃大亏? 然而,事实却是法林商店的商品十分畅销。一家制衣厂的产品积压很多年,求助于法林,结果不久便销售一空。

滴水感悟 法林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推测到了顾客的心理:我今天不买,明天就会被他人买走,还是先买下为强。

推销模式——唤起注意的方法:旁征博引法

一个作家出版了一本书,他拿着书去让总统给出评价。总统看了一下,说:“这书写的很好!”作家回去后对此书大加宣扬,说此书受到总统的大加赞赏!结果这本书被抢购一空。 后来作家又出版了一本书,这次他又去找总统评价。总统非常生气,说:这书不值得一读。作家回去后又是大加宣扬:这是一本总统痛恨的书。结果这本书又被抢购一空! 第三次,作家又出了一本书,他又拿着书去找总统评书。这次总统看都不看就拂袖而去。可是作家回去后还是对这本书大加宣扬:这是一本让总统无语的书。结果呢,这本书再一次被抢购一空!

11、寻找顾客——三个小贩

有三个小贩,他们都向李大妈销售自己的李子,但销售结果完全不同,原因何在呢?

李大妈提上篮子走出家门,走到楼下的菜市场买水果。她来到小贩甲的水果摊前,问道:“你的李子怎么样?” 小贩回答到:“我的李子又大又甜,特别好吃。”

李大妈听完后摇了摇头,走向了小贩乙的水果摊,又问:“你的李子好吃吗?” 小贩乙答:“我这里的李子有好多个品种,大的、小的、国产的和进口的。不知您想要什么样的李子?”

“我要买酸一点的。”

“我这篮李子又酸又大,咬一口就流口水,您要多少?” “来1斤吧。”李大妈买完李子,继续在菜市场中逛。

这时李大妈又看到小贩丙的水果摊上也有李子,而且个个又大又圆,十分抢眼,便问小贩 丙:“你的李子多少钱1斤?” “大妈,您问哪种李子?” “我要酸一点的。”

“一般人买李子都挑又大又甜的买,您为什么要买酸的李子呢?” “我儿媳妇怀孕了,想吃酸的。”

“大妈,您儿媳妇真有福气,有您这么体贴的婆婆,她想吃酸的,也许能给您生个大胖

孙子。您要多少李子?” “再来1斤吧。”李大妈被小贩丙说得很高兴,便又买了1斤李子。 小贩丙边称李子边问李大妈:“大妈,您知道孕妇最需要什么营养吗?” “不知道。”

“维生素是孕妇特别需要补充的营养。您知道哪种水果中含维生素最丰富吗?” “不清楚。”

“猕猴桃有多种维生素,特别适合孕妇。” “真的吗?那好,我就再来1斤猕猴桃。”

“您人真好,谁遇到您这样的婆婆,是她的福气。” 小贩丙在给老太太称猕猴桃的时候,嘴里也不闲着。“我每天都在这摆摊,水果都是当天从批发市场找新鲜的批发来的,您媳妇要是吃好了,您再来。” “行。”李大妈被小贩丙夸得十分高兴提了水果,一边付帐一边应承着。

甲、乙、丙三个小贩的销售结果完全不同,小贩甲没有卖出李子,原因是他围绕着之间的产品销售,而没有围绕客户的需求进行销售,结果没有销售成功。小贩乙挖掘出一些客户需求,卖出了李子。小贩丙知道李大妈买李子的原因是为了自己怀孕的儿媳妇,不仅卖出了李子,还卖出了猕猴桃。

李大妈去买李子的动机是为了给怀孕的儿媳妇吃,俗话说“酸儿辣女”,李大妈当然希望儿媳妇能生出一个健康的孙子来。所以,李大妈采购的原因既是给儿媳妇补充营养,也是借机与儿媳妇处好关系,采购李子只是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如果李大妈能找到更好的方法达到这个目的,她肯定会考虑的。因此,采购只是达到客户目的的手段。小贩丙挖掘到李大妈的需求后,便提出新的建议,猕猴桃含有更多的维生素,这一提议一下子吸引住了李大妈,所以小贩丙就卖出了更多的水果。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需求是有层次的。虽然三个小贩都在一定程度上挖掘了客户的需求,但挖掘深入的程度不同,造成了最后销售结果的不同。

营销人员必须明白,客户往往不是其所采购领域的专家,营销人员应当起到引导作用。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采购动机,采购动机衍生出采购需求,这也是营销人员需要了解的。

12、寻找客户——一位房地产推销员的观察

一位房地产推销员去访问一位顾客。顾客对他说:“我先生忙于事业,无暇顾及家务,让我做主用几十万元购买一套别墅。”推销员一听非常高兴,便三番五次到她家拜访。有一次,他们正在谈话,有人敲门要购废品,这位太太马上搬出一堆空酒瓶与收购者讨价还价,推销员留心一看,这些酒多是一些低档酒,很少有超过 10 元钱的,推销员立即起身告辞,从此便不再登门。

猜一猜,推销员从中发现了什么? 山田肉店的义务宣传员

山田 先生是日本一家肉店的老板,一次出席朋友举办的一个宴会,当服务员来问喝什么酒时,素不相识的同座中,有位提议“喝啤酒”,结果大家都没意见,一致同意喝啤酒。这一偶然事件使 山田先生受到启发,于是他开始在顾客中物色中心人物,有意拉拢那些交际广、知识丰富又爱讲话的人,给他们以各种优惠和周到的服务,使他们对肉店产生好感。很快,这些人就成了山田肉店的义务宣传员,逢人就讲山田肉店的肉新鲜,斤两足,价钱公道,态度好,于是带动了一大批顾客到店里来买肉, 山田先生用这种方法使周围的一大批居民成了自己的顾客。

这当然是一种不错的方法,除此之外,你还有哪些寻找顾客的方法吗?

250定律

美国著名推销员乔·吉拉德在商战中总结出了“250定律”。他认为每一位顾客身后,大体有250名亲朋好友。如果您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 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名顾客,也就意味着得罪了250名顾客。这一定律有力地论证了“顾客就是上帝”的真谛。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必须认真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每一个人的身后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数量不小的群体。善待一个人,就像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猎犬计划——让顾客帮助寻找顾客

乔认为,干推销这一行,无论你干的再好,别人的帮助总是用

用的。乔的很多生意都是出“猎犬”(那些会让别人到他那里买东西的顾客)帮助结果。乔的一句名言就是“买过我汽车的顾客都会帮我推销。”

在生意成交之后,乔总是把一叠名片和猎犬计划的说明书交给

顾客,如果他介绍别人来买车,成交之后,每辆车他会得到25美元的酬劳。几天之后,乔会寄给顾客感谢卡和一叠名片,以后至少每年他会收到乔的一封附有猎犬计划的信件,提醒他乔的承诺仍然有效。如果乔发现顾客是一位领导人物,其他人会听他的话,那么,乔会更加努力促成交易并设法让其成为猎犬。

实施猎犬计划的关键是守信用---一定要付给顾客25美元。乔的原则是:宁可错付50

个人,也不要漏掉一个该付的人。

猎犬计划使乔的收益很大。1976年,猎犬计划为乔带来了150笔生意,约占总交易额的

三分之一。乔付出了140美元的猎犬费用,收获了7500美元的佣金。 问题:

为什么猎犬计划猎犬顾客会如此成功?在这里乔除了用猎犬计划外还用什么方法寻找顾客?

分析提示:

顾客介绍顾客,生意更容易成交,因为顾客与顾客的信任度高于顾客对推销员的信任度。亲戚、朋友对准顾客的购买影响力大于推销员对顾客的影响力,而且顾客对准顾客的需求了解更正确深入。猎犬计划使得买他车的顾客都成为猎犬推销员,扩大了推销的范围和人际圈,自然生意就好了。乔除用猎犬计划外,还用了中心开花法,乔如发现顾客是一位领导人物,会更加努力促成交易并设法让其利用其领导的威信帮助他扩大销售。

13、顾客审核——乔·吉拉德的推销术

汽车推销大王乔·吉拉德在汽车卖给顾客数星期后,就从客户登记卡中,找出对方的电话号码,开始着手与对方联系:“以前买的车子情况如何?”

白天打电话,接听的多半是购买者的太太,她大多会回答:“车子情况很好。”吉拉德接着说:“假使车子振动厉害或有什么问题的话,请送回我这儿来修理。”并且请她提醒她的丈夫,在保修期内送来检修是免费的。

同时,吉拉德也会问对方,是不知道有谁要买车子?若是对方说有位亲戚或朋友想将旧车换新的话,他便请对方告知这位亲戚或朋友的电话号码和姓名,并请对方拨个电话替他稍微介绍一下。且让对方知道如果介绍的生意能够成功,对方可得到 25 美元的酬劳。最后,吉拉德没有忘记对对方的帮助再三致谢。

吉拉德认为,即使是质量上乘的产品,在装配过程中也会发生莫名其妙的小差错,虽经出厂检验也难免有疏漏,这些毛病在维修部修起来并不难,但对顾客来说就增添了许多订烦。把车子卖给顾客后,对新车是否有毛病的处理态度和做法如何,将会影响顾客向别人描述时的角

度和重点。他可能会说“我买了一辆雪佛兰新车,刚购回来就出毛病!”但在你主动问询对方对车子的评价,及时发现毛病并给予免费喜爱维修好,顾客就会对别人说:“吉拉德这个人挺够意思,时时为我的利益着想,虽然车子出了点毛病,他一发现就马上给我免费修好了。” 请回答如下问题:

1 、吉拉德用什么方式来寻找准顾客的?

2 、吉拉德急着给顾客打电话询问车子的状况,是否会引起对方对所购产品质量的怀疑?假如出现这种情况,你认为应怎样处理?

3 、吉拉德为什么明知买主白天不可能在家,却偏偏在这时候打电话到顾客家里去?这里的奥秘何在?

14、推销接近、洽谈

带着创意拜访客户

张某在推销界已干了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里,他推销过多种产品,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一位推销高手。在别人请教他推销经验是时,张某说:“推销员一定要带着一个有益于顾客的构想去拜访顾客。这样,你所遭遇拒绝的机会就会少,你就会受到顾客的欢迎。推销员要做建设性的拜访。”张某在推销地板用木砖时,虽然他拥有的客户数目不少,但每个客户的订货量不大,原因是客户因受到资金的限制无法大量购买他的产品。如何才能让客户大量购买产品呢?经过认真调查分析和思考,张某为客户想出了一个加速资金周转的办法。他建议客户从时间上来改善,平常不必大量存材料,而应安排好计划,在材料使用前几天内姜货补齐,节约了资金占用,加速了资金周转,终于能大量地采购张某的产品了。

张某认为,推销员应多多拜访顾客,但是,如果能将设性的访问,访问才会有效果。张某的一位客户,一家零售店老板曾这样说:“今天早晨在张某来之访问我之前,已经有15个推销员来过了。这15个推销员都只是一味地为他们的商品做广告,或谈价钱,或让我看看样品。然而,当张某把产品的陈列方法告诉我时,我宛如呼吸道新鲜空气一样,真让人高兴。”

张某把如何才能对顾客有新帮助的想法铭刻在心,这样,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对顾客有所帮助的机会,即使是一个偶然的机会。

一次,张某于一个技术人员交谈,当时这位技术人员正计划要成立一个水质净化器制作与安装公司。张某为了能赢得顾客便认真地去思考一个富有建设性的方法。

当张某在另外一位客户的办公室等候的时候,他看到一本与自来水有关的技术杂志,便一页一页地翻看起来。结果发现了一篇具有经济价值的工程论文,这是论述在蓄水池上面安装保护膜的一篇论文。

于是,张某把这篇论文复印,然后带着复印材料去访问那位技术人员。他对张某提供的这份材料感到万分高兴。此后,他们的商业交往一直都进行得很顺利。

事后,张某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说:“看到这本杂志后,才得到这个好运。但是能获得此佳运,也并非出自于偶然。因为,如果我不是经常想着建设性的访问目标,那么,我绝不会去翻阅那本杂志。倘若我没有看到那篇论文,我还会去寻找其他东西。对每位顾客都做建设性访问的我,随时都能对所有机会产生机敏的反应。”

张某的一位客户是五金厂厂长。这位厂长多年以来一直在为成本的增加而烦恼不已。其成本增加的原因,多半是该公司购买了许多规格略有不同的特殊材料,且原封不动地储存所造成的。张某在考虑如何才能帮助客户把成本降下来。一次,张某偶然去访问一家与该五金厂毫无竞争关系的客户时,产生了一个想法。然后,张某再次来拜访五金厂厂长,把自己的构想详尽地谈出来。厂长根据张某的构想,把360种存货减少到254种,结果使库存周转率加快,同时也大幅度减轻了采购、验收入库及储存、保管等事务,从而降低了费用。

尔后,五金厂厂长从张某那里购买的产品大幅度地增加。

要能够提出一个有益于顾客的构想,推销员就必须事先搜集有关信息。张某说:“在拜访

顾客之前,如果没有搜集到有关信息,那就无法取得成功。”“大多数推销员忙着宴请客户单位的有关负责人,我则邀请客户单位的员工们吃顿便饭,以便从他们那里得到有利的信息。”一次,张某和客户单位的员工边吃边谈,得知该公司业务部在那一周里一直在加班,并了解到每个月他们都会如此加班,原因是所用的电脑出了问题。

“我所获得的这些资料已足够我去接近顾客。”张某说:“当我访问该公司时,便针对他们提出办公设备的事情。同时,我也提供他们实际的数据让他们做一比较。从比较中,他们得知6家同业公司,都因减少加班时间,每个月至少可以节省几千元的加半费。”

张某仅如此稍作准备,搜集到一些信息,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打动了客户的心。张某正因为认真地寻求可以助顾客一臂之力的方法,带着一个有益于顾客的构想去拜访客户,所以才争取到不计其数的客户。 问题:

1、案例中张某推销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2、以本案例为例如何处理顾客导向与推销导向的关系? 分析提示:

张某在推销过程中不仅关注自己的推销任务,同时也关注顾客的购买。了解顾客的实际需求,通过准备和信息搜集,来帮助顾客解决问题,打动顾客的心 ,也顺利完成了自己的销售任务。

油漆推销员送邮票

一位油漆推销员,为民扩大自己的产品的销路,来到一家用漆大户,想找采购部的经理谈谈生意。但连续几次都被秘书挡在门外,说经理没空。推销员实在耐不住,就设法向秘书打听是什么原因,秘书告诉他,这个星期六是经理儿子的生日,这两天经理正忙着为儿子收集喜欢的邮票,许多推销员都被打发走了。听完秘书的话,推销员转身走了。第二天,他又来求见经理,秘书照样不让进,推销员解释说:“我这次来不是推销油漆,而是来送邮票的。”秘书放心了。推销员见到经理后首先将自己收集的一些邮票放在经理面前,经理欣喜不已,顾不得询问来人的身份,就急忙同推销员谈起邮票来,两个小时很快过去了,推销员要起身告辞,经理才如梦初醒,忙问:“对不起,你贵姓,找我是不是有事?”等推销员介绍之后,经理说:“这好办,明天请你带上合同来找我。”请问,推销员是采用什么方法去接近顾客的?除此之外,你知道还有哪些方法?

[ 案例 9 — 2] 原一平的一次约见

有一次,一家公司总经理约保险推销员原一平于某天某时去他办公室洽谈。原一平应约赴会,那天来到总经理办公室门前,一边与女秘书打招呼一边脱大衣,他以为预先约定的会面肯定没有问题,岂料女秘书挡驾说:

“总经理交代过,今天上午有急事,不能会任何客人。” 原一平辩解说:“是总经理亲自打电话约我来的。” “对不起,他今天确实有特急事务。”女秘书的话也不容置疑。

“如果总经理确实忙,那你就让我进去 1分钟,我只向总经理问候一声,证明我依约来了立即就走。”

“那好吧,就给你一分钟。”秘书说着,拉开总经理室大门: “请!”

原一平进入总经理室时,总经理正背对着门口坐在安乐椅上。他听到有人进来,就把椅子转了过来:“呵,早上好!原先生,请坐。”原一平站磁卡向总经理问候了几句,转身就告辞。总经理感到惊奇,满腹狐疑地问:“怎么刚进门就要走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