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与方法》习题14

第十四章 国民经济核算统计指标体系

一、本章重点

1.国民经济常用的统计指标体系包括:生产领域统计指标——如投入指标包括物化劳动投入、活劳动投入、社会产品生产成本,产出指标包括部门总产出、社会总产值、社会服务价值、国内总产出、部门增加值、社会最终产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部门净产值、物质产品净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净值等;流通领域统计指标——如国民经济商品资源量、国民经济商品购进量、国民经济商品销售量、国民经济商品调拨量、国民经济商品储存量;分配领域统计指标——如收入初次分配指标包括劳动报酬、财产收入、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原始收入、国民收入,收入的再分配指标包括社会福利、可支配收入等,最终收入分配指标有各机构部门总(净)最终收入和国民总(净)最终收入;使用领域统计指标——国民经济使用总量。

2.国际经济比较的方法。传统的国际经济比较的方法是“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法。在比较过程中根据比较国家的多寡不同又有双边比较法和多边比较法。现代国际经济的比较已广泛扩展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主要包括测算下列指数:物质生活质量指数、社会进步指数、人文发展指数、ASHA指数、经济净福利、综合国力的估价等。

二、难点释疑

1.国民经济常用指标体系涉及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较难理解。要从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分配领域、使用领域等四个方面进行总体把握。要掌握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等常用指标的计算。

2.掌握“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比较方法。利用购买力平价法进行国际经济比较的基本程序,了解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比较的主要模式和基本思想。

三、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国民经济的生产领域的指标可以归结为( )和( )。 2.生产过程的投入包括( )和( ),二者统称为 ( )。

3.国民经济的产出指标按其价值构成不同可以归结为( )、

1

( )、( )三类指标。

4.国民经济流通领域主要核算国民经济商品( )、国民经济商品( )、国民经济商品( )、国民经济商品( )、国民经济商品( )。 5.财产收入的形式主要有( )、( )、( )、( )、( )、( )。

6. 国民经济分配领域的经济流量可以归结为( )、( )、( )。

7.国民经济使用领域的经济流量可以归结为( )和( )两种形式。

8.传统的国际经济比较的基本方法为( ),现代国际经济比较的基本方法为( )。

9.国际经济比较的扩展方法主要包括核算( )、( )、( )、( )、( )及进行( )。

10. 对综合国力进行估价的主要方程有( )、( )、( )、( )、( )。

(二)名词解释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 常住单位 3.一国经济领土 4.经济利益为中心的经济单位 5.最终产品

6.物质生活质量指数 7.识字率 8.婴儿死亡率 9.预期寿命 10.社会进步指数 11.人文发展指数

12.ASHA指数 13.经济净福利 (三)判断题

1.一国的国民经济范围是由该国地理领土上的常住单位所组成的。( )

2.确定某一单位是否为该国常住单位所依据的标准是交易主体的国籍。( )

3.工业总产出与农业总产出的重要区别在于:前者是按照“工厂法”进行核算的,而后者是按照“产品法”进行核算的。( )

4.在收入再分配中,核算的客体为转移性收支活动,这种转移不仅包括资本转移,而且也包括经常转移。( )

5.虽然财产收入是一种生产性收入,但并不构成各单位增加值的独立构成要素。( )

6.从本质上讲,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生产性价值指标,而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生产性收入指标。( )

2

7.国民经济分配的主体为具有生产决策权的基本单位。( ) 8.储蓄在部门间的流动只涉及到收入使用权的流动,而不涉及收入所有权的变更。( )

9.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主体是靠国籍来界定的。( )

10.中国学者的国力方程将影响国力的变量归结为软变量与硬变量。( )

(四)单项选择题

1.国内总产出不可由( )汇总而得。 A、各部门总产出 B、各部门增加值 C、社会总产值与社会服务价值 D、国内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折旧

2.一国的经济领土是在该国的地理疆域的基础上( )。 A、加上该国在他国的领土飞地 B、减去他国在该国的领土飞地

C、加上他国在该国的领土飞地并减去该国在他国的领土飞地 D、加上该国在他国的领土飞地并减去他国在该国的领土飞地 3.确定某单位对该国的常住性,取决于该单位( )。 A、与该国经济的紧密程度 B、与该国的从属关系 C、与该国财产的所有关系 D、生产规模的大小

4.利息、红利、地租、无形资产使用费等属于( )流量。 A、金融收入 B、服务收入 C、财产收入 D、货币收入 5.非双边比较的特性是( )。

A、代表性 B、传递性 C、符合国别互换检验 D、符合因素互换检验

6. 非多边比较的特性是( )。

A、基国不变性 B、传递性 C、矩阵的一致性 D、符合因素互换检验

7.物质生活质量指数是在( )指导下提出的。

A、莫里斯〃戴维〃莫里斯 B、理查德〃J〃埃斯蒂斯 C、威廉〃福克斯 D、克莱因

8.社会进步指数是由( )首次提出的。

A、莫里斯〃戴维〃莫里斯 B、理查德〃J〃埃斯蒂斯 C、威廉〃福克斯 D、克莱因

9.人文发展指数是由( )提出的。

A、莫里斯〃戴维〃莫里斯 B、理查德〃J〃埃斯蒂斯

3

C、威廉〃福克斯 D、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10. 福岛仁康国力方程在克莱因国力方程基础上将“软”性因素改为( )。

A、战略目标与国家意志 B、国内政治能力与国家外交能力 C、国内政治能力与战略目标 D、国家外交能力与国家意志 (五)多项选择题

1.一国的常住单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 A、财产所有权属于该国 B、在该国的经济领土上 C、具有一定的场所 D、进行一年以上的经营 E、企业和个人

2.( )属于该国的常住单位。

A、他国在该国的驻外使馆 B、该国的私营企业 C、该国在他国领土上开办的公司 D、该国领土上的外商独资企业 E、该国在他国的科研站

3.价值构成为C1+V+M的经济流量有( )。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

C、社会最终产值 D、国内生产净值 E、社会总产值 4.属于收入初次分配的指标有( )。

A、劳动报酬 B、财产收入 C、国民收入 D、现期所得税 E、原始收入 5. 属于收入再分配的指标有( )。 A、可支配收入 B、社会福利

C、社会缴纳 D、现期所得税 E、生产税净额

6.利用购买力平价进行国际经济比较的基本程序包括( )。 A、进行双边比较 B、选择适宜的“一揽子”商品

C、计算购买力平价 D、按统一货币单位比较国内生产总值 E、进行多边比较

7.进行双边比较的具体程序包括计算( )。

A、每一基本类别的评价比 B、拉氏公式购买力评价 C、几何平均公式购买力评价 D、派氏公式购买力评价 E、费雪公式购买力评价

8. 在福克斯国力方程中考虑的国力因素包括( )。 A、钢产量 B、粮食产量 C、能源产量 D、军事力量 E、人口数

4

9. 在克莱因国力方程中考虑的国力因素包括( )。 A、基本实体 B、经济能力 C、军事能力 D、战略目标 E、国家意志

10.日本官方综合研究对国力进行评价的构成要素为( )。 A、基础能力 B、强制能力 C、国际贡献能力 D、生存能力 E、外交能力 (六)简答题

1.为什么要采用常住单位作为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单位? 2.如何对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核算?

3.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具有什么关系? 4.怎样进行部门增加值的核算?

5.简述国民经济流通领域中的最综合的经济流量?

6.在国民经济使用领域中主要核算哪些经济流量?总消费与最终消费、总积累与净积累、总投资与净投资有何不同?

7.“汇率”法进行国际经济比较具有哪些缺陷?利用购买力评价法进行国际经济比较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8.进行双边比较需要具备哪三个特性?比较的程序是什么? 9.进行多边比较需要具备哪四个特性? (七)计算题

1. 已知某国2000年按当年价格计算的有关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表所示,要求用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经济核算资料 单位:亿美元 项目 劳动报酬 生产税 生产补贴 固定资产消耗 营业盈余 政府最终消费支出 居民个人最终消费支出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库存净变化 货物与服务出口 货物与服务进口 2000年 907 158 26 81 175 134 888 259 66 92 153 2.已知某地区各行业部门投入产出资料如下表所示。要求据此计算该地区各行业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净值。

5

某地区各行业部门投入产出资料 单位:亿元 行业 指标 总产出 中间投入 固定资本消耗 农业 850 310 36 工业 2470 1580 320 建筑业 400 314 45 流通与服务业 780 260 38 3.已知某地区居民部门从其他部门获取的收入为:居民个体生产增加值180亿元,从其他部门获取劳动报酬140亿元,利息收入110亿元,股利分红30亿元,租金收入5亿元,社会保险福利收入20亿元,社会救济收入8亿元,其他转移收入2亿元。对其他部门支出的项目有:生产税10亿元,所得税3亿元,对社会保障及保险部门缴纳28亿元,利息支出15亿元,用于消费的支出270亿元。据此计算居民部门的原始总收入、可支配总收入和储蓄。

4.已知某国经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860亿元。对国外支付雇员报酬4亿元,支付财产收入42 亿元,支付经常性转移45亿元。来自国外雇员报酬8亿元,财产收入66亿元,所得税3亿元,其他经常转移收入11亿元。据此计算该时期国民总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5.某地区婴儿死亡率为3%0,预期寿命为82岁,识字率为99%。试测算该地区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即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

6.某地区社会发展水平及人民生活需要有关指标如下:

就业率为82%,识字率为98%,平均预期寿命为84岁,人口出生率为6%0,人口死亡率为2%0,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9%。试测算ASHA指数(American Social Health Association)。

6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