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最新论文 “学导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文章
摘要:从教学结构层面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预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课前预习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预习后的课堂可以采取“学导式”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自我展示,教师进行恰当指导。“学导式”教学模式一般包含“预习—展示—评讲—练习”四个环节,在不同的年段可以灵活运用。
关键词:“学导式”教学模式预习展示评价练习
现代教育思想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获得发展。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形成了各种教学流派,产生了众多教学主张,催生了许多教学模式。本文介绍我校数学教学“学导式”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一、核心概念
小学数学“学导式”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课前先预习,课堂上组织学生自我展示,教师进行恰当指导。基于预习,从教学结构上保证“以学为主”理念的实施;恰当指导,应当从“以学定教”的理念认识教师的指导作用。我们学校数学教学从课堂结构层面变革,以预习为前提,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力争多学少教,为学而教。
“学”的内涵,我们认为不只是知识的获得,还包括获得知识的过程以及学生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学习能力。“学导式”教学模式研究学生“学”的重点是:“学的是什么”“怎样学”“学得怎么样”,并确定这样三个基本点:学“问”、学“研”、学“评”。 学“问”,与学“答”相对。简单地说,就是学会提问。包括自我学习过程的提问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1 / 6
和与同伴交流过程中的提问。
学“研”,就是学会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掌握知识,而不是直接获得知识。包括独立研究和同伴合作研究。
学“评”,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我的学习状况作出评价反思,形成一定的元认知能力。包括自我评价和对同伴的评价。
“导”的内涵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特征积极地加以指导、引导和诱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学导式”教学模式研究教师“导”的重点是:“为什么要导”“怎样导”“导的尺度”,并确定这样三个基本点:导“疑”、导“思”、导“练”。 导“疑”,就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或问题,结合课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对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加以指导。对那些次要的、学生一看就懂的问题,则留给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
导“思”,就是要求教师变教为诱,以诱达思。诱导学生主动探索,并在探索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地提出新问题,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导“练”,练习和训练的形式是多样化的,练习的难度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在练习层次上要体现面向全体和尊重个性,在设计及应用上包括“达标训练题”“能力提升题”“自我挑战题”。 二、操作流程
“学导式”教学模式借鉴了建构主义理论、尝试教育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等教学理念,初步构建的教学基本流程是:“预习—展示—评价—练习”四个环节。
预习环节。学的内容包括:在预习题的引领下独立研究,梳理收获,整理困惑,等待教学中进行交流。导的内容包括:围绕教材和目标设计预习题,对学生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2 / 6
在预习过程中呈现的问题与想法进行监控,形成展示中的序列,暴露学生真实的思维。学生在课前充分地预习,是“学导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点。
展示环节。学的内容包括:交流自己预习获得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研究思考如何理解预习中形成的问题和获得新的认识。导的内容包括:听取学生对预习成果的交流,围绕核心目标有效实施需要精讲和诱思的内容。让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充分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是“学导式”教学模式的特色。
评价环节。学的内容包括:客观认识同伴的思维价值,敏锐地发现同伴学习中的问题,自主评价和反思自己的学习经验,形成更加客观的认识。导的内容包括:了解并理解学生的困惑,获得学生真实的思维状态,通过激励性评价,反思并调控教学设计,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
练习环节。学的内容包括:在练习中提取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知识,通过练习发现自我的知识建构的缺陷,系统构建知识,尝试性编制习题。导的内容包括:编制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分层次地自我提升,有目的地呈现学生编制的习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上述“四步”教学结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展示中有评价,评价中有展示,四个环节相互融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学导式”教学模式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1.低年级数学课堂的“预习引导”型。
“预习引导型”课堂突出教师的引导,强调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具体可分为“预习—解疑—精讲一演练”四个环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统计》一课时,我们设计这样的预习题:
(1)读一读教材94页的内容,把表格填写完整。 (2)思考白菜老师的问题,并把思考的结果说给家长听。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3 / 6